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時先賣自己還是先賣產品

銷售時先賣自己還是先賣產品

  小馬是一位基金銷售人員,在他最初銷售基金理財產品的時候,每次出去拜訪客戶,總會為客戶推銷各式各樣的基金產品。儘管他工作很努力,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為客戶講解產品,結果總是鎩羽而歸,以推銷失敗告終。

  後來,小馬冷靜下來從中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接連失敗,為什麼客戶總是不能接受自己的產品?在確定所推銷的產品沒有問題後,小馬認為主要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沒有能夠讓客戶喜歡和接納自己,導致客戶拒絕接受自己的產品。

銷售時先賣自己還是先賣產品

  在第一次聚會的時候,朋友和同事給小馬提出了很多意見,比如:性情急躁,沉不住氣;專業知識不紮實,應該繼續學習;待人處事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沒有為對方考慮;做事粗心大意,脾氣火爆;常常自以為是,不聽別人的勸告,等等。

  小馬在聽到這樣的評論時不禁汗顏:原來自己有這麼多的毛病啊,怪不得客戶不喜歡自己!於是,小馬痛下決心,立志改正。此後,小馬把這樣的聚會堅持辦了下來,他聽到的批評和意見越來越少;與此同時,在基金銷售方面,小馬籤的單子越來越多,並且受到了越來越多客戶的歡迎。

  “推銷的要點是,你不是在推銷商品,而是在推銷你自己。”

  的確,銷售活動是由銷售人員、客戶以及商品三方面要素共同構成的。客戶要購買商品,而銷售人員是連接客戶和商品的橋樑,通過銷售人員的介紹,使客戶得到更多關於商品的信息,從而作出判斷,決定買還是不買。

  在這個判斷過程中,雖然客戶是衝著商品而來,但是客戶最先接觸到的卻是銷售人員。如果銷售人員彬彬有禮、態度真誠、服務周到,客戶就會對其產生好感,進而很有可能接受其推銷的產品;相反,如果銷售人員對客戶態度冷淡、愛理不理、服務不到位,客戶就會很生氣、很厭惡,這種情況下,即使銷售員推銷的產品質量很好,客戶也可能會排斥。

  因此,銷售工作強調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推銷產品前,首先要推銷你自己。所謂對客戶推銷你自己,就是讓他們喜歡你、信任你、尊重你並且願意接受你,換句話說,就是要讓你的客戶對你產生好感。很多時候,銷售人員就像是一件又一件的商品,有的相貌端正、彬彬有禮、態度真誠、服務周到,是人見人愛的搶手商品,所有的客戶都會喜歡;有的卻衣衫不整、粗俗魯莽、傲慢冷淡、懶懶散散,會令客戶討厭,甚至避而遠之。

  實際上,銷售與購買其實是銷售人員與客戶之間的一種交往活動。既然是交往,只有彼此之間產生好感,相互接受,才能夠繼續發展下去,並建立起比較穩定的關係。客戶首先接受了銷售人員,才會接受其產品。

  所以,讓客戶接受自己,是銷售人員的首要任務。實際上,先賣自己再賣產品是一個思維方向,正如產品在銷售時總伴隨一定價值那樣,要把自己成功地“賣”出去,銷售員需要具備被“賣”的價值,也就是說,銷售員的價值恰恰是客戶所需要的。

  銷售員在具備被賣的價值的基礎上還必須審時度勢,進一步摸清對方的情況。這是因為,能否成功地把自己“賣”給客戶,還與客戶當時的心情有很大關係。如果客戶心情很好,那麼你口若懸河的講解可能會獲得客戶的賞識;如果客戶當時的心情很糟糕,你卻自顧自地講個不停,那麼在客戶可能會覺得你太絮絮叨叨,甚至對你產生反感。所以,銷售員在推銷自己之前,必須學會察言觀色,把握火候,在合適的時機進行自我推銷。

  銷售員具備哪些條件,才算是具有了被“賣”的價值呢?通常來說,銷售員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要對所在的企業、行業、市場以及所銷售的產品有全面深刻的瞭解,具備當老師和專家的能力。如果銷售員在客戶面前,在被問到專業問題時一問三不知,顯然銷售員自身所具備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其次,銷售員要有得體的外在形象,並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客戶面前展現出衣著得體、舉止文雅、談吐不俗、清爽幹練、成熟穩重的形象,這樣客戶在看到你時,無意中也會對你所銷售的產品產生一些好感。

  再次,銷售員要有良好的內在涵養,做到“內外兼修”,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客戶的尊重與好感。此外,銷售員還需要具備其他相關的能力,如溝通能力、協調能力、談判能力、管理能力等。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銷售人員在與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要清楚自己首先是“人”,然後才是銷售人員。一個人的個人品質會使客戶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應,這種反應潛在地影響了銷售的成敗。所以說,優秀的產品只有在一個優秀的銷售人員手中,才能贏得市場的長久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