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上了好時代《人民日報》頭版新開欄目首篇關注報道東陽花園村

今天《人民日報》頭版顯目位置,開闢“寄語新時代”欄目,首篇刊發了花園村稿件,通過花園村黨委書記邵欽祥講述的方式,訴說了花園村的發展變遷與東陽現階段推行的產業植入,彰顯“趕上了好時代”賦予的幸福生活,現予以全文轉發——

趕上了好時代《人民日報》頭版新開欄目首篇關注報道東陽花園村

(寄語新時代)

趕上了好時代

講述人:浙江省東陽市南馬鎮花園村黨委書記 邵欽祥

開欄的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擘畫宏偉藍圖,指引奮鬥方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回眸極不平凡的五年,展望更加美好未來,廣大幹部群眾豪情滿懷,擼起袖子加油幹。

  從今天起,本報開設“寄語新時代”專欄,反映基層幹部群眾對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認識和體悟,聽他們講述身邊變化、切身感受、奮鬥足跡和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連續當了32年村書記,看著村子的變化,我心裡像是裝著一堆罈罈罐罐。之前是苦罐子:頭些年村裡一窮二白,我急得上火卻沒辦法;如今是蜜罐子:村裡個體工商戶3000多家,村民口袋都鼓了,村子也變得很漂亮——我們真是趕上了好時代。

  最近,我老想起過去。我們村分佈在11個不長茅草的小山頭,缺水、少地、沒資源。因為村裡窮,姑娘不願嫁過來,不少大齡男青年打光棍。新中國成立前,人家都說“村名花園不長花,草棚泥房窮人家。種田交租難餬口,擔鹽捉魚度生涯”。後來我當了書記,村民們找我聊天都說,你什麼時候帶我們把村子真的變成“花園村”?

  村民們想富的勁頭一直有,就擔心找不準路子。這些年,村子下大力氣整治環境。環境好了,人氣旺了,我們乘勢而上發展商業、旅遊業,這叫“搭臺子、建場子、賺票子”。一句話:人人忙賺錢,家家賺錢忙。

  村民邵清君以前在廣東打工,知道村裡在鼓勵發展紅木傢俱產業,就回來辦了廠,小夥子既能幹、又肯幹,廠子越辦越好。村民施金花資金不多,就開了家肉餅店,生意也火得不得了。

趕上了好時代《人民日報》頭版新開欄目首篇關注報道東陽花園村

趕上了好時代《人民日報》頭版新開欄目首篇關注報道東陽花園村

新舊花園村對比。

  今年3月,花園村又並了鄰近幾個村,“強村幫弱村,先富帶後富”的擔子壓在我們肩上。村裡研究還是要搞好產業植入:3個小區“抱緊”東邊的橫店影視城,發展旅遊服務業;4個小區藉助好山好水,建設田園綜合體;2個小區接著把紅木傢俱做大做強。

  我知道現在村民的想法,原有的富村,富了還想接著富;新並的村子,也盼著快點富起來。願望咋實現?離不開黨的好政策,少不了黨員幹部帶領。最近,村民們也在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聽了幹部宣講,村民們都樂開了花。只要能過上好日子,大家就總有使不完的勁。如今又有了十九大精神指引,我們不會走彎路、走錯路。幹部群眾擼起袖子齊心幹,好日子就越過越長久。

  網友連線

  @無痕:作為規劃設計專業的大學生,最近回村裡都震驚了:環境越來越好,村裡產業也多了,畢業後要不要回來創業?十九大以後,鄉村一定會加快振興起來,我也要貢獻一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