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股份“造血”能力不足 銷售、採購數據勾稽異常

紅刊財經:謝碧鷺


海納股份的“造血”能力不佳,再加上應收賬款增長速度過快,導致其十分“缺錢”,本次上市擬募集資金的一半以上用於補充運營資金,然而其銷售數據和採購數據均存在勾稽異常現象,這需要公司做出合理的解釋。

近日,主營業務為工業汙水處理和優質供水的深水海納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納股份”)發佈招股說明書,擬在創業板上市。招股書顯示,此次上市擬募集資金6.04億元,主要用於江蘇省泗陽縣新一水廠擴建工程項目、智慧水務研發中心升級改造項目和補充運營資金等。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所募集資金中的3.2億元將用於補充運營資金,佔比超過50%,凸顯海納股份對資金的渴求。更為重要的是,報告期內,海納股份財務數據還存在諸多疑點,需要公司給出合理解釋。

資金狀況堪憂

根據海納股份在招股書中對於募投項目的介紹,此次募集資金項目為江蘇省泗陽縣新一水廠擴建工程項目、智慧水務研發中心升級改造項目和補充運營資金,擬使用募集資的金額分別為1.83億元、1.01億元和3.2億元。海納股份表示,江蘇省泗陽縣優質供水項目收入佔公司優質供水運營服務收入的比例在90%左右,而政府早期建設的供水管網老化導致漏損率較高所致,因此產銷率較低,所以在本次擬募集的資金中,有1.83億元將用於江蘇省泗陽縣新一水廠擴建工程項目。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所募集資金中有3.2億元將用於補充運營資金,佔募集資金總額的比超過50%,如此高比例的募集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說明海納股份很“缺錢”。

實際上,海納股份之所以資金緊張,與其經營性現金流情況不佳有關。報告期內,該公司的業績雖然表現不錯,但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則分別為113.77萬元、-2470.12萬元、-3286.53萬元和-2763.1萬元,在這三年半的時間內,經營活動累計流出了大約8400萬元的現金。也就是說,該公司經營活動並未使得其流動性更寬裕,反倒是在經營中“失血”不少,在這樣的情況下,海納股份6.04億元擬募集資金中,安排3.2億元用於補充運營資金也就不難理解了。

除此之外,這些年來海納股份的應收賬款亦在不斷增長中。報告期內,其應收賬款分別為7651.4萬元、6228.18萬元、14845.66萬元和13178.86萬元,從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其應收賬款金額增長了將近一倍。這意味著,在流動性本就不足的情況下,其大量資金還被客戶以應收賬款的形式佔用,使得其不得不依靠大量融資來維繫經營,進而使得負債金額也在快速增長,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其負債總計分別為2.41億元、2.47億元、4.31億元和5.07億元。

持續增加的負債,不斷吞噬著其流動性,再加上表現本就不佳的現金創造能力,使得海納股份十分“缺錢”,或許這就是其藉著本次上市,大量募集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的原因。然而,企業要健康持續發展,自己通過經營創造現金流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因此增強“造血”能力,對於企業的持續發展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營收數據異常

除了上述問題之外,經《紅週刊》記者核算,海納股份的營業收入和現金流及經營性債權之間的勾稽關係似乎也存在異常。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上半年,海納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2.31億元,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工業汙水處理和優質供水,報告期內,該部分營收佔總營收的90%以上,因此若統一按照6%的增值稅稅率計算,對最終結果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整體核算後可得出當期的含稅營收大致為2.45億元。理論上,該含稅營收金額應與當年的現金流入及應收票據、應收賬款等經營性債權的變動金額相當,那麼實際情況又如何呢?

2019年上半年,海納股份“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1.28億元,再減去本期預收款項所增加的960.44萬元,則本期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大致為1.18億元,與2.45億元的含稅營收相較要少1.27億元,也就意味著本期銷售並未完全收到現金,其中有部分款項還應當體現為經營性債權的增加,且二者規模大致相當。

但翻看資產負債表卻發現,2019年上半年海納股份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含壞賬準備)合計為1.47億元,較2018年末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1832.18萬元。一增一減之下,跟理論上應該增加的1.27億元相差了1.45億元。也就是說,海納股份2019年上半年大概有1.45億元的含稅營收,既沒有現金流入也沒有經營性債權數據的支持。

再來看2018年的情況。據招股說明書披露,2018年海納股份的營業總收入為3.95億元,按照6%的增值稅稅率計算,可得出當期的含稅營收大致為4.19億元。當期海納股份“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1.52億元,再減去當期預收款項所增加的489.05萬元,則當期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大致為1.48億元,與含稅營收相較要少2.71億元。按照財務勾稽關係,理論上其經營性債權也應當出現同等規模的增加。

但是翻看資產負債表,2018年末海納股份的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及壞賬準備合計較2017年僅增加了9491.94萬元,這一結果比理論上應該要增加的2.71億元要少1.77億元。也就是說,這1.77億元的含稅營收既沒有現金流也沒有經營性債權的支持。

此外,經《紅週刊》記者核算,該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與現金流及經營性債權之間亦存在9140.29萬元的勾稽差額。連續兩年一期,海納股份的營收數據均存在鉅額勾稽差異,這就需要公司給出合理的解釋了。

採購數據存疑

除了營收數據存在的疑點之外,海納股份的採購數據和相關現金流及經營性負債之間同樣也存在勾稽異常。

據招股說明書披露,2017年海納股份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4777.51萬元,佔其採購總額的41.39%,由此可以推算出其當期的採購總額為1.15億元。其中招股書披露的土建服務採購金額為2541.55萬元,安裝服務採購金額為917.99萬元,這兩部分按照11%的增值稅稅率計算,其餘部分按照17%的增值稅稅率計算,整體核算後可得出當年的含稅採購金額大致為1.33億元。同年,海納股份的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較上年年末增加了4048.5萬元,從財務勾稽角度出發,將含稅採購部分減去新增的經營性負債後,其結果應該大致等同於現金支出,即理論上這一年約有9248萬元的現金支出。

但事實上,2017年海納股份合併現金流量表中“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1.19億元,再減去當期預付款項所增加的98.51萬元,則當期與採購相關的現金流金額大致為1.18億元。這一結果比理論支出的9248萬元要多出2500多萬元。也就是說,這一年有近2500萬元的現金流支出沒有相關採購數據的支持。

蹊蹺的是,海納股份2018年的採購數據卻出現了相反的情況。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海納股份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7000.87萬元,佔採購總額的33.82%,由此可以推算出其當年的採購總金額為2.07億元。其中土建服務的採購金額為4792.17萬元,安裝服務的採購金額為2410.3萬元,該部分採購的增值稅稅率當年由11%下調至10%,剩餘部分增值稅稅率則由17%下降到16%(自2018年5月1日起,相關增值稅稅率下調),按月平均計算採購後,可以推算出其當年的含稅採購金額大致為2.37億元。

進一步來看的話,在海納股份的合併現金流量表中,2018年其“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1.26億元,再加上預付款項所減少的238.53萬元,則當期與採購相關的現金流大致為1.28億元。該金額跟含稅採購相比,要少1.09億元,這意味著本期海納股份的經營性債務應當有同等規模的增加,那麼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資產負債表顯示,2018年海納股份的應付票據為2886.1萬元,應付賬款為1.46億元,兩項合計較2017年僅增加了大約8386萬元,跟理論上應該要增加的1.09億元相比大概存在2400多萬元的差距。

《紅週刊》記者以同樣的方式核算了該公司2019年上半年採購數據的勾稽關係,發現勾稽差異較小,僅300餘萬元,因此,如果說2019年上半年海納股份的採購數據相對正常的話,那麼其在2017年和2018年的勾稽差異,則需要公司進一步作出說明。■

海納股份“造血”能力不足 銷售、採購數據勾稽異常

海納股份“造血”能力不足 銷售、採購數據勾稽異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