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掛千年的歷史謎團:《蘭亭集序》真跡到底下落何方?

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當時任會稽內使,右軍將軍的王羲之邀請謝安、孫卓、孫統等四十多位文人雅士聚於會稽山陰的蘭亭飲酒作詩,“暢敘幽情”。很多人成醉於酒香詩美的回味時,有人提議將當日所作的三十七首詩彙編成集。王羲之酒意正濃,提筆在蠶紙上暢意揮毫,一氣呵成。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通篇字字精妙,如有神助。其中的二十個“之”子,竟無一雷同,成為書法史上的一絕,這就是名噪天下的曠世名帖《蘭亭序》。


牵挂千年的历史谜团:《兰亭集序》真迹到底下落何方?第二天,王羲之酒醒後意猶未盡,伏案揮毫在紙上將序文重新書寫一遍,卻感覺到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連重新寫好幾遍,仍然沒有原文的精華。這時他才明白,這篇序文已經是自己一生中的頂峰之作,自己的書法藝術在這篇序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牵挂千年的历史谜团:《兰亭集序》真迹到底下落何方?​《蘭亭序》是罕書珍,寶絕代佳作。也正是因為珍貴而衍生出了許多傳說,讓它成為了中國書畫收藏史上的一個千古之謎。據說王羲之將《蘭亭序》視為傳家寶,並代代相傳,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孫智永手中。智勇不知什麼原因出家為僧,身後自然沒有了子嗣,就將祖傳《蘭亭序》真本傳給了弟子辯才和尚。到了唐朝初年,酷愛書法的唐太宗李世民大量收集王羲之的書法珍寶,臨摹、欣賞王羲之的真跡,他還親自為《晉書》撰寫了《王羲之傳》。在中國書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之尊去力昌一個人的書法,僅此而已。對《蘭亭序》這一曠世名帖的真跡,唐太宗更是仰慕之極,多次重金懸賞索求,但一直沒有結果。唐太宗終於查出《蘭亭序》真跡在辯才和尚的手中,由此引出一段,唐太宗騙取《蘭亭序》,真跡隨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這一段故事,更加增添了《蘭亭序》的傳奇色彩和神秘氣氛。

牵挂千年的历史谜团:《兰亭集序》真迹到底下落何方?​傳說唐太宗幾次威脅利誘辯才和尚,都沒有達成目的。這時,一個名叫蕭冀的監察御史知道了李世民的心意,心生智取的辦法。蕭冀假扮成一個落魄的書生,住在廟中與辯才談詩論字,寫詩作畫,騙得了辯才和上的信任之後,再採用激將法使辯才和尚拿出了《蘭亭序》讓自己觀看。然後,蕭冀趁辯才和尚外出的時候,乘機盜走了《蘭亭序》,獻給了唐太宗。如獲至寶的唐太宗不但自己每日欣賞、臨摹,而且曾命人臨摹了數本副本,賞賜給了親貴近臣。所以現在的《蘭亭序》種類雖然很多,但都是當時副本的臨摹本。在去世之前,唐太宗再三叮囑太子李治,要將《蘭亭序》與他共葬昭陵,據史料記載,李治照辦了。但此事餘波未平,民間多有傳言,《蘭亭序》被人用偽本換掉了,真跡仍留在人間。

牵挂千年的历史谜团:《兰亭集序》真迹到底下落何方?據《新五代史.溫韜傳》
​​記載,後梁耀州節度使溫韜曾經盜昭陵,在溫韜列出的昭陵寶物清單上並沒有寫出《蘭亭序》。是溫韜沒有說清楚,還是因為他在盜掘時,匆匆忙忙沒有仔細清理,《蘭亭序》的真跡仍然藏在昭陵墓室更隱秘之處呢?此後,《蘭亭序》的消息便杳無消息,它的下落怎麼樣,便是謎中之謎了。
牵挂千年的历史谜团:《兰亭集序》真迹到底下落何方?也有人認為,《蘭亭序》真跡之所以未見天日,是被也很愛好書法的李智暗中藏留了下來,掉了包把複製臨摹本隨葬昭陵,真跡為李治和同樣愛好書法的皇后武則天共同據有,到晚於李治去世的武則天死後,才被帶進了乾陵墓室。

​總之,許貞季的下落成了,長期以來眾說紛紜,爭論不休的一個歷史文化之謎。我想如何,恐怕要等到日後條件成熟,挖掘乾陵,昭陵時才能大白於天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