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搶玩具,家長應該怎麼處理?

上善若水79446991

其實,對於兩歲的孩子來說,她進入了“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係。

家長必須明白,這是孩子的人生髮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特殊時期,並不是寶寶任性自私。有的家長一味想著要扳正孩子的思想,甚至通過打罵等方式,讓孩子改掉這“壞毛病”“,或者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都是非常不妥當的。應當平穩地引導孩子度過這段時期,如果別的孩子與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時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給你玩,你高興嗎?”當他點頭時再告訴他“你把玩具分給別人玩,他們也很高興”。如果孩子不願意也不用強求,告訴他,自己的玩具自己做主就好。慢慢地,孩子到了三歲左右就會學會分享這件事情了。

再來說說“別家孩子”,當孩子之間發生了爭奪玩具的情況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我們認為,在沒有發生大的衝突之前,家長不宜介入。這是一個很好的讓孩子社會化,學會社交的機會。

當然在此之前,可以和寶寶進行簡單的交流,商量一些辦法,比如去別人家玩的時候,也帶上一些自己的玩具,先用“交換”的方式,來試試可不可以行得通,或者提出一些“輪流玩”的方法,讓寶寶去和小朋友商量解決。總之家長不必過度介入,要相信寶寶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壹父母

家長您好,當孩子在一起玩時,最常讓媽媽糾結的事就是寶寶爭搶玩具。此時的爭搶,通常會比以前更為激烈,甚至有肢體衝撞。如果兩個孩子想要同一件玩具,那麼多半佔優勢的一個會拿走它,另一個則會大哭。有的家長認為謙讓是一種美德,因此總教育自己的寶寶“先人後己”。


先人後己固然是一種謙讓的美德,但對於自我意識發展期的孩子來說,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懂得維護自己的權益,或者選擇適合自己,讓自己舒適的社交方式更重要、更有利。比如,當孩子的玩具被搶,有的孩子表現出無所謂,不哭不鬧,換個玩具繼續玩。可能有的父母認為這是膽小、懦弱的表現,無法忍受自己的孩子這麼窩囊。其實當事的孩子,也許並沒有太大的焦慮或憤怒,自己繼續玩別的玩具,就像沒發生過什麼一樣。這樣的選擇和社交習慣能夠讓他舒適自在,反倒是如果執意要求他去把玩具搶回來,會令孩子更難做。還有的孩子會特別維護自己的玩具,手緊,誰也搶不走他手裡的東西。其實這樣也沒關係,孩子只是在維護自己的權益而已。選擇維護也是適合自己的社交方式。


當多個孩子在一起玩、互動的時候,出現爭搶玩具的場面在所難免。有的孩子掙、有的孩子讓,這只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確認自己在群裡中的位置和適宜自己的社交方式。只是大人在一旁看了,會把很多自己的情緒情感投射在孩子身上,而難以容忍孩子的某種行為。孩子間相互爭搶玩具,是逐漸學會與別人建立關係的過程,也是孩子逐步學會應對和處理各種事件的機會。父母可不必急於勸誡孩子退讓或強力制止孩子的爭搶行為,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去相處,去遊戲,只要沒有過激的肢體衝突或危險即可。


積木育兒

解決孩子的問題要懂得“等”和“慢”。在兩個孩子都想要一個玩具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先靜靜的觀察和等待,看孩子們會如何解決,而不是上來就搶過玩具,說“你是姐姐/哥哥,你要讓著弟弟/妹妹!”這很容易把問題升級,讓孩子覺得爭搶的可不只是一個玩具啊!
靜靜觀察大概也就不到一分鐘,但是這很重要,不要看到問題半秒不到奔過去。觀察之後看孩子是準備怎麼解決的,再順著他們的話往和解方向說,如果他們不說話只是爭搶,我們就可以提出建議的方式去和解,比如說:“看起來好像你們倆都挺想要這個玩具的呀,讓我來看看這是什麼?喔是這個啊,還真是挺有意思的,咱們怎樣怎樣一起玩怎麼樣?”或者是說“那這樣讓哥哥/姐姐先玩十分鐘,弟弟/妹妹看看他是怎麼玩兒的,然後一會換過來怎麼樣?”


然後在他們很開心的一起玩或者換著玩的時候可以提醒他們,“你們看咱們一起玩多開心呀!”來強調這樣做的好處,慢慢的他們就會懂得分享。關於幫孩子建立“拒絕”的意識,與教孩子“分享”的意識,兩者的矛盾,補充在最後面。


我的觀點,一直是認為,兒童時期是為了成人社會做準備的。父母在孩子幼年時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孩子逐步適應社會規則,掌握一些技巧和套路。當孩子需要獨立的時候,長大後遇到危險或者挫折的時候,不會毛逼不會害怕,而是順其自然的想起父母是這麼做的,我就這麼做。

而不是讓父母虛構一個美好的童話世界,完美的溫室給孩子。否則,孩子總有長大的那一天,他會發現整個世界如此殘酷,人也是千奇百怪各種奇葩,他會不知所措的,甚至會受傷害怕自閉。。。題主描述的熊孩子,會永遠存在的。高中大學宿舍會有很多奇葩同學,拿你孩子的日常用品。

工作後,會有各種奇葩同事奇葩領導奇葩客戶,習慣性的壓榨你的孩子的勞動力,還覺得理所當然。
你孩子結婚後,還會有奇葩親戚們,莫名其妙的朋友,會覺得拿走你孩子的東西是看得起你孩子。
所以,題主,你打算保護孩子,到哪一年呢?
祝福題主。我的建議是,題主必須干預。但是不應該你去面對熊孩子。
而是應該給自己家孩子建立起“我的東西”的觀念。我的東西,就是我必須保護,守衛的。不僅僅是玩具。我的食物,我的衣服,我的爸爸媽媽,我的家,我的身體。。。都是我必須保護的。如果鄰居孩子喜歡,告訴我,經過我的認真考慮,我可以借給他,也可以拒絕。拒絕他,是我的權利,我應該拒絕的理所當然,理直氣壯。如果對方不接受,可以先給對方講道理,也可以根據情況求助於別人(對方的父母,幼兒園老師,我的父母,甚至將來的警察)


最重要的一個關鍵信息是:我有說“不”的權利。而且這是我最重要的權利


進一步

孩子不給鄰居男孩兒玩具,打;去鄰居家男孩兒不給孩子玩具,還哭鬧,看到孩子惹人家哭,又打。作為媽媽都覺得不公平了,更何況孩子呢?

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跟別人分享玩具,別人也能跟孩子分享玩具,但幾乎是不現實的。孩子都對自己的玩具有佔有慾,不願意分享,因為他們認為分享給別人了,玩具就送出去了,不是自己的了。

玩具是孩子的,孩子對玩具具有絕對的支配權。當鄰居家孩子來家裡,孩子如果不願意分享玩具,可以嘗試說:“玩具可以給哥哥也玩一下嗎?哥哥玩了會還給你,而且如果你去哥哥家,哥哥也可能會願意把他的玩具分享給你玩兒。當然。願不願意分享由你決定,玩具是你的。”

其實這句話有三個目的:一、讓孩子知道,分享玩具不是送玩具,玩具還是屬於他的,只是借給別人玩一下;二、也是在暗示男孩兒,孩子去他家時,他也要分享,如果不分享,你家孩子下次也可以拒絕分享;三、向男孩兒父母展示,你對孩子爭搶玩具做了努力,但決定權在孩子。

至於去男孩兒家,男孩兒不願意分享玩具,你只需要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安慰孩子:“寶貝,媽媽知道你很難過,是因為哥哥不願意把玩具給你玩,你希望哥哥可以分享玩具,對嗎?(共情)”然後抱抱孩子,接著說:“但哥哥才是玩具的主人,哥哥拒絕分享,所以我們玩別的吧!”

當然,孩子還是有可能不願意,還是哭鬧。接受他的不良情緒,讓他在安全範圍內發洩就好了。

孩子非常聰明,如果他在鄰居家沒有得到分享玩具的待遇,那下一次他也不會跟鄰居家孩子分享了。作為媽媽,接受這種處理方式即可。孩子這樣處理是公平的,也是

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

試想,如果鄰居家在你家沒有得到分享玩具,是因為他沒有跟你家孩子分享,下一次他會怎樣呢?讓事情交給孩子們吧,他們會有自己的面對方式和相處法則。


90後媽媽米米

一歲多的寶寶並沒有清晰的物權意識,規則意識。於是寶寶之間的玩具大戰時刻都在上演,而家長的處理方法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成長。

讓孩子退讓,會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不利於孩子自信的養成。

而過於強勢,又會讓孩子變的自私。如上面的媽媽的做法,非常不恰當,不僅會引起孩子們之間更大的衝突,還讓孩子遇到問題只懂得用武力解決。

閨蜜帶著一歲2個月的兒子去玩兒太空沙,當時裡面還有一個3/4歲的男孩。

閨蜜的兒子看見人家手裡的玩具,就要去搶,人家拿什麼,他便也跟著要什麼,陷入了拿起被搶走的惡性循環。

閨蜜不好意思的對那位媽媽笑笑。

那位媽媽也笑了笑,她並沒有阻止,只是在一旁靜靜的看著這兩個小孩。

當自己兒子手裡的螃蟹被搶走的時候,這位媽媽非常及時表揚了孩子,你能把玩具給弟弟,真棒。螃蟹是怎麼走路的呀?是橫著走路的對不對?來,看看海星在哪裡呀?

當然閨蜜,也及時跟自己的兒子說:“哥哥把螃蟹給你了,要謝謝哥哥。”

這位媽媽的做法,我覺得就很好,既不強迫自己的孩子分享,又鼓勵孩子謙讓,及時與寶寶互動,讓寶寶知道媽媽時刻在關注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會處於面子,讓孩子把玩具讓出來給對方,這樣強硬的態度只會適得其反,往往孩子大哭不止,還會引起孩子之間的仇視。

父母正確的引導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真是非常重要。

1、教孩子明確物權意識。讓孩子分清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

2、幫孩子明確規則意識。讓孩子分清借、還和共享。

3、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的東西,他有權利決定是否給別人玩兒,家長不要強迫。

4、教孩子保護自己。學會拒絕,學會保護自己的感受。


大神叨叨叨

現在放寒假啦,家裡有倆寶的家長一定愁壞了吧,是不是,常發生爭奪大戰,巴不得趕緊開學,走一個,耳根清淨一下吧!

我家裡就有倆寶,他們差4歲,大寶6歲,小寶3歲在家就總搶玩具。說也奇怪,家裡玩具這麼多,倆人就偏偏都看好一個玩具,你掙我奪的,沒搶到的一個,還好哭,大人光盯著他倆還行,可不能光盯著吧,大人也有事要做!唉…開始真是愁死我了,怎麼家裡會有這麼兩個孩子呢!我頭都大啦。後來我想啦兩個辦法,倆孩子有年齡差,差距小,一定都不服輸,喜歡的東西總有不一樣的。

(一) 我把家裡常玩的玩具清理一下,讓倆寶隨便選自己喜歡的,讓他們自己收好,有共同喜歡的玩具放一起,假如倆寶同時看好一個玩具,進行搶奪,就要把自己喜歡的玩具送給對方 。這樣總有一方讓步,如果堅持不讓,那這玩具我就沒收。家長呢,這時不要生氣,要心平氣和的講道理給他倆聽,然後一人玩5分鐘,主動送給對方。

(二)進行獎勵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獎勵,那我就實施獎勵這個辦法。買些孩子喜歡的小粘貼,找面牆做個謙讓小能手的標題,進行獎厲粘貼。

這個方法很有效,不出幾天就有變化。大家要有耐心,倆孩子爭奪在正常不過啦,家長千萬不能發火啊!


阿盧呵呵

想必很多有寶寶的爸媽都會遇到類似情況,寶寶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的時候出現爭搶,其實爸媽也不必過於煩惱。

可以先問一下小點兒的寶寶,是不是想玩哥哥或姐姐的玩具,那就要和哥哥/姐姐商量,哥哥/姐姐同意後才能玩,再對大的說,弟弟或妹妹想玩你的玩具,只是不知道怎麼說,你願意把自己的玩具給他玩嗎?如果你給他玩他會很開心的。

其實小孩子在搶玩具的過程中是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學習。在小孩玩的過程中,家長能發現問題,並且不是責備或偏袒自己的寶寶,現在家裡孩子都少,孩子在家玩具自己一個人玩,沒人跟爭搶東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家長要正確的交流引導,有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

即使遇到寶寶沒有玩具玩被氣哭或因為玩具和小朋友打架被打哭,家長的處理方法也很重要。


火星咿咿呀呀研究所

您好,孩子與孩子之間搶玩具包括推開推去,都是他們嘗試與他人交往的一種方式,他們通過這麼一來一往去試探對方同時瞭解自己的行為規範,屬於社會化的必然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孩子自己學會和不同的人相處,同時也幫助他們去適應這個社會。

他們的成長是需要這樣的互動和行為的,最好的做法是觀察他們,根據情況再正確引導。很多大人喜歡強迫孩子把玩具讓給其他人,或者把自己的玩具給他人,這對於孩子的物權歸屬感培養並不利,也並不能教會孩子分享。

我平時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需求和願望,也尊重她成長髮展的規律,孩子只有物權意識很強的情況下,在3-4歲才能發展出更好的與人分享的能力。

1.我們家孩子的東西被人搶了,她很多時候不在意,我也不管她,然後她在意她會哭,或者拉著我指著對方,這個時候我才會引導她,我會告訴她,如果還不想給對方的話,就告訴她“這是我的”。從那以後她就記住了,而且用得很好!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8721d9e96ba8f43e9003ef1b5239a5d9\

芃翕媽媽說問題

看到你的問題那麼詳細,想必一定很是讓你困擾。如果我是你,或許也會心理失衡:為什麼我們的分享沒有換來對方的回應,反而孩子無論怎麼做都是捱打的份兒。

其實,我想請你先從女兒的角度來看看這件事的邏輯:

媽媽在家的規則是:玩具要分享,不分享就會懲罰我。

媽媽在別人家的規則是:其他孩子不跟我分享時,媽媽沒有做什麼。

所以,兩歲的寶寶,她能理解你背後的複雜心情嗎?

答案是肯定的,不會。

她只會覺得: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玩具到底應不應該分享,為什麼我必須和其他人分享玩具,卻不能玩別人的玩具;為什麼媽媽對我下手懲罰,卻對不分享的其他孩子沒有反應。

所以,暫且不論其他,你自己首先要調整的就是邏輯一致,界限清晰。

你倡導分享,那麼,下次女兒在面對小哥哥不分享時,就請你勇敢地站出來幫助女兒,溫和地告訴男孩,你希望他分享玩具;當男孩動手時,密切觀察,提前制止,不要讓他傷害到你的女兒。

另一件事,我看到其他回覆裡提到了,關於物權的建立。簡單說來,就是孩子首先要體驗到足夠多的“我的”,知道我的物品我說了算,知道我有權利決定分享還是不分享,他們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願意去“實驗”如果我分享,會發生什麼。所以分享其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兩歲多的孩子,還沒有那麼多的社交需求,他們也剛剛開始探索世界,所以,獨佔物品,是個非常正常的過程。請不要強行讓孩子學會分享。她學會的不是分享的快樂,而是不分享會被懲罰的教訓,從內心來說其實反而會對分享更加牴觸。你想啊,不分享就被懲罰,沒有其他路可以選了,所以分享,只是迫不得已,哪有機會去體驗因為分享產生的快樂呢。

願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親子溝通如何說


我也是常帶我家寶去鄰居家玩,鄰居家玩也常帶她家寶到我家玩,兩小孩一起玩不會顯得太孤單,沒夥伴。我也經常碰到兩小孩搶玩具的情況,不管是在自己家還是在鄰居家玩。一般發生這情況,我是這樣子處理的:

1 當兩小孩在爭同一個玩具時候,我就在旁邊靜靜地看,看兩小孩是怎麼爭搶,只要不動手打或者推對方,小孩子沒有哭,一般我都不介入她們。有時候她們自己爭著爭著就和解了,要麼一起玩,要麼讓給其中一方。

2 在觀察她們爭搶的過程中,雙方都表現地特想玩那玩具,沒有讓的意思。那我就去引導自家孩子去玩別的玩具。

在自己家的話,我會告訴孩子家裡的這些玩具都是你的,現在你的小夥伴想玩下你的這個玩具,你給她玩下好不好?跟你小夥伴分享下你的玩具好不好?我們去玩別的玩具……如果是在鄰居家也告訴孩子這些玩具是你小夥伴的,她現在很喜歡這個玩具,我們不跟她搶好不好?反正這種情況下我就儘量引導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3 湊到孩子面前去,和她們一起玩。三個人一起玩,出現爭搶的幾率就小了,還能讓兩孩子感受到有大人陪伴玩耍的快樂。
我從沒因為孩子與小夥伴搶玩具玩而去打過她,頂多就說兩句,更多地是引導孩子要學會分享和謙讓。玩具給了孩子就是孩子的了,他有權決定要不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我覺得家長更應該要往學會分享、懂的謙讓的方向引導。不給就打,因為跟別的夥伴搶玩具對方哭了也要被打,孩子會越打越不聽話的,甚至不讓小夥伴來玩或者不去跟小夥伴玩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