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文

浅谈以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读《教学勇气》有感

“要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要看到一朵野花中的天堂/将无限紧握于你的掌心,将永恒捉住在片刻之际。” 这是我在帕克·帕尔默所著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读到的一首小诗。从他的字里行间,更从他精心挑选的诗歌中,我看到了一个有思想的学者对教育的执着热爱与探索。

浅谈以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文/朱阿永)

《教学勇气》极富灵感地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热情洋溢,引人共鸣。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有很多收获。尤其是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因为这种方法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感觉很新颖,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我读书时,教师课堂上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当我刚当教师时,也采用这种模式。后来教学改革,提出以学生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的感觉,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算不上是很成功的,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有时我也会迷惘,如果整个课堂都是老师讲授,学生就缺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可是如果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就难以完成和教学过程就难以控制,课堂流于形式,教学质量会受影响。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可以说是教师的生命。

浅谈以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文/朱阿永)

《教学勇气》的作者帕克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式,就是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专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专注的焦点……。”这种模式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

帕克“教学于共同体中”的思想深深吸引了我。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我们必须在教学的核心范围内,加入一件伟大事物,也就是第三事物。它真实存在,且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以至于它能令教师和学生都要为他们所说和所做的一切负责。这时,教师可以当学生,而学生也可以当教师,彼此都可以伟大事物的名义向对方发表见解。书中讲到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位优秀的教师与一群五岁的小孩围坐在地板上,一齐读一个关于大象的故事。透过那些孩子的眼睛,几乎可以看见圆圈的中央真的有一只大象!因此,“大象”就是那个“伟大的事物”。

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主体为中心,——我个人的理解,主体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研究的对象,也就是客观真理,也可以理解为教学的客观内容和知识点,那么,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两种模式的弊端就可以避免。当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同一个主体时,双方的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个主体,有效地把学生和教师联系在了一起,一方面,学生不会被忽略,另一方面,教师也不会失去主动性。

浅谈以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文/朱阿永)

我们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很多年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有的是以教为中心,有的教师平时上课是以教为中心,上公开课时就改为以学为中心。因为真正在实践以学为中心的教师,往往教学质量不怎么好,为了分数,我们的教师大部分还是传统的模式,就是以教为中心,所以教学改革很难真正落实。而帕克博士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第三条道路。他提出的以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离素质教育更近,不失为一种可以借鉴的方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美国人写的著作,他的观点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教学,但是,教育的本质是相同的。美国学生的课堂看似是失控的,但是学生体现出了“天无我大”的自信和对创造的强烈渴望,而这正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有数据显示,仅仅在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育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2003年共产生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占了半数左右。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美国教育实践的成功,说明了美国教育制度的优势,美国教学模式的成功。我国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忽视对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教育优势,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改进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求数量,但求质量,不再以单一的教师主导的课堂形式,多使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已对事物有独立的见解。

浅谈以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文/朱阿永)

回顾中国教育改革走过的征程,我们在岐路上越走越远,挂素质教育的名头,应试教育变本加厉,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成为常态,题海战术,甚至去培训班进行超纲学习,一切为了分数,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不顾教育的客观规律,可以说是误人子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应试教育的典范,以衡水中学和毛坦厂中学为最,它们被许多学校奉为学习模仿的榜样,是我国应试教育现状的缩影。学校军事化的管理制度,使其成为“考试工厂”,学生沦为考试机器,天性被完全扼杀,牺牲一切只为了分数,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高分低能就在所难免了。然而,以分数论英雄的高考的辉煌成就令许多家长趋之若鹜,令许多教育工作者推崇膜拜。中国教育改革孜孜以求了许多年,却仍然没有摆脱“唯考试分数论”的束缚。

好的榜样不是没有,只是大家都不愿意学。人大附中和深圳中学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典型代表,不仅给学生自由,也给教师宽松的教学环境,不以分数论英雄,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鼓励与自由发展,个性得到解放。这样的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强,个性活泼,心智成熟健全,具有创新精神,理应成为所有学校学习模仿的榜样。这就需要中考制度高考制度和人才选拔机制进行改革,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依据,不能再“一考定终生”。

浅谈以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文/朱阿永)

我们要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不能再以分数论英雄了。每到中考高考结束,各种新闻媒体会有对中考高考状元的过分宣传,各种状元的宣传连篇累牍,仿佛考试拿了第一名就是成功了,就是人生的赢家,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会对大家产生误导。有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育质量,而是要更高的教育质量。这本来没错,却又被扭曲了:更高的教育质量的最好体现就是更高的考试分数!在课改进行得轰轰烈烈的时候,我们更应警惕这些貌似先锋的“回头箭”!

浅谈以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文/朱阿永)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发展大势所趋,也是百姓人心所向。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只有素质教育,才能点燃思维创新的熊熊烈火。帕克的观点,对我们的教育改革不失为一剂良药。愿中国教育改革能真正走上正轨,唯分数论英雄的时代可以终结,素质教育能真正落到实处,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浅谈以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文/朱阿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