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什麼妖魔鬼怪,這是日本暴走族

这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这是日本暴走族

暴走族一詞由1970年代沮喪憤怒的年輕一輩所創。為了宣示對戰後日本社會耽於逸樂的不滿,這些年輕人紛紛組成摩托車黨各據山頭四出鬧事。他們喜歡給摩托車裝上高聳整流罩,後座比白金漢宮婚禮所用的御座還要巨型,排氣系統務求千里傳音聲震九天,然後聯群結隊在車流中左穿右插,在鬧市大街旁若無人風馳電掣肆意挑逗發動機限速器,而且成員或多或少有點用拳頭講道理的傾向。他們的荒誕設計和反叛心態後來更蔓延至四輪汽車,不過暴走派汽車的改裝套路較為廣泛,而且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多個派別,因此也比較難於一概而論。

第一天

DAY ONE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絕對錯不了,那是蘭博基尼V12的空轉聲浪,加上直出排氣管的增幅作用,我們很容易便找到聲源方位,拐了一個便找到伊人。背後有四根竹槍(takeyari)排氣管指天六尺高的Skyline,要認錯人才難吶。

这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这是日本暴走族

隨著別無分號的剪刀門翻向午夜夜空,但見兩條小小人腿輕輕一擺盪出車廂,眼前兩臺車的主人Souki就這樣用不曾見於蘭博基尼的身法一躍而出(更別說這輛蘭博的車底幾乎緊貼地面)。頭上梳了一個十分時髦的側分油頭,腳穿型格長褲和醒目運動鞋,面露一副人畜無害的笑容,Souki完全不像我在谷歌圖片所見的兇殘暴走族。

这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这是日本暴走族

繞著他的座駕淌了一地口水,我們毫不客氣地逐一端詳細節。這輛橙似糖果銀光電的Skyline堪稱藝術品。Souki果然是好此道者,一開始便刨光不完美的車漆,之後才用人手逐步翻新,以暴走族特徵和低趴的特色車漆調製出另一種雞尾酒風味。那副deppa(齙牙,日本漢字寫作出齒,即是我們俗稱的前擾流板)兼具托架功用,為外置油冷器經由前燈進入發動機艙的軟管提供一個落腳處。側裙的面積當以尺計,而且拜氣壓式懸掛所賜,整輛車得以儘量降低至幾乎擱淺的水平。怪物似的翼子板粗眉下面露出套上光頭胎,左右兩邊明顯呈八字腳的小直徑輪圈。

这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这是日本暴走族

這兩臺車都是大嗓門,聲浪真的響得要命,惹得警察注意也是意料中事。我不知道這些汽車有多合法,唯有做好最壞打算,開始打穀一樣不停哈腰。Souki卻掏出一個塞滿諭吉先生的鑲釘錢包,結果證明這一招比我哈腰哈到天光有用得多。抄下個人資料後,警察先生便放過我們,條件是我們保持寧靜。

第二天

DAY TWO

根據統計數字,心狠手辣的暴走族在1982年創下歷史高峰,成員多達42500人。不過多虧警方大舉掃蕩,這些暴走族現已瀕臨絕種,其野性美學則在車迷支持下繼續成為社會經緯的一部分。

这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这是日本暴走族

我眼前有一輛粉紅色車身畫上銀色閃電圖案,靈感來自日本Super Silhouetter房車錦標那些噴火賽車的Celica。Celica兩旁則停泊著細井博勝先生兒子的Celica XX(鑲有珠光寶氣的馬自達Savanna輪拱),和他太太的日產Cherry X1R賽車複製品,另外還有好些改裝程度不一的HakosukaSkyline,看得我們心猿意馬。這張乘客席實在太貼地,所以身體重心一過了無法回頭的高度,我整個人便無助地跌坐車廂中。這個空間充斥著蔚為奇觀的日本懷舊裝飾,譬如一瓶年份不詳的櫻桃味可樂、粉紅色的紡錘形擋杆(貌似來自Ann Summers成人商店的配件系列),以及按例放上一包萬寶路。

这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这是日本暴走族

不同於昨晚赴會的汽車,高聳尾翼和特大頭鏟加身的Celica並沒有氣動懸掛之利。為了造出最重要的蹲伏姿勢,細井先生採取了另一做法,乾脆用鋼鋸施行懸掛手術,把四邊彈簧一律鋸掉四圈,然後大幅增加車輪外傾角。這些手術有兩大影響,其一是乘坐感覺一塌糊塗,其二是車底離地距叫人啼笑皆非。尤其是考慮到車頭那邊吊著一個五尺深的玻璃纖維陽臺,這些下盤特徵肯定無法構成良性影響。

这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这是日本暴走族

果不其然,我們剛起步便車底磨地,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發生同一情況,感覺就像在水深一寸的河流劃獨木舟。唯一能夠令你分心暫時忘卻尾椎骨飽受煎熬的,就是雙眼要像摩托車手那樣遊移不定,不停掃描路面有否缺陷,就算只是些許凹凸也不能等閒視之。這是暴走族駕駛風格之一,卻很容易令人誤會你醉眼昏花,避之唯恐不及。但我並不介意,反而覺得很帥氣。看見車身比例這麼荒謬滑稽的汽車在路上經過,就連當地人也會猝不及防呢!跟主流社會格格不入,正好符合暴走意圖。我無意譏諷,但這根擋杆的動作真的好像舵柄。接下來疾點一下油門,排氣歧管頓時爆出荒誕巨響,天崩地裂聲旋即席捲車廂從後而出。這番滋味實在百試不厭,我只知反覆催動轉速但求笑開懷,根本沒有想過要跟社會作對。

这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这是日本暴走族

誠然,這臺變速器用起來十分耐人尋味。由於沒有同步齧合功能,你必須採用雙重離合操縱法(聲威也因此更壯),可是用搖搖晃晃的擋杆把握時機吻合轉速變招,似乎有必要長多一個手腕關節。加上要同時應付沙井蓋、減速帶和不知誰家走失的柴犬,轉向系統又愛理不理的,恐怕有一兩個變速齒就此毀在我手中。萬分抱歉吶博勝兄。

第三天

DAY THREE

这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这是日本暴走族

我自問不是世上經驗最老到的鐵騎士,不想一開始便跟氣笛長鳴標奇立異的大鐵馬打交道,幸好Mark通過LINE結交了一位車主。這位仁兄名下有一臺最適合暴走學徒練習的摩托車,一臺下盤格外低矮的本田Monkey,車上還有鞍袋給我藏起諸般推搪的藉口。

这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这是日本暴走族

花了大約三分鐘反覆踢踏點火,頭戴鮮紅色湯碗頭盔的我終於可以邁開闊步……才怪。由於坐鞍高度僅及小腿,我一坐上去就得掰開瘦長下肢,然後雙腿一曲把膝蓋撐到耳朵上邊,再順勢把雙腳放到踏杆上。我自問從沒見過聲浪這般厲害的小東西,但請勿誤會,它的嗓子其實妙到極,問題只是我怕得面無血色。因為那個形似回力鏢的車把令轉向反應快得不可理喻,加上踏杆僅僅高於地面幾毫米,每次拐彎都會親吻路面試圖把我拋下車。

这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这是日本暴走族
这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这是日本暴走族这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这是日本暴走族

離開首都高灣岸線沿著一條彎彎曲曲的支路而下,支路下面便是公路服務站大黑PA(PA縮略自parking area)。Monkey和B110鰨沙就這樣雙雙拖著一串擦地火花進場,跟一幫有模有樣的暴走族騎士會合。看著這些腳踏長筒靴、頭上理了一個大兵頭、身披天煞孤星外套的騎士氣勢洶洶地挨身靠著他們畫滿日本軍旗和王室家紋的懷舊摩托車(十六條旭日旗和菊花紋章皆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密不可分),前兩天令我寢食難安的暴走族形象頓時再次湧上心頭。幸好這一切只是裝門面。這幫人原來是新一代的Kyushakai(舊車會),成員大多出身於較有名望的幫派,現已擺脫輕狂歲月退出暴走行列,但求在裝扮上懷緬昔日好風光。

Top Gear第25季節目正在Bilibili(www.bilibili.com)火爆放映中,第三集三位主持人來到了汽車文化異常神秘的日本,可以,這一集是近幾年來最好看的一集。

这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这是日本暴走族

更多新一季節目內容請見TGCN3月刊

*建議與合作意向請發信至:[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