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凤雅之死再反转:志愿者是否也需要反思?

文/马进彪

小凤雅之死再反转:志愿者是否也需要反思?

对小凤雅一家人的心情时是可以理解的,在那么需要救助的时候,志愿者真的出现在他们眼前,这对一个老人来说,不仅只是一件天大的幸事,而且更犹如神助之事,对这个家庭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样的事更让人慰藉呢?但是,志愿者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人感到不解,“小马要求他们换上旧衣服,在邻居家废弃的旧屋前照了张相,随后,小马和家属一起带着凤雅上车”,在这样的场景中,谁能说清这样做的必要性,而如果非要这样做的话,那么所有的真相岂不变成了摆拍?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可以看出,前来的志愿者并不能贴合这个家庭的所思所想,更没能客观地表现出这个家庭的核心问题,其实,这个家庭就是想安安静静地找些钱来治病,但这样的过程让人感到越来越像一出导演的戏,但是,对于这一切,已经如此脆弱的家庭又能说出不配合呢,显然,这一家人在如此的境遇下,做不出不配合的举动,甚到,在这一家人的心里,都不该有不配合的想法。因为在一家人心里,前来的志愿者,就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以至于小凤雅爷爷这样有生活经历的人,都只能全然配合。

至此,让人感到心里不是滋味,因为面对这样的家庭,志愿者应当完全可以读出他们的心境,客观地说,小凤雅已经滑到生命的边缘,而此时,这个家庭不仅需要钱,而且也需要心理的慰藉,但从这样的场景中,人们读出的只能是一种莫名的遗憾。

而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与之相关的另一个细节,那就是媒体之前报道的,小凤雅那位唇裂哥哥,他是被嫣然基金全费救助的,然而,如果不是小凤雅之死成为了新闻热点,谁又会想到嫣然基金的这种善举。显然,悄无声息地将该做的事做好,将能做的事做好,是规范化慈善运作的贴心之为,而从小凤雅之死这个跌宕起伏的发酵中可以看出,慈善运作的规范化操作才是根本之路,这也需要热心慈善者的深度思考,反思,方可正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