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17)》--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17)》--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2018年3月26日,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辦、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承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17)》發佈會暨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形勢分析會在北京召開。

報告分析指出,根據最新的資金流量核算結果,2015年,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為42.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1%,增速較上年下滑1.4個百分點,佔國民可支配總收入比重為61.6%,佔比較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由於2016年資金流量表尚未編制完成,我們根據資金流量核算歷史數據和城鄉住戶調查資料進行推算,2016年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望超過46萬億元,在國民可支配總收入中的佔比將會繼續提高。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必須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近年來,通過完善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初次分配機制,加快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深化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保護勞動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居民收入持續平穩較快增長。

《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17)》--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17)》--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17)》--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比人均GDP增速高0.2個百分點。其中,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7.8%,實際增長5.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2%,實際增長6.2%。

2016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7.4%,其中,城鎮年平均人口7.82億,農村年平均人口5.97億。根據住戶調查數據按城鄉年平均人口直接放大推算,2016年城鄉居民收入約為33.7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9.7%,高於GDP名義增長率1.7個百分點。

歷史數據表明,根據住戶調查數據直接放大推算的城鄉居民收入佔資金流量核算中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在70%左右波動,據此推算,2016年資金流量核算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將會超過46萬億元,在宏觀收入分配格局中,居民可支配收入佔比將會繼續提高,延續自2009年以來穩步上升的走勢。

居民收入在宏觀收入分配中佔比繼續上升

在宏觀收入核算中,參與收入分配的主體分為企業、政府和居民三大機構部門,三者的收入分配格局是國民經濟的重大比例關係之一,社會各界都高度關注。2015年,國家統計局根據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後的GDP數據編制了2014年資金流量表,並對1992~2013年資金流量表進行了修訂。2016年、2015年資金流量表在基礎資料來源、核算方法等方面都與1992~2014年資金流量表保持一致可比。資金流量核算結果顯示,2015年,居民部門收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環節的佔比均有所上升,根據現有資料估算,預計2016年居民收入在宏觀收入中的比例還將繼續提高。

《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17)》--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17)》--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17)》--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國民核算中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兩個層次。其中,初次分配收入是指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價值在參與生產活動的生產要素所有者及政府之間進行分配,生產要素主要包括勞動力、資本、自然資源等。政府、企業和居民部門初次分配收入之和等於國民總收入(GNI)。2015年,居民部門初次分配收入為41.8萬億元,佔國民總收入比重達到60.9%,較2014年上升0.8個百分點。

由最新的三部門收入分配佔比可以看到,2000~2015年居民初次分配收入佔GNI的比重變化可以清晰地分為兩個階段:2000~2008年,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由64768.8億元增長到183431.2億元,年均名義增長13.9%,低於同期GNI名義增長率1.9個百分點,相應地,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續下降,由65.4%下降至57.0%,8年間下降了8.4個百分點;2009年,居民初次分配收入佔比下降趨勢得以扭轉,總體呈現穩步回升的走勢,當年居民初次分配收入佔GNI的比重較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2010年略微回落後連續上升,2015年達到60.9%的水平。2016年,城鄉居民收入均較快增長,按住戶調查數據推算的城鄉居民勞動者報酬增速明顯高於GNI名義增長率。勞動者報酬是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的主體,二者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因此可以推斷,2016年居民初次分配收入增速也會高於GNI名義增長率,其在國民總收入中的比重將會進一步提高。

收入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通過經常轉移對收入進行再次分配。再分配的結果是形成各個機構部門的可支配收入。通常情況下,再分配環節居民的經常轉移淨額規模不大,一般只佔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左右,因此,經常轉移只是對居民收入的小幅調整,居民部門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環節佔比十分接近。2015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為42.3萬億元,佔國民可支配總收入比重為61.6%,比2014年上升1個百分點。2000~2015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佔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也可以明顯地分為兩個階段:2000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為65484.2億元,2008年達到184002.0億元,年均名義增長13.8%,低於同期國民可支配總收入名義增長率2.1個百分點,相應地,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總收入中的比重持續下降,由65.8%下降至56.7%,8年間下降了9.1個百分點;2009年,這一下降趨勢得以扭轉,居民可支配收入佔比回升了1.4個百分點,2010年略微回落後,2011~2015年持續上升,2015年達到61.6%的水平。2016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政府惠及民生的轉移支付力度不斷加大,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佔比將會繼續提高。

勞動者報酬佔國民總收入的比重有所提高

勞動者報酬指在核算期內勞動者從事生產活動應獲得的全部報酬。具體包括兩大類:一是勞動者在單位就業獲得的勞動報酬,包括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單位為員工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及其他各種形式的福利和報酬等;二是個體經濟活動中自僱者的勞動報酬,需要基於個體經營收入按一定比例在勞動者報酬和營業盈餘之間進行劃分。

2000~2007年,勞動者報酬在國民總收入中的比重總體呈下降的趨勢,由2000年的52.7%下降至2007年的48.1%。2008~2009年,勞動者報酬佔GNI比重明顯上升,2009年達到48.8%,比2007年提高0.7個百分點,2010年有所回落後持續回升,2015年勞動者報酬達到35.7萬億元,佔國民總收入比重為52.0%,比2014年上升1.1個百分點。根據現有資料推算,2016年勞動者報酬佔國民總收入的比重將會繼續提高。勞動者報酬是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佔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超過80%,勞動者報酬平穩較快增長有利於提高居民收入比重,改善宏觀收入分配格局。

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縮小

《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17)》--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17)》--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17)》--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基尼係數是用來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基尼係數在0和1之間,數值越大,說明居民收入差距越大。近年來,中國的基尼係數總體上是呈下降趨勢的,從2008年到2015年,中國居民收入的基尼係數從0.491下降到0.462,2016年基尼係數為0.465,比2015年略微提高0.003,但是中國基尼係數總體下降的趨勢並沒有改變。根據調查,基尼係數擴大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一部分低收入者的養老金收入增速略有放緩,農村一部分以糧食生產收入為主的居民由於糧價的下跌,收入略有減少。隨著脫貧、扶貧攻堅的力度加大和城鄉一體化的步伐加快,居民收入差距將會保持逐步縮小的趨勢。基尼係數的持續下降表明,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實施的穩增長、惠民生的各項政策措施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低收入階層、社會弱勢群體在收入分配改革中得到了較多的政策支持,居民收入分配存在差距的狀況有了明顯改善。但從絕對數值來看,我國的基尼係數仍然處在比較高的水平,不斷縮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真正使全體居民共同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任務仍很艱鉅。

注:圖片來自網絡

視覺:王嘉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