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2019年頭幾天,全國2000多名水滴籌志願者發起“111小善日公益活動”,他們用實際行動給這個冬日增添溫暖,詮釋“匯小善,成大愛”的公益理念。他們用“隨手做公益”的“小善日”活動,迎接新年的到來。

水滴籌志願者希望,用“隨手做公益是一種生活方式”來宣傳助人的美德,讓更多人知道,公益活動並不侷限於規模,任何一件小小的隨手善事,都是公益。

暖冬行動 水滴籌志願者讓服務暖人心

志願服務活動不是一次的熱心、一時的熱鬧,只有以制度化的組織、規範化的管理、科學化的運作護航,才能行穩致遠。

近日,水滴籌志願隊與公益組織一起組成了111支“小善隊伍”,2000多名來自111個城市的水滴籌志願者,在過去的11天的時間裡,進行了300多場公益活動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滄州、上饒、蚌埠、合肥、宿州、濱州、漯河、昌吉、介休、高安、宜春、安陽、成都、濟寧、昆明等多個城市;中國政法大學、新鄉學院、雲南財經大學、吉林建築學院城建學院、吉林動畫學院等26所院校的水滴籌志願者,利用業餘時間,付出時間、精力和愛心,他們沒有一分錢的報酬,但樂在其中。

他們在社區清理小廣告;為戶外工作人員送去免費的熱餐;在各個車站為旅客購票、安檢、提重物、指路;幫助環衛工人清掃街道;為殘疾困難家庭做午餐;探望孤寡老人,為他們表演節目;探望特殊兒童學校,為孩子們送去新年禮物……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大清早,長途汽車站,水滴籌志願者讓安檢人員休息,接下了安檢的工作。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街道死角,水滴籌志願者將地面垃圾清理乾淨,把花叢裡的隱藏垃圾撿起。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街頭牆面的小廣告,水滴志願者拿著鏟子,從早上鏟到天黑,才清理乾淨。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一場大雪後,氣溫降到零下20攝氏度,水滴籌志願者拿上鐵鍬和掃把清理積雪,保障道路的通行。

冬至過後,水滴籌志願者去集市買菜,做了一大桌子菜,讓戶外工作者在工作後吃上一頓熱乎乎的飯菜。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冬日的凌晨,水滴籌志願者幫助環衛工人戶外清掃和撿垃圾,為他們做一頓熱騰騰的熱粥。

一位水滴籌志願者活動結束後寫下一段文字:“每天要保持微笑,傳遞正能量,對生活充滿信心,給予陌生人微笑也是一種無形的公益。即使自己剛剛經歷挫折,也會勇敢面對,沒有打不倒的敵人。”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水滴籌志願者的活動得到電視臺、媒體和自媒體等媒體的跟蹤報道,現場很多人被他們的行為感動,現場加入到水滴籌志願者的隊伍裡。

在西方,志願服務起源宗教性的慈善行為。二戰後,西方的志願服務工作進一步規範化,並擴大成為一種由政府或私人社團所舉辦的廣泛性的社會服務工作,變得制度化和專業化。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這次地震救災中出現了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志願者。

據新華社當時的報道,在汶川地震後40天內,有超過130萬人次的中外志願者在災區工作。 根據2009年共青團四川省委的不完全統計:汶川地震抗震救災期間,四川團省委累計接受志願者報名118萬餘人,有組織派遣志願者18萬餘人,開展志願者服務達178萬人次。以上數字,不包括民間自發組織的志願者、不包括無償獻血的志願者。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有人推測,全國在汶川大地震中以各種形式提供過志願服務的志願者超過了1000萬人。直到災後一年,四川災區仍有超過5萬名志願者在服務。

2008年被稱為中國“志願者元年”。 志願者顯示了民間力量的巨大,他們年齡身份各異,卻因共同的作為和精神貢獻。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回望過去,一張張鮮活的志願者面孔猶在眼前。有的就此發跡成為名流,有的兜兜轉轉,有的折戟沉沙,有的身敗名裂。更多的人迴歸平凡生活,很少提起往事。

其實一腔熱情之下,很多當年的志願者們難以持續。很多志願者們有感於缺少經驗和技術,努力推廣急救訓練。他們意識到,志願者還需要管理能力、領導力,單打獨鬥更是不行的。

十一年後,有人疑惑,當年的志願者都去哪裡了?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水滴籌志願者給出了完美詮釋,他們的熱情如冰川下的火山永遠不滅,他們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運行管理機制, 經過專業培訓後讓服務更有智慧。

大病患者的床榻前、偏遠山區的課堂上、逢年過節時的敬老院……都有水滴籌志願者活躍的身影。他們是這個寒冷冬日裡的一抹暖陽。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公益並不是一個人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都做了一點點。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解讀,“111”三個數字就像三個排在一起的小人兒,希望水滴公司在未來有更多的夥伴加入,讓數字排的更長、更遠。

不求回報 志願者都是平民英雄

全國400餘座城市,17000多名水滴籌志願者,風裡來雨裡去,給社會送去一份來自水滴籌的溫暖。

2019年第一天,滄州水滴籌志願隊一行沿街清理小廣告,撿拾垃圾。幫助購物後的老人們運輸白菜裝進電瓶車。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1月6日,哈爾濱水滴籌志願隊給環衛工人送去厚厚的手套和熱貼,東西雖然不多,卻代表他們的一片心意,讓他們在寒冷的戶外多一點溫暖。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1月8日,上饒水滴籌志願者在收到的一份感謝信中看到,“今天我們感受到了來自上饒萬年水滴籌志願者的深情關愛,他們為我們端上了一碗碗親手烹製的水餃,滾燙的鮮雞蛋……讓我們在冬日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感謝你們!”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1月9日,德州禹城水滴籌志願者來到敬老院,為老人們帶去慰問禮品,併為老人們提供了理髮護理服務,祝福老人過一個安康祥和的新年。

……

公益與不解相伴,被嫌棄是常有的事。

1月9日,濱州水滴籌志願隊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邀請環衛工人吃午餐”活動。濱州水滴籌志願者回憶,“一開始,他們以為我們是人販子。”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初期,一些環衛工人來到公益站後警告志願隊員,“如果不讓我們跟家裡人打電話,我們就報警”,志願者為他們做了飯菜,並讓隊員與環衛工人互動。時間久了,環衛工人與志願隊員沒有了芥蒂,互相敞開了心扉。離開時,環衛工人與志願隊合影,有人流下感動的眼淚。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大眾從不理解不支持公益活動到積極參與都需要千萬志願者用真心去引導。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志願活動的形式、機制正在不斷創新,其中存在一些與志願精神相背離的亂象。很多人參與公益動機功利化、活動組織形式化、評價體系數量化。這樣的行為不僅無法喚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反而讓志願者的愛心行為出現信任危機。

水滴籌志願者永遠保持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服務初心,堅持志願工作的志願性、無償性、公益性、組織性特徵。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白巖松曾說過,社會公共文化中所出現的某些“病灶”,影響志願服務活動的健康發展。當社會文化能夠充分認同志願精神的價值時,才能真正激發人們的從善之心、為善之舉。要宣揚合理的義利觀,平衡個人成長需要與社會發展需要,既不過分強調個人的奉獻義務,也不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背書,而是讓人們信仰“萬事莫貴於義”,使人們知道什麼才是更高的追求、什麼樣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同和尊敬。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志願者也是得到者,甚至是更大的得到者,所以志願者要意識到自己很幸運,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這不僅能得到愉悅,也能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打開心結,這也是一個自我拯救的過程。

歸根到底,志願服務不是一種行動,而是一種需求。參與志願服務的人,除了有能力有時間外,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內心有需求,更明白“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含義。

《英國的平民英雄:戈登·布朗筆下的志願者》一書中提到,“這本書裡提到的每個人都不會自詡為英雄。他們也不會因自己所做的工作而追求個人榮耀,或者要求額外的獎賞。”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這些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群默默無聞的普通人,有的人曾是北愛爾蘭社區和平運動的領袖;有的是處理曼徹斯特地區幫會犯罪問題的領導者;有的人是議會議員;有的是社會企業家;有的是藝術家,他們把藝術帶到了貧困的地區,為無家可歸的人表演歌劇;還有那些護理人員、輔導員、體育教練和志願者們,他們日復一日地默默奉獻,從來也不期望得到別人的讚譽和認可。

新年伊始 水滴籌志願者在111個城市舉行300多場公益活動

水滴籌志願者和他們一樣,沒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在平凡中偉大。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傳播愛,用自己的方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7000名水滴籌志願者,他們或是我們鄰居、或住在相鄰街道或同在一個社區,他們都是平民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