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祖上是多爾袞,還出過“幾代武狀元”?胡扯!

近日,隨著電影《戰狼2》票房的持續走高,各類媒體上有關吳京的報道一下多了起來。很多報道中都提到,吳京是“滿族正黃旗”,原姓“烏拉那拉氏”,“祖宗是《甄嬛傳》裡的太后”,家族中更是有過“幾代武狀元”。那麼,吳京家世真的如此顯赫嗎?

吳京口中的家世:從雍正賜姓,到自稱多爾袞後人

在吳京成名之初,有關其家世的報道都比較簡單。1997年,吳京主演《太極宗師》後,從事藝術工作的王翰尊,曾和其有過長談。王翰尊後來在《“小老弟”吳京》一文中介紹,吳京是“正黃旗的滿族人,1974年春末,他出生在京城的一個武術世家之中”。這裡交代了吳京的兩點重要信息:第一,出身正黃旗滿洲;第二,其家是武術世家。

吳京祖上是多爾袞,還出過“幾代武狀元”?胡扯!

吳京祖上是多爾袞,還出過“幾代武狀元”?胡扯!

2015年,吳京對自己的家世有一次更正,“網上說我是正黃,其實是錯的……其實我是正白旗,我是正白的”,同時也再次強調“家裡出了幾代的武狀元”

吳京不可能出生正黃旗,姓“烏拉那拉”

在公開採訪中,吳京都不提,或表示不知道自己的滿族姓氏,這顯然無法滿足各類媒體的好奇心。於是一些媒體依據有限的信息,“腦補”出了兩種說法。一種相對可靠,說他是“烏雅氏”。按照現代人編著的《滿族姓氏尋根辭典》,“烏雅氏”確實是吳姓的一個來源。雍正帝生母即來自烏雅氏,隸屬正白旗,和吳京自稱的旗籍相符。此外,“烏扎拉氏”也是滿人吳姓的一個重要來源,其族人亦多隸屬於正白旗滿洲。

另一種說法流傳更廣,說吳京是“烏拉那拉氏”。吳京說自己出身“多爾袞那支的”,但多爾袞是愛新覺羅氏,不太好發揮,於是一些媒體給吳京安上了多爾袞母親的姓,即“烏拉那拉氏”。這一說法極不可信,首先,烏拉那拉氏出過兩位皇后,隸屬正黃旗,而非吳京自稱旗籍所在的正白旗;其次,烏拉那拉氏也並非現在吳姓的來源。

吳京祖上是多爾袞,還出過“幾代武狀元”?胡扯!

不管吳京原本滿姓是什麼,其家族在雍正時期改姓吳,都是比較可信的。早在清末民初,已有滿人改用漢姓,滿人入關後,更成為一種風潮。滿人改漢姓,一是意譯,如“寧古塔氏”,意為“六”,改姓為劉;二是採用滿姓中某個字,作為單字漢姓,如“富察氏”改為富姓;三是用滿姓讀法的諧音,作為漢姓,如“瓜爾佳氏”改姓關。

至於吳京所說他們家的“吳”是雍正賜姓,更和系出“多爾袞那支的”的說法矛盾。

多爾袞被順治掘墓奪爵後,一直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人,直到乾隆時才為其平反,那雍正怎麼可能給一個罪人的後代賜姓?再說,多爾袞生前只有一個女兒(東莪)和一個養子(多爾博),在其死後,養子被順治下令歸宗,女兒下落不明(有人說被遠嫁蒙古)。多爾博自己是貝勒,後人被允許承襲睿親王爵位,家世顯赫;東莪失蹤時僅12歲。顯然,吳京祖先不可能是這兩人的後代。

整個清朝,滿人只出了三個武狀元,學的也不是太極拳這種“武藝”

關於吳京祖上幾代武狀元的說法,有不少網友已經吐槽過了——整個大清朝,滿洲旗人也只出過三個武狀元,還能都是你吳京的先人?確實,按照《中國曆代武狀元》一書附錄的《歷朝武狀元表》,有籍貫可查的滿洲武狀元,是滿洲正黃旗的德灝、昌伊蘇,分別官至左軍都司和直隸提督,以及正紅旗的波啟善,做過總兵。沒有一個屬於正白旗。

吳京祖上是多爾袞,還出過“幾代武狀元”?胡扯!

另外,有一點很關鍵,就是吳京以為的“世代習武”,大概是學太極拳、螳螂拳等所謂“傳統武術”,事實上,武科舉是不考這些的。從唐宋有武科舉以來,考試內容都分兩部分,個人武力及戰場韜略——武科舉選拔的是領兵將校,不是武林高手。

具體到清朝,武科舉分武童士、武鄉試、武會試、武殿試四級,想得武狀元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武科舉考試都分外場和內場,外場考三項:騎馬射箭、平地射箭,及測試力氣的掄大刀、挽強弓、掇巨石。內場是文化考試,康熙朝規定,題目出自《論語》《孟子》《孫子》《吳子》《司馬法》等書,考生完成“策二篇、論一篇”。由於這個對文化水平要求過高,後來朝廷不斷降低題目難度,到了嘉慶時,只要能默寫一段《武經七書》中話就行了。按照這種規則脫穎而出的武進士們,那真稱得上是文武雙全了,不是什麼練太極拳、螳螂拳的江湖把式可比。

吳京祖上是多爾袞,還出過“幾代武狀元”?胡扯!

吳京心中的武科舉,或許是來自評書演義,就是兩個人在擂臺上對打,誰站到最後,誰就是武狀元。那種場景,大概就像襄陽城裡的英雄大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