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晉劇電影版“于成龍”

走近晋剧电影版“于成龙”

化妝師為謝濤補妝。

走近晋剧电影版“于成龙”

▶晉劇數字電影《于成龍》佈景之湖北巡撫署。

廠房內搭了不少佈景,有湖北巡撫署、石橋、大樹、高山等等,地面上鋪著藍色或綠色的布,是為了便於後期製作特效。

“鏡頭推過去,緊接著從水上起來……搖、拉、推,等看到橋了就一直拉,看到于成龍本人了,再切近景,緊接著拍側面。”正式開拍前,導演張峰指導著工作人員如何調度。

開拍了,戲曲音樂響起,“于成龍”等人站在竹筏上,旁邊有兩位全副武裝的“藍人”向前推動竹筏,“好,再來一條!””

主演謝濤:為了“于成龍”,不辭勞苦

數日前,在拍攝“夢境”場景即一個1分多鐘的鏡頭時,“于成龍”要一邊向空中探手一邊旋轉,“光這個鏡頭就拍了20條,用去好幾個小時。第二天睡醒後,竟感覺半個身子疼,後來才反應過來,是因為那個探手動作。之前,我們還拍過一個高難度的5分鐘長鏡頭,中間無任何停頓。”

謝濤認為,此次出演對她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每一處細節都要十分講究,充分表現出細膩的人物情感。

戲曲作為一種舞臺藝術,表演方面相對寫意、誇張,而電影是寫實的。“拍電影時,要收一些,拿捏好分寸。不過,幾年前通過拍攝電影版《傅山進京》已有體驗,而且這也是與張峰導演的第二次合作,在溝通上有了一定默契。再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劇中人物,我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電影開機前,為了在鏡頭前呈現絕佳的藝術效果,謝濤還特意通過節食、運動減重。難怪,她看上去那麼清瘦。

謝濤萬分感慨地講道,張峰導演的團隊與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團隊一樣,都有一份對戲曲的珍愛、執著與堅守,而且極富吃苦精神,工作嚴謹,雷厲風行。

導演張峰:讓戲曲電影走向世界舞臺

張峰是一位70後,山西太原人,其導演手法極具風格,視角新穎獨特,情感敘事細膩,有20多部作品,如《醜女無敵》《紙婚》《關中匪事》《等你愛我》等影視劇。其中,由他執導的晉劇數字電影《傅山進京》榮獲第三十屆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提名獎、中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此後,他又執導了越劇《一縷麻》、秦腔《花兒聲聲》、豫劇《魏敬夫人》等,以電影的方式傳播戲曲文化,推動了戲曲電影的發展,在影視界獨樹一幟。

談到這部《于成龍》,他會有哪些突破呢?“對於戲劇片,我可以說是熱愛、狂愛,希望讓圈內人士看到一種對戲曲的無法比擬的還原、包裝。”外表略顯冷峻的張峰說,以前電影鏡頭都是切來切去的,而現在可以達到5分鐘或10分鐘一個長鏡頭,並採用高科技的“電子炮”(攝像機)或其他電腦特技去還原戲曲,“因為在舞臺上,謝濤老師常常一個人就要連續唱十幾分鍾,且已昇華為精髓,其唱腔、身段等幾乎達到極致。那麼,我們若用鏡頭將她對人物的理解全部表達出來,就是一種全新的戲曲電影展現方式,能讓‘平面’的舞臺藝術變得更加立體豐富、層次分明。”

“如今,我們所說的戲曲,與以前有很大區別,過去都是下鄉演出,臺下觀眾可以嗑著瓜子觀看,而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觀眾觀賞的是其藝術性,更不可能去嗑瓜子。未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電影形式,讓戲曲走向世界舞臺,讓所有人關注到山西的晉劇,甚至爭做第一。”張峰信心滿滿地表示,戲曲電影作為一種藝術片,觀眾對它是有期待、有需求的,“只要觀眾安靜地坐在那兒看完我們的片子就算成功,我相信只要你欣賞完,就會知道它的好,不用愁年輕人不愛看。”

出生於戲曲世家的張峰,對戲曲有著深入的瞭解。他說,很多人可能是“會導演但不會戲曲,或會戲曲不會導演”,而他是兩者結合。這成為其一大優勢。

張峰還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感受:“于成龍、傅山是山西人的驕傲,從他們的身上,可以看到‘為民’的精神、一心為民眾做事的心。其實,這就是現在的普世價值觀。以這一點來講,我覺得非常有意義!我為這兩位山西人而感到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