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为何能成为多年未见的好小品?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不仅是影视剧的常见题材,也经常以喜剧作品的形式搬上舞台,且小品居多。但是很多此类小品在平衡喜剧效果与亲情主题时用力过猛,从笑到泪过渡得太生硬,给人一种强硬煽情的感觉,往往让观众哭笑不得。


《你好,李焕英》,为何能成为多年未见的好小品?

而贾玲、陈赫、张小斐联手演出的小品《你好,李焕英》,却能成为亲情主题小品中的精品,这是为何呢?
《你好,李焕英》,为何能成为多年未见的好小品?

首先,台词经典。小品作为语言类节目,一定是注重“语言”的,台词流畅、包袱多、易理解,这是最基础的要求,《你好,李焕英》做到了……

“妈,你怎么那么爱笑啊”

“因为妈生了你啊”

“妈,我已经是喜剧演员了,好多好多人喜欢我”

“妈知道”

“妈,我好想你”。

……
《你好,李焕英》,为何能成为多年未见的好小品?​​

其次,表演到位。从“女神和女汉子”开始,贾玲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风格,表演真实不做作;陈赫的“曾小贤式贱男”表演风格也早已深入人心,亦正亦痞的反差造成了独特的喜剧效果;张小斐,作为美女喜剧人,虽然有时候感觉表演有点单薄,但是遇到合适的角色还是能驾驭的很好。

《你好,李焕英》,为何能成为多年未见的好小品?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小品把笑点和泪点结合的无可挑剔,没有强硬煽情,却让观众不知不觉入戏,一句“妈,我想你”让渐渐心生酸楚的观众瞬间泪崩……

好剧本一定是好作品的基础。观众的审美与智商是与时俱进的,可是很多剧本却烂到像一篇纯粹为了凑字数的命题作文,却搬来知名演员来演,观众作为阅卷老师,不得不看,不得不笑,不得不评高分,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