新版《泡沫之夏》打破翻拍魔咒,愛奇藝如何精準把脈青春市場?

新版《泡沫之夏》打破翻拍魔咒,愛奇藝如何精準把脈青春市場?

近期《泡沫之夏》的熱播掀起了眾多書迷、劇迷對於青春時期美好點滴的集體回憶,同時也讓業界改變了對翻拍慣有的一些偏見。

新版《泡沫之夏》打破翻拍魔咒,愛奇藝如何精準把脈青春市場?

經典IP的翻拍作為影視圈一種經久不衰的創作手段,成與敗涇渭分明。成功的翻拍劇讓輿論很快忘記“前任”,而更多的翻拍劇倒在了口水和謾罵中。

影視劇到底多麼熱衷於翻拍?《紅樓夢》被翻拍18次,《神鵰俠侶》被翻拍14次,《流星花園》更是出了大陸版、日版、美版、韓版甚至越南版。有的翻拍超越前作成了經典,比如《情深深雨濛濛》順利超越了1986年的《煙雨濛濛》,觀眾只記住了趙薇的依萍和古巨基的書桓。但是,更多的翻拍劇雖然在籌備期引來眾多期待,最後卻口碑收視雙撲街。特別是近幾年,“凡屬翻拍,必是雷劇(片)”已經深入人心。當下,翻拍劇真的很難成功嗎?

新版《泡沫之夏》打破翻拍魔咒,愛奇藝如何精準把脈青春市場?

新版《泡沫之夏》打破翻拍魔咒,愛奇藝如何精準把脈青春市場?

中英美大對比

如何才能拍出好的翻拍劇?

經典IP的翻拍是國內外影視同行的慣例。國家不同,翻拍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英劇中最為經典的翻拍劇來自BBC的迷你劇,像《呼嘯山莊》、《傲慢與偏見》等劇每隔十年左右就會進行一次翻拍。而英劇一貫的精品製作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讓每個版本的翻拍都能帶來驚喜。

新版《泡沫之夏》打破翻拍魔咒,愛奇藝如何精準把脈青春市場?

美劇不僅翻拍,而且更加熱衷於產出衍生劇。從原有的劇集中提煉部分人物、情節等,單獨成為一部劇。比如《風騷律師》之於《絕命毒師》,《閃電俠》之於《綠箭俠》。衍生劇是在原有故事框架和人物上的全新創作,比翻拍劇技術含金量高,許多熱門劇集中的熱門角色經常是衍生劇製作的起點。

新版《泡沫之夏》打破翻拍魔咒,愛奇藝如何精準把脈青春市場?

不論是翻拍劇也好,衍生劇也罷,影視公司對此熱度不減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曾經有影視圈業內人士總結為:翻拍類型的劇在於利用已有的影視劇群眾基礎、口碑及品牌效應,分散投資風險,追求系列和衍生開發的經濟效益。

而在國內影視劇市場,翻拍經常與粗製濫造、毀經典等詞聯繫在一起,佳作不多而雷作遍地,因此誕生了一個詞“原著憤怒” 。“原著憤怒”一詞用來形容原著粉絲對IP翻拍極為不滿的情緒。

縱觀目前國內翻拍劇,可以說不少翻拍都成了原著粉絲的噩夢。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既有來自投資、製作方一味追求賺快錢的投機心理,也有來自觀眾過高期待與現實之間的落差。

首先是經典的高度難以企及。經典之為經典,在於不論其故事、情節、人物等各個方面都極大滿足了觀眾的觀看需求。高山仰止,留給翻拍劇超越的空間本來就不多。

新版《泡沫之夏》打破翻拍魔咒,愛奇藝如何精準把脈青春市場?

其次是當年觀眾隨著年紀增長,面臨環境發生變化,隨之三觀和心態也會產生變化。因而如果翻拍只是新瓶裝舊酒,很難滿足觀眾對於翻拍劇的期待。

第三,部分翻拍劇急於商業變現導致內容粗糙。有一部分翻拍劇內容撲街的原因,主要是製作方為了追求速度,倉促上馬項目。演員選得不好,劇本也沒仔細打磨,幕後主創團隊也是拼湊起來的,這樣的班底自然很難拍出精品。

不過,中國的創作土壤,作為曾經孕育過《西遊記》《倚天屠龍記》等諸多經典翻拍的市場,在沉寂許久之後,在2018年終於又迎來了一部口碑收視俱佳的翻拍劇——《泡沫之夏》。

新版《泡沫之夏》打破翻拍魔咒,愛奇藝如何精準把脈青春市場?

新版《泡沫之夏》打破翻拍魔咒,愛奇藝如何精準把脈青春市場?

《泡沫之夏》兼顧還原與升級

明曉溪操刀主改 當代元素增色

《泡沫之夏》是明曉溪2006年出版的一部青春小說,曾經風靡一時,成為當時那個年代青少年之間流傳最廣的小說之一。

《泡沫之夏》曾經翻拍過一版電視劇,由大S、何潤東等人主演,電影版則由幾位新人出演,均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基礎。然而,在近年來普遍“十翻九渣”的背景下,新一版的《泡沫之夏》給了整個行業意外的驚喜。

目前《泡沫之夏》在愛奇藝播放量已經突破8億,引發業界重點關注,《泡沫之夏》在故事的重新改編與原著的本色保留上,做到了很好的平衡,也成了中國翻拍劇的又一個代表作。

新版《泡沫之夏》打破翻拍魔咒,愛奇藝如何精準把脈青春市場?

從內容上看,明曉溪的加入無疑為這部劇的成功奠定了基調。作為同名小說原作者,明曉溪親自擔任了總編劇。明曉溪此前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原著小說改編成電視劇,雖說都是跟文字有關,但其實是有些跨行的。對於小說寫作來說,服裝、場景、特技等方方面面都是作者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全部把控,而且可以不考慮成本,但對於電視劇本來說,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會更多,比如畫面的展現、拍攝的實現度、成本的控制等等。

為了更好地貼近當代生活,貼近電視藝術的表現形式,總編劇明曉溪在保留原著的精髓和氣質的基礎上,對故事進行了一定程度修改,特別是對歐辰這個人物的深度挖掘,更加符合當下年輕觀眾的審美和觀劇需求。

新版《泡沫之夏》中,歐辰已然從原著中高貴,不可一世的富二代“少爺”形象轉變為一個科技高材生。這種設定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要求,也更貼近現實生活。而夏沫應徵練習生、殘酷訓練、參加選秀、辛苦出道的經歷,用現代化語境貼合著時代潮流。

新版《泡沫之夏》打破翻拍魔咒,愛奇藝如何精準把脈青春市場?

從節奏上來看,《泡沫之夏》一改國產劇拖沓的老毛病,擠掉了劇集中的水分,讓節奏更加緊湊。從一開始就進入了全劇矛盾的焦點,省略了長篇累牘的鋪墊之後,整部劇將衝突前置,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後,該劇大膽啟用了新人來出演。翻拍劇往往會因為選角不到位而導致滿盤皆輸。該劇擔綱男女主角的張雪迎、秦俊傑都是當紅青年演員。從顏值上說,符合原著粉絲對於男女主角的期待。同時,劇中演員的演技也都在線。秦俊傑曾經在《青雲志》《大唐榮耀》《龍珠傳奇》中憑藉深入的演技收穫了大量的人氣,而張雪迎在綜藝《演員的誕生》中出色的演技也得到了權威導師的認可。

新版《泡沫之夏》打破翻拍魔咒,愛奇藝如何精準把脈青春市場?

新版《泡沫之夏》打破翻拍魔咒,愛奇藝如何精準把脈青春市場?

佳作頻出

愛奇藝引領青春影視劇走向

在《泡沫之夏》前,愛奇藝在運營青春題材劇集方面就頗有心得:此前《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等劇代表了愛奇藝在青春劇上的成功案例,對年輕用戶的精準把握。最近正在熱播的《同學兩億歲》作為徐靜蕾首次觸網的作品,也正在愛奇藝播出。可以說,愛奇藝引領了近幾年青春題材影視劇的走向。

頻頻交出高分的青春題材劇集,與愛奇藝平臺本身的受眾定位分不開。以“青春、陽光、正能量”為核心價值觀的愛奇藝一直以來精準把脈年輕用戶的娛樂趨勢,在前不久結束的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愛奇藝正式推出“愛青春劇場”。作為中國首個互聯網類型劇場,“愛青春劇場”力求為年輕用戶打造最佳觀劇平臺,成為喜愛青春題材內容的年輕用戶聚集地。

新版《泡沫之夏》打破翻拍魔咒,愛奇藝如何精準把脈青春市場?

除了在播出平臺上予以支持外,《泡沫之夏》也符合愛奇藝一直以來倡導的精品劇特質,從幾個細節就能感受到團隊的用心之處。編劇李田曾經介紹,為了在新版《泡沫之夏》中加入練習生環節,他們曾經花了大量的時間研究一個練習生從初出茅廬到最終走向大舞臺的全過程,同時又要貼合原著中夏末的特點,可以說是破費周折。

在鏡頭語言方面,《泡沫之夏》也體現出了自己的特點,比如故事“前史”的影像化設計,是為了讓觀眾更有代入感和戲劇的更強感染力。同時,一些長鏡頭的運用讓整個劇有了電影般的質感。作為愛奇藝著力打造的又一部青春精品之作,《泡沫之夏》緊湊的劇情,符合當代價值觀的改編,以及優美的畫面語言,都呈現出了愛奇藝一貫的精品風格。

新版《泡沫之夏》打破翻拍魔咒,愛奇藝如何精準把脈青春市場?

在今年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提出“一個時代、兩個劇場、三大C位、四種力量”。打造青春品牌,弘揚真善美是愛奇藝在青春類型劇中一直堅持的原則。

新版《泡沫之夏》相比於原版,加入了更多符合當代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設計,不僅弘揚了當代女性獨立正直的形象,也凸顯了當代年輕人在事業與感情之間選擇的積極態度。可以說《泡沫之夏》的成功,不僅樹立了青春劇的又一標杆,也是翻拍劇打破“毀經典”魔咒的典型範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