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跨界融合與BAT三國殺

長安的跨界融合與BAT三國殺

在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上,合作即是共贏。

車企與互聯網的跨界融合,逐漸成為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的新模式。

日前,長安汽車與騰訊在重慶簽署智能網聯汽車合資合作協議,雙方意圖在車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提供面相行業的開放平臺。

根據長安發佈的公告,長安投資以貨幣方式出資9800萬元,佔股權比例49%,騰訊大地通途以貨幣方式出資10200萬元,佔股權比例51%。

為什麼是長安?

在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上,無論是車企還是互聯網企業,均無法獨自摘得智能網聯汽車的蛋糕。

對於早已涉足汽車智能、網聯領域的騰訊自然深諳其道。於是,選擇有利的合作伙伴成為至關重要的決定。

簽約儀式現場,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同時的出席可見雙方的重視程度。

2017年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攜手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四維圖新等成立了“位置+聯合開放實驗室”,併發布了騰訊車聯網系統“AI in car”。而長安汽車就是該系統的首批合作車企。

長安的跨界融合與BAT三國殺

與長安的合作,騰訊更看重前者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智能交互三大領域中的所擁有的100餘項智能化技術。包括結構化道路L3級自動駕駛技術、APA6.0自動泊車技術正在進行實車性技術驗證。

實際應用方面,2016年4月,長安汽車睿騁無人駕駛汽車完成了從重慶到北京的2000公里國內首個超長無人駕駛測試。

2018年3月,長安自動駕駛核心技術IACC(集成式自適應巡航系統——合適工況下,可實現單車道內自動駕駛)搭載CS55率先進行量產測試。

今年北京車展,長安新CS75上將搭載長安汽車另一項自動駕駛核心技術APA4.0(代客泊車系統——可實現駕駛位有人全自動泊車,近程遙控泊進泊出)將量產上市。

開放性平臺

不同於上汽與阿里之間通過打“造斑馬系統”而進行的跨界合作,前者更多地侷限於應用在上汽系列車型上,而長安與騰訊的合作更傾向於打造開放性平臺。

開放式平臺可帶來更多企業的加盟,同時可豐富產品的新想法、新技術,進而形成優勢互補,加速產品的研發。

合資公司所研發的車聯網產品,不僅會搭載到長安汽車車型上,其他車企也可以通過購買或定製來享用車聯網的新成果,形成車聯網領域的多贏局面。

長安與騰訊的合資公司,將提供基礎解決方案和深度合作開發兩部分。其中,基礎解決方案包括騰訊的社交服務、移動支付、安全應用、賬號體系、音樂等車聯網服務均可以在針對性開發後搭載在長安汽車的各款車型上,從而在智能化領域增強長安的車型產品力。

深度合作方面,可憑藉騰訊數據處理優勢能力的協助,促使合資公司建設大數據工廠。這使得在車聯網TSP平臺搭建和運營、ToB客戶渠道管理與維護上,雙方都有可期的成果。

長安的跨界融合與BAT三國殺

合資公司還將推動汽車智能化的基礎上在人工智能、5G和自動駕駛等方面展開探索。

據悉,合資公司所研發的車聯網產品將搭載長安汽車最新車型上,並於今年內發佈。

BAT的戰爭

毫無疑問,對雙方而言,此次合資公司顯然形成了雙贏的格局。

這種建立合資公司的合作方式,相比於他車企與互聯網巨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力度更大,關係也更緊密,研究方向也更有針對性,目標更明確,更利於雙方投入更多的人力、財力和技術,更有效率地推出新產品。

對於騰訊而言,憑藉雙方的合作,騰訊可參與車輛產品研發與落地過程。隨著價值產品落地,將進一步提升智能網聯領域的地位。

新的合資公司通過整合長安、騰訊各自領域的優勢資源,將成為全面車聯網科技服務商。這是長安和騰訊正在下的志在遠方的一盤大棋,可以為汽車行業提供更成熟、更完善的車聯網整體方案,以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的更快速發展。

END

未 經 許 可 不 得 轉 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