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推薦你學習這3個超好用的工作法!

今天跟大家分享3個提供個人效率的做事方法。

新年伊始,推薦你學習這3個超好用的工作法!

1

PDF工作法

PDF方法也可以稱為柳傳志環。之所以這麼定義,是因為覆盤是由柳傳志引入到做事的過程之中的。 PDF環:P代表 Preview,指沙盤; D代表 Do,指做的過程; F代表 FuPan,指覆盤。“沙盤推演—執行—覆盤”的流程就是PDF工作法。

它相當於讓人三次做同一件事情:沙盤推演讓他有預案,執行讓他實際經歷,覆盤讓他事後重來。通過這樣一種方法,他可以對一件事情揉開了、掰碎了進行分析,經過充分咀嚼後,可以從一件事情中獲得儘可能多的經驗、真相和規律。

1.沙盤推演本是一個軍事術語,是指通過在沙盤上模擬紅、藍兩軍在戰場上的對抗與較量,明晰各自的優勢與劣勢,發現雙方在戰略戰術上存在的問題,尋找應對各種可能情況的思路與出路,最終找到勝利的方法和路徑,進而提高指揮官的作戰指揮能力。

沙盤推演讓你可以在做事情之前,在思維上先模擬一遍,讓你做事情的時候減少陌生感,增加熟悉感,頭腦中始終有沙盤推演給你的全局感,從而做到心中有數。

2.執行,常常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不管是考核還是審查,人們都將注意力放在執行上面,幾年前“執行”“執行力”“細節決定成敗”等概念的火爆,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執行狀況的不滿意。

但是,一件事情完成得好與壞,不能僅僅盯住執行本身,還需要關注執行前後的階段。因為要做好執行,關鍵是要執行的人們具備強大的能力,而這,不能僅僅靠在執行過程中解決。

3.覆盤,則是與沙盤相反的另外一個方向。你已經有了沙盤推演,已經具體執行過了,前面兩次做事的機會已經用完了。這個時候,再回去看看整件事情,看看自己的執行過程,看看執行過程與沙盤推演的差別。通過發問,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得到答案。通過第三次“做事”,達成最後的完滿。

覆盤其實並不僅僅是對做過的事情重新做一遍,而是可以發現很多新的思路,得出很多新的假設,這對於做其他的事情,也有極大的幫助。

覆盤的步驟只有四步:

1、回顧目標

  • 當初的目的是什麼(期望的結果)?

  • 要達成的目標&里程碑

2、評估結果

  • 與原來的目標相比(做到了什麼)

  • 與原來的目標相比(沒做到什麼)

3、分析原因

  • 成功的關鍵因素(主觀/客觀)

  • 失敗的根本原因(主觀/客觀)

4、總結規律

  • 得到的經驗&規律(不要輕易下結論)

  • 分析行動計劃

覆盤時要注意的誤區與“5求”

不是——

  • 自己騙自己,證明自己對

  • 流於形式,走過場

  • 追究責任,開批判會

  • 強調客觀、推卸責任

  • 簡單下結論,刻舟求劍

而是——

  • 重在實事求是(求真)

  • 重在內容和找原因(求實)

  • 重在改進和提高(求學)

  • 重在反思和自我剖析(求內)

  • 重在找到本質和規律(求道)

新年伊始,推薦你學習這3個超好用的工作法!

覆盤這個方法適合團對和個人隨時提升,隨事提升。這既是一種工作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延伸閱讀:

新年伊始,推薦你學習這3個超好用的工作法!

2

單核工作法

核工作法是以注意力為核心的時間管理方法:特別適合自由職業者、藝術家、作家之類的人群,可以快速提升效率和工作質量,還能有效的對抗拖延問題。特殊適合沉迷於移動網絡時代的人群挽回分散的注意力,把精力聚集在關鍵任務上。

※ 快捷清單:是單核工作法的核心。它最多存放 5 項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如果還要添加更多的任務,就必須刪掉原有任務。

※ 單核時段:只用於專心處理快捷清單上的一項任務。以全景鬧鐘作為單核時段的結束。

※ 全景鬧鐘: 應該設置在分針的下一個豎直位置,例如 9:00、9:30、10:00,但距離現在不少於 25 分鐘。在鬧鐘響鈴時,把注意力從單核時段切換到全景時段。

※ 全景時段: 期間查看所有的待辦任務,並且思考“拉金問題”(Lakein's question):此時此刻,我的時間最好用來做什麼 ?

※ 顛倒優先級:是指把緊急任務排到重要任務之前,應該避免。完成最重要的任務,我們的長期目標才能實現。

方法非常的簡單,一共只需要五個步驟:

1、問自己“此時此刻我的時間最好用來做什麼?”

2、寫下最多 5 項候選任務。

3、把全景鬧鐘設到下一個整點或半點(9:00、9:30、10:00……)。

4、開始工作,單單專注於這 5 項裡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5、當鬧鐘響鈴時可以稍事休息,或者進入下一個循環。

新年伊始,推薦你學習這3個超好用的工作法!

當然,這種方法並不能適合所有人,如果你在工作中經常被人打斷、隨時會受到各種干擾或者無權安排自己工作任務的優先順序,這種方法不適合你。

延伸閱讀:

新年伊始,推薦你學習這3個超好用的工作法!

3

OKR工作法

OKR早在1954年就被德魯克提出過,他認為:“所有企業的使命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企業如果沒有總目標及與總目標相一致的分目標,來指導員工的生產和管理活動,那麼企業越大,人員越多,發生內耗和浪費的可能性越大。”

1999年,OKR進入Google。在實踐了幾個季度後,OKR就在Google“生根發芽”併發揚光大,一直沿用至今。

OKR全稱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法。O代表Objectives,可理解為企業目標;KR代表Key Results,表示關鍵成果、關鍵結果。

OKR天生就有兩個典型特徵:

  • 在精不在多:因為它是用來明確工作重心的;

  • 全體公開、透明:當你能夠看到你的同級、小老闆(直接上級)、中老闆(間接上級)、大老闆的目標時,你至少會把跑偏的羅盤調整一下方向。

OKR主要的目的是更有效率地完成目標任務,並且依據項目進展來考核。它的主要流程是下面這樣的一個循環過程:

(1)明確項目目標。

(2)對關鍵性結果進行可量化的定義,並且明確達成目標的/未完成目標的措施。

(3)共同努力達成目標。

(4)根據項目進展進行評估。

而對國內來說,更熟悉的其實是KPI,而KPI的流程則是這樣的:

(1)進行人事組織。

(2)確定影響結果的關鍵性因素,並且確立KPI。

(3)對關鍵績效指標進行檢測,並且進行實時監督。

(4)對有錯誤行為的人進行監督,更甚者開除。

通過兩者的對比我們能夠看到,OKR主要強調的是對項目的推進,而KPI主要強調的是對人事的高效組織,前者要求的是更有效地完成一個有野心的項目,而後者則強調的是保質保量地完成預定目標。

新年伊始,推薦你學習這3個超好用的工作法!

這個方法適合創新的企業及轉型中的傳統企業學習並應用,以達到最優結果。

延伸閱讀:

新年伊始,推薦你學習這3個超好用的工作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