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短視頻創業者自白:找了一年投資,錢到了,但號還是“死”了

美食短視頻創業者自白:找了一年投資,錢到了,但號還是“死”了

2017年,美食自媒體多且同質化嚴重。沒有實際的成功盈利模式,很難被投資者看中。但投資人給我們建議,把號運營起來,多渠道分發。後來就開了今日頭條,梨視頻,大魚號,還有開眼。

其它平臺是基於算法的,像今日頭條,他面向的人群較廣,往二三線城市下沉。有人用手機開拍一個美食,隨便做一個菜,播放量都挺高。相反,我們這種高質量的,反而看的人挺少。我發現了這個問題,試想,能不能做中國菜。

後來我們做了黃燜雞米飯,那天今日頭條播放量破了一萬。

1

我們在各個自媒體平臺做了一個月,共計一百多萬播放量。相較於其它美食視頻並不高,當時今日頭條做了半個月,收益才一百多。

美食短視頻創業者自白:找了一年投資,錢到了,但號還是“死”了

為了變現,我們在後臺增加了商務合作的聯繫方式。B端對於C端,用戶看的會多,我們視頻視覺好,可以給B端用戶,(比如廚具或食材品牌),拍廣告視頻。例如武漢的某蛋糕品牌,我們幫他們拍了一個二十秒的視頻(對標國際品牌廣告級別的視頻,每一秒都很難拍),五百塊錢一秒,價格特別實惠。

當時武漢的自媒體以圖文類型的本土自媒體為主,為了接活兒,我找了一個自媒體,他們有很多廣告客戶,如果客戶有拍短視頻的需求,就一起合作。當時給了一個單子,是阿迪達斯武漢的經銷商,要拍類似官方廣告的視頻。最終拍攝效果很好,但只收了幾千塊錢攝影器材租賃費。

為了打響我們的知名度,我去找武漢一家有名的海鮮館老闆聊了聊,正好他想創新一些海鮮菜品,希望我們能拍一個短視頻,在他海鮮店店內的電視上播放。後來網上有主動找我們的,但接這些零散的單子,也是不夠養活自己的。

2

我想,如果能找一些投資人會更好。通過各種渠道加了許多群,說我想要尋求融資。有好多人加我,有影視公司、有深圳的機構,剩下的就是現在北京這家公司的老大A。

他開門見山,“你需要融資嗎?要融多少錢?”我就說需要融五百萬,“得開發APP,做短視頻這一塊”。他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說是知名文娛公司副總,我猜想他的資源一定多,可以幫到我們。

美食短視頻創業者自白:找了一年投資,錢到了,但號還是“死”了

然後我就給創始人對接方式,讓他們對接。電話裡,我的合夥創始人M覺得A不靠譜。正經的投資人很少聊星座這方面,但是A喜歡跟別人先聊星座。M說,“還是找一下其它的機會吧。”

後來找到了武漢的創業孵化中心,他們可以幫忙路演,且提供辦公場地,但有一個致命的地方——不能生火。這是很大的問題,不能生火就沒辦法做內容了。

因此放棄了這個機會。

3

沒辦法,還是得考慮A,因為他的人脈資源多,如果他孵化我們,肯定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發展。於是主動聯繫到他,趕到北京見了面。

A希望我們團隊加入他們,當時考慮他資源各方面比較好,就被他收過來了,隨即把原來的號40萬賣給了老東家(事實上我們走後,那個號也很少更新了)。

美食短視頻創業者自白:找了一年投資,錢到了,但號還是“死”了

後來我們開始拍攝A公司的美食項目。我仍負責商務。食譜開發了小程序,小程序裡會上一些短視頻裡的相關商品,然後變現售賣。很多廚具單子都是我談下來的。

前段時間見了一個短視頻自媒體,是做玩具的,一個視頻幾百萬的播放,現在只靠後臺收益就可以養活他們團隊的人。有的自媒體雖然沒有變現,但他們有融資——像迷迭香美食,我們見了他們運營人員,他們說不急於變現,現在就想把IP打造好。

4

自媒體跟自媒體比起來,完全就一個天一個地。

“一種是已經有融資的,沒有變現的;一種是平臺收益足夠養活他們,沒有進行商業化變現”,這兩種情況的我都見過。還有一種是像我們這種沒有融資,想平臺變現又沒有收益的,真的養不活自己。

我們在武漢創業那段時間除了找投資人,也找了很多MCN機構合作。當時跟某平臺簽了,但是扶持力度不大,推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現在我和M都在A的公司,每天都要拍東西,但我們還是想出來做,因為A公司是一個全方位的平臺,而我們更想做美食這一塊。

這個夏天,我們每天研究怎麼拍最好看的美食短視頻,但是A忽略了商業化變現這塊兒,至少應該加一些創意進去,播放量便會高起來。

如果再次創業,首先要積累各方面的資源、人脈吧。如果有短視頻平臺資源,他就會知道你要創業,知道你要生產內容了,如果他們剛好缺內容就會主動推你,另就是各個品牌的客戶資源,你也要主動去認識,去聯繫。所以

客戶資源、人脈資源,網絡上的平臺資源,都要有積累,加上一個比較好的商業模式,能夠真正觸達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價值的商業模式才能再次創業。

(本文圖片來源均為網絡)

麻辣娛投整理丨採訪對象口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