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為何能成為多年未見的好小品?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現象,不僅是影視劇的常見題材,也經常以喜劇作品的形式搬上舞臺,且小品居多。但是很多此類小品在平衡喜劇效果與親情主題時用力過猛,從笑到淚過渡得太生硬,給人一種強硬煽情的感覺,往往讓觀眾哭笑不得。


《你好,李煥英》,為何能成為多年未見的好小品?

而賈玲、陳赫、張小斐聯手演出的小品《你好,李煥英》,卻能成為親情主題小品中的精品,這是為何呢?
《你好,李煥英》,為何能成為多年未見的好小品?

首先,臺詞經典。小品作為語言類節目,一定是注重“語言”的,臺詞流暢、包袱多、易理解,這是最基礎的要求,《你好,李煥英》做到了……

“媽,你怎麼那麼愛笑啊”

“因為媽生了你啊”

“媽,我已經是喜劇演員了,好多好多人喜歡我”

“媽知道”

“媽,我好想你”。

……
《你好,李煥英》,為何能成為多年未見的好小品?​​

其次,表演到位。從“女神和女漢子”開始,賈玲就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臺風格,表演真實不做作;陳赫的“曾小賢式賤男”表演風格也早已深入人心,亦正亦痞的反差造成了獨特的喜劇效果;張小斐,作為美女喜劇人,雖然有時候感覺表演有點單薄,但是遇到合適的角色還是能駕馭的很好。

《你好,李煥英》,為何能成為多年未見的好小品?

最難能可貴的是,這部小品把笑點和淚點結合的無可挑剔,沒有強硬煽情,卻讓觀眾不知不覺入戲,一句“媽,我想你”讓漸漸心生酸楚的觀眾瞬間淚崩……

好劇本一定是好作品的基礎。觀眾的審美與智商是與時俱進的,可是很多劇本卻爛到像一篇純粹為了湊字數的命題作文,卻搬來知名演員來演,觀眾作為閱卷老師,不得不看,不得不笑,不得不評高分,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