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三大募捐平台:用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并提现,未被核查真实性

实测三大募捐平台:用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并提现,未被核查真实性

如果没有通过网络募捐筹来3.5万余元善款,王凤雅一家可能会与多数眼癌患者家庭一样陷入困境。然而,这次求助最终将整个家庭卷入了疑似诈骗的舆论漩涡。

在此事件背后,公众对网络募捐平台的监管责任提出质疑。近年来,不规范的网络募捐甚至诈捐时有发生,募捐信息作假、善款未专款专用成为主要问题。

乱象:网络募捐频遭诈捐质疑

实测三大募捐平台:用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并提现,未被核查真实性

王凤雅与母亲的合照。

王凤雅一家深陷舆论风波中,但随后事件出现了戏剧化的反转。

事件真相基本浮出水面后,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仍在继续。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成本低、传播快、效率高的网上募捐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王凤雅事件虽然不存在诈捐,但一些不规范的网络募捐、甚至诈捐行为屡屡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

网络募捐的善款未专款专用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有媒体曾报道,女婴洛洛重症住院,家人称无力承担医药费,在轻松筹平台发动募捐,筹到10万元善款,在洛洛不幸去世后一个月,她的父母在朋友圈却晒出了旅游、吃喝的图片,网友质疑善款挪为他用,称“受到了欺骗”。

实测:以虚假诊断证明申请筹款30万,三家平台均轻松过审

实测三大募捐平台:用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并提现,未被核查真实性

虚假住院证明。

实测三大募捐平台:用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并提现,未被核查真实性

虚假病情诊断证明书。

此时,不需要补齐资料,三家平台的链接均可转发,进入项目链接也可以进行捐助。但必须完成相关信息认证后,才能申请提现。

实测三大募捐平台:用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并提现,未被核查真实性

三家平台的相关信息认证,均需要申请者提供患者身份认证、医疗诊断证明及收款方身份认证。患者身份认证均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及手持身份证照片。

实测三大募捐平台:用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并提现,未被核查真实性

水滴筹平台身份证明、诊断证明、收款方审核通过。

实测三大募捐平台:用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并提现,未被核查真实性

爱心筹平台身份证明、诊断证明、收款方审核通过。

实测三大募捐平台:用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并提现,未被核查真实性

轻松筹平台身份证明、诊断证明、收款方审核通过。

三家平台上的增信补充部分均为选填,即患者家庭房屋及家庭车辆财产状况等信息可以不填。

提现:三家平台均提现成功,无需提供善款去向凭据

三家平台都默认项目筹款时间为30天,如果筹款过程中急需用钱,可选择提前结束项目,进入提现环节。

实测三大募捐平台:用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并提现,未被核查真实性

水滴筹平台提现成功。

实测三大募捐平台:用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并提现,未被核查真实性

爱心筹平台提现成功。

实测三大募捐平台:用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并提现,未被核查真实性

轻松筹平台提现成功。

有媒体曾报道,某求助项目成功募集到了90多万元善款,平台也没有对善款使用情况进行任何信息反馈。

平台:有专人负责审核筹款项目真实性

网络募捐平台让做慈善的门槛变低,但真实性如何确认?

如何判断患者目标金额是否夸大?轻松筹平台客服称,会让患者咨询主治医生进行评估,由此制定目标金额,“如果审核人员认为患者所患的病,不需要这么多金额,审核人员会帮他进行修改。”

对于提现后的善款去向,三家平台均未要求发起人公示票据明细,患者可选填。

如何保障善款专款专用?轻松筹平台客服表示,提现之后会有提交公示管理,如果没有公示,将有工作人员进行提醒。水滴筹平台客服称,在提现之前有一个承诺,善款必须用于患者,“目前已经开启了相关通道,提现之后过一段时间需要发布动态,说明钱用在什么地方,患者目前情况如何”。爱心筹平台客服称,“这个需要所有人帮助一起质疑的,不可能平台所有东西都要我们监督。”

专家:平台应完善信息审核和举报机制

2016年,《慈善法》的出台为依法规范网络募捐指明了道路。民政部依据《慈善法》的规定,通过公开遴选,指定了13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

2018年5月24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二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名单,指定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增至22家,轻松筹、水滴筹均为指定平台。

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6月,13家指定平台共为全国200多家公募慈善组织及其合作机构发布募捐信息超过1万条,筹集的善款超过7.5亿元。

2017年2月16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曾约谈轻松筹平台相关人员,就其存在个人求助信息审核把关不严、对信息真实客观和完整性甄别不够等问题要求其立即整改,做好信息审核和风险防范工作。

为规范网络募捐,民政部于2017年7月30日公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对募捐主体、募捐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社会监督、评价退出机制等作出规定,网络募捐平台对募捐信息作假、善款未专款专用负有监督责任。

《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明确规定:第一,平台应明确告知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用户及社会公众,个人求助、网络互助不属于慈善募捐,真实性由信息提供方负责;第二,平台应在公开募捐活动展示页面提供举报功能,并在接到举报后 5 个工作日内通过电话、邮件或短信等方式对举报人进行反馈,并与相关方面沟通。若举报属实,应立即对活动进行下线处理。

“个人求助是因其自身及家庭面临的困难,而向社会成员进行的求助行为,不受《慈善法》的规范调整,因为《慈善法》要求公开募捐资格必须向民政部门申请资格。”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表示,只有平台方明知求助者发布虚假信息骗捐,仍然允许该求助信息被传播的情况下,才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周浩称,目前针对个人求助,只能依据《合同法》及社会公德进行调整。关于求助者、捐赠者、捐款去向等问题,尚未有相关法律规定,从而在网络募捐平台上的个人求助项目在过程、效果上缺乏规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