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一家奇葩平臺出現了

☀每天早晨,推出最新鮮、最重要的互金行業資訊☀


熱點關注

2017年,第一家奇葩平臺出現了

一、證監會表態:將開展各類交易場所清理整頓,用半年時間集中整治

近日,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完畢。會議表示,近一個時期,部分交易場所違規行為死灰復燃,問題和風險隱患依然較大,要抓緊清理處置各類交易場所存在的突出問題,防範金融風險,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

會議還指出,一些交易場所公然違反相關規定,涉嫌非法期貨活動,欺詐誤導投資者,聚眾賭博等行為不僅違反國務院文件規定,甚至構成嚴重違法行為,侵害廣大投資人利益,亟需予以清理整治。

會議明確,要深入開展一次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回頭看”活動,用半年時間集中整治,切實解決交易場所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二、2017年的第一家奇葩平臺出現了,自曝跑路後,第二天又稱絕不跑路

有意思的是,1月9日發佈的創利投跑路的這篇文章還能正常查看,平臺官網也能正常訪問。


三、央行開出2017年第一張支付企業罰單

1月9日,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貼出2017年首張針對第三方支付企業的行政罰單,北京銀通支付有限公司因為違反客戶備付金相關管理規定被處以6萬元罰款。

2017年,第一家奇葩平臺出現了

北京銀通支付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並於2012年6月27日,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第四批《支付業務許可證》,業務類型是北京範圍內的預付費卡發行與受理。根據此前央行開出的罰單,受罰的預付卡企業多是因為備付金問題。


四、網貸平臺與金交所的合作模式,被指踩“十三條負面清單”紅線

近日,在有關地方監管部門組織的一場閉門政策宣講會上,針對當前網貸平臺與金交所合作代銷大額標的合作模式,監管部門已經有了最新說法:網絡借貸平臺與金交所合作模式參照執行十三條負面清單。

以下三類企業都是面臨整改的對象: 1、持牌的金融機構委託無代銷業務資質的各類互聯網企業代銷金融產品; 2、未取得資產管理業務資質,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3、未取得相關金融業務資質,跨界開展互聯網金融活動。

其中,平臺與金交所合作模式就屬於上列第一條,即“持牌的金融機構委託無代銷業務資質的各類互聯網企業代銷金融產品。這意味著金交所模式踩紅線。


五、繼P2P存管之後,比特幣第三方託管也不遠了

繼上週六約談國內三大比特幣交易平臺負責人後,監管部門近期將討論設立第三方比特幣託管平臺,確保比特幣交易的安全。

三四年前,比特幣還是一個小眾的舶來品,而去年則成為國內最賺錢的投資品種,超過房地產、螺紋鋼等“明星”投資品種,吸引大量投資者進場。

然而,隨著交易者的激增,部分交易平臺出現了穩定性問題。在近期比特幣行情劇烈調整時,部分交易平臺無法登錄,導致投資者尤其是加槓桿的投資者蒙受較大損失。

由於缺乏監管,比特幣交易處於“野蠻生長”狀態,亂象叢生。目前國內三大比特幣交易平臺都沒有第三方機構託管,一旦比特幣平臺跑路,投資者將措手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