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蒜账:部分大蒜地头价低至6毛,为何零售2元以上?

随着各地大蒜进入采收期,蒜价跌跌不休,面对着不断下跌的大蒜价格,种植大蒜的农民已经欲哭无泪。甚至在部分地区,品相好的新鲜大蒜地头价格跌至6毛钱左右,一些农户甚至直接弃收!

蒜蒜账:部分大蒜地头价低至6毛,为何零售2元以上?

据了解:一些种植技术比较高的大蒜产区,每亩鲜蒜大概能产3000斤左右,晒干之后2000斤左右,如果按照亩产3000斤新蒜的价格计算,每亩地收入1800元左右。相对于高产,投资也是非常高的,每亩大概需要投入3000元左右,也就是说,每斤新鲜的大蒜起码要1块钱左右才能保本。

蒜蒜账:部分大蒜地头价低至6毛,为何零售2元以上?

而在云南地区的洱源县,今年大蒜种植面积9万多亩,产量近20万吨,截止目前还有一半以上的大蒜没有采收。如此低贱的价格让部分农民决定放弃采收,因为收了之后赔的可能更多,还不如直接扔在地里。

相对于新蒜价格的不断暴跌,大蒜在零售市场的行情却一直稳健,虽然较往年来说比较便宜,可零售价格依然在2元以上。为何地头价与零售价相差3倍以上?中间的差价都去哪了?

蒜蒜账:部分大蒜地头价低至6毛,为何零售2元以上?

按地头价6毛计算,收购商往往需要通过经纪人来收购,每斤大蒜给予经纪人5分钱左右的抽成。运费、装卸费用按3毛钱计算,也就是说,收购商的收购成本已经达到9毛5分钱一斤。

收购商每斤加价2-3毛钱向外批发,批发价达到1.2左右一斤。零售一般加价在6毛钱,如果算上损耗等费用,市场上的零售价格就达到了2元以上。

蒜蒜账:部分大蒜地头价低至6毛,为何零售2元以上?

总之,农产品农民卖不出去,而消费者也享受不到实惠,主要是中间的环节过多层层加价导致。市场上的价格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无法提成。举个例子,假如直接从农户手里买大蒜8毛钱一斤,做一顿饭就舍得用上2、3头大蒜,如果零售在2元以上,能用上一头就不错了。

最后,农民种庄稼不能靠赌,最好是国家能够通过大数据,统计全国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对于种植面积急剧上升的农作物发出预警,农民朋友根据数据来决定种植何种作物,这才是破解农产品滞销的唯一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