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三大募捐平臺:用假資料也能發起籌款並提現,未被核查真實性

實測三大募捐平臺:用假資料也能發起籌款並提現,未被核查真實性

如果沒有通過網絡募捐籌來3.5萬餘元善款,王鳳雅一家可能會與多數眼癌患者家庭一樣陷入困境。然而,這次求助最終將整個家庭捲入了疑似詐騙的輿論漩渦。

在此事件背後,公眾對網絡募捐平臺的監管責任提出質疑。近年來,不規範的網絡募捐甚至詐捐時有發生,募捐信息作假、善款未專款專用成為主要問題。

亂象:網絡募捐頻遭詐捐質疑

實測三大募捐平臺:用假資料也能發起籌款並提現,未被核查真實性

王鳳雅與母親的合照。

王鳳雅一家深陷輿論風波中,但隨後事件出現了戲劇化的反轉。

事件真相基本浮出水面後,圍繞這一問題的討論仍在繼續。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成本低、傳播快、效率高的網上募捐越來越多地進入公眾視野。王鳳雅事件雖然不存在詐捐,但一些不規範的網絡募捐、甚至詐捐行為屢屢刺激公眾敏感的神經。

網絡募捐的善款未專款專用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有媒體曾報道,女嬰洛洛重症住院,家人稱無力承擔醫藥費,在輕鬆籌平臺發動募捐,籌到10萬元善款,在洛洛不幸去世後一個月,她的父母在朋友圈卻曬出了旅遊、吃喝的圖片,網友質疑善款挪為他用,稱“受到了欺騙”。

實測:以虛假診斷證明申請籌款30萬,三家平臺均輕鬆過審

實測三大募捐平臺:用假資料也能發起籌款並提現,未被核查真實性

虛假住院證明。

實測三大募捐平臺:用假資料也能發起籌款並提現,未被核查真實性

虛假病情診斷證明書。

此時,不需要補齊資料,三家平臺的鏈接均可轉發,進入項目鏈接也可以進行捐助。但必須完成相關信息認證後,才能申請提現。

實測三大募捐平臺:用假資料也能發起籌款並提現,未被核查真實性

三家平臺的相關信息認證,均需要申請者提供患者身份認證、醫療診斷證明及收款方身份認證。患者身份認證均包括真實姓名、身份證號及手持身份證照片。

實測三大募捐平臺:用假資料也能發起籌款並提現,未被核查真實性

水滴籌平臺身份證明、診斷證明、收款方審核通過。

實測三大募捐平臺:用假資料也能發起籌款並提現,未被核查真實性

愛心籌平臺身份證明、診斷證明、收款方審核通過。

實測三大募捐平臺:用假資料也能發起籌款並提現,未被核查真實性

輕鬆籌平臺身份證明、診斷證明、收款方審核通過。

三家平臺上的增信補充部分均為選填,即患者家庭房屋及家庭車輛財產狀況等信息可以不填。

提現:三家平臺均提現成功,無需提供善款去向憑據

三家平臺都默認項目籌款時間為30天,如果籌款過程中急需用錢,可選擇提前結束項目,進入提現環節。

實測三大募捐平臺:用假資料也能發起籌款並提現,未被核查真實性

水滴籌平臺提現成功。

實測三大募捐平臺:用假資料也能發起籌款並提現,未被核查真實性

愛心籌平臺提現成功。

實測三大募捐平臺:用假資料也能發起籌款並提現,未被核查真實性

輕鬆籌平臺提現成功。

有媒體曾報道,某求助項目成功募集到了90多萬元善款,平臺也沒有對善款使用情況進行任何信息反饋。

平臺:有專人負責審核籌款項目真實性

網絡募捐平臺讓做慈善的門檻變低,但真實性如何確認?

如何判斷患者目標金額是否誇大?輕鬆籌平臺客服稱,會讓患者諮詢主治醫生進行評估,由此制定目標金額,“如果審核人員認為患者所患的病,不需要這麼多金額,審核人員會幫他進行修改。”

對於提現後的善款去向,三家平臺均未要求發起人公示票據明細,患者可選填。

如何保障善款專款專用?輕鬆籌平臺客服表示,提現之後會有提交公示管理,如果沒有公示,將有工作人員進行提醒。水滴籌平臺客服稱,在提現之前有一個承諾,善款必須用於患者,“目前已經開啟了相關通道,提現之後過一段時間需要發佈動態,說明錢用在什麼地方,患者目前情況如何”。愛心籌平臺客服稱,“這個需要所有人幫助一起質疑的,不可能平臺所有東西都要我們監督。”

專家:平臺應完善信息審核和舉報機制

2016年,《慈善法》的出臺為依法規範網絡募捐指明瞭道路。民政部依據《慈善法》的規定,通過公開遴選,指定了13家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

2018年5月24日,民政部公佈了第二批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名單,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增至22家,輕鬆籌、水滴籌均為指定平臺。

民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1-6月,13家指定平臺共為全國200多家公募慈善組織及其合作機構發佈募捐信息超過1萬條,籌集的善款超過7.5億元。

2017年2月16日,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曾約談輕鬆籌平臺相關人員,就其存在個人求助信息審核把關不嚴、對信息真實客觀和完整性甄別不夠等問題要求其立即整改,做好信息審核和風險防範工作。

為規範網絡募捐,民政部於2017年7月30日公佈《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技術規範》《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管理規範》兩項推薦性行業標準,對募捐主體、募捐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社會監督、評價退出機制等作出規定,網絡募捐平臺對募捐信息作假、善款未專款專用負有監督責任。

《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管理規範》明確規定:第一,平臺應明確告知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用戶及社會公眾,個人求助、網絡互助不屬於慈善募捐,真實性由信息提供方負責;第二,平臺應在公開募捐活動展示頁面提供舉報功能,並在接到舉報後 5 個工作日內通過電話、郵件或短信等方式對舉報人進行反饋,並與相關方面溝通。若舉報屬實,應立即對活動進行下線處理。

“個人求助是因其自身及家庭面臨的困難,而向社會成員進行的求助行為,不受《慈善法》的規範調整,因為《慈善法》要求公開募捐資格必須向民政部門申請資格。”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律師周浩表示,只有平臺方明知求助者發佈虛假信息騙捐,仍然允許該求助信息被傳播的情況下,才會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周浩稱,目前針對個人求助,只能依據《合同法》及社會公德進行調整。關於求助者、捐贈者、捐款去向等問題,尚未有相關法律規定,從而在網絡募捐平臺上的個人求助項目在過程、效果上缺乏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