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企業會推新品嘛?

我認為統一在新品推廣上並不算成功

我坦白,我對統一很苛責。對於一個擁有“湯達人”、“老壇酸菜”、“小茗同學”的企業,其實是相當成功的。

但對於統一,不說挑戰康師傅的龍頭位置,即便是保證企業長時間的盈利都是遠遠不夠的。(從統一的年報我們也看得出來)。

統一企業會推新品嘛?

統一的優勢

2008年之前,統一在中國大陸都是陪跑的角色。彼時康師傅、可口可樂、娃哈哈、旺旺為第一陣營,農夫獨佔第二陣營,統一似乎連第三陣營都排不進去,幾乎與今麥郎、白象等齊名。

這對於統一這樣的巨頭來說是一種恥辱,卻也是一種機會。

說恥辱,畢竟統一的歷史要遠比康師傅豐富的多,就因為比康師傅晚入大陸半年,就被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說是機會,正是因為消費者的忽略,讓統一沒有一個價值背書,讓統一這兩年在推新品上,有了價格的優勢,通過跳出康師傅及至主流快消圈的價格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空間。

統一進入大陸這幾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8年以前,極低的存在感,完全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幾乎被老對手康師傅牽著鼻子走,並且走的還很艱難。

第二階段:2008年推出了老壇酸菜面,終於有了自己的拳頭產品。可是膽子還是很小,依然是選擇市面上的主流價格,讓康師傅很容易模仿,市場後期陷入價格戰。這一階段統一是迷茫的發展期,有發展,但不知道如何擺脫老對手。

比如老壇酸菜現在與康師傅的戰比幾乎持平,推出的冰糖雪梨,市場也被康師傅壟斷了。

第三階段:2014年,統一終於發現擺脫康師傅最好的辦法就是賣高價值的新品。康師傅長久的歷史,讓它在消費者心中也形成了一種低價位印象。康師傅為了自己的產品升級,沒少努力。推新品也好,做料鋒升級也罷,都是想把價格賣上去。可是,消費者就是不認。

當年的第一陣營都面對這樣的問題,出新品也好,產品包裝升級也罷,無論怎麼玩花樣,消費者就是不認你漲價。

就是因為這些老品牌在消費者心裡已經形成一個固定的價格帶。康師傅、可樂、娃哈哈都是3元以下的產品,想賣3元以上,消費者不認。

這反而給了統一機會,因為統一一直是無聲無息的,消費者對它沒有一個固有的價格帶印象,讓統一這兩年的新品價格飆升到5元。

以至於羅智先認為湯達人與傳統方便麵是不同的,是“點心”,滿嘴跑火車的說:我們以後要退出方便麵市場。結果自然是被媒體朋友抓住話柄,打的滿頭是包。

瞭解消費人群嘛

在統一升級成王的時代,統一遇到最大的對手不是康同學,而是自己。曾經紅火一時的產品,也就只能紅火一時了,壽命沒有一個連續性。

如今的湯達人身上,我們能看到阿薩姆奶茶、海之言、小茗同學的影子。誰也無法保證湯達人能火多久?三年、五年還是老壇酸菜的九年。

如果說小茗同學之前,統一推新品還略有針對性;小茗同學之後,統一推新品就有些撞大運的成分——一年推N個品項,產品售價高、包裝設計精美、口感好,彷彿一條精緻的生產線打造的同一批產品,沒有個性,也沒有銷量。

這樣的方式旺旺也採用過,2017年初旺旺一口氣推出20多個新品,目標是隻需要有3支產品能過3億的銷量,就算是成功了。

還有創新小達人農夫,這些年新品不斷,廣告不斷,可是除了水,再沒其它產品能叫的上號。推出的茶Π雖然號稱銷量過10億,可也就火了那四五個月,便如同打奶茶之流的,煙消雲散。

當你推出的新品越多,就越彰顯你沒有底氣。正是因為你對消費者不瞭解,所以只能靠猜、靠賭,”也許下一塊雲彩就有雨了“。

這不是統一一家的問題,而是整個快消行業的問題。連統一都推不好的新品,其它快消企業就更不可能有什麼好的新品上市了。

為什麼大家覺得新品越來越難推了?所有人只會說一句:消費者變了,太挑了,選擇性太多了。

統一企業會推新品嘛?

這是一方面原因,但真正的原因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消費者,沒有消費者ID,無法掌握消費者真正的消費習慣。

所以才有豆本豆在招商中說豆奶的市場,是因為中國牛奶市場有2000多億,而中國人有30%以上的人群乳糖不耐受。這些人只能喝豆奶來替牛奶,所以豆奶的市場也是千億。(別笑話豆本豆,多少企業在推新品的時候,推測的市場前景動不動百億、千億,那些算法,都非常搞笑)。

無法掌握消費者ID,也讓我們很容易陷入集體催眠中。別人說《這個世界正懲罰不懂得騷浪賤的品牌》,你就真信了。認為自己做的不好,是因為不懂95後的騷浪賤。

事實95後真的騷浪賤嘛?這話要是95後自己說,可以。你一個70、80後在這裡談騷浪賤,跟禿頂大叔講黃段子一樣,那不叫騷浪賤,那叫性騷擾。

看一看那些玩騷浪賤的品牌吧,哪個有好命了?《奇葩說》是騷浪賤的第一品牌了,可是那些冠名《奇葩說》的品牌,有哪個火了?有範APP直接倒閉,那些個《奇葩說》有出來的人,又有幾個帶火了品牌;小茗同學剛一出來,配合著各種網絡段子,讓大家直呼,這是一個懂得騷浪賤的品牌,結果呢,第二年,小茗同學就成了路人甲;那個第一個提出騷浪賤的馬佳佳,炒作了那麼久,她的泡否性用品店也關了。

這個世界不是在懲罰不懂得騷浪賤的品牌,而是在懲罰那些沒有消費者ID的品牌。

如何做好新品

前幾日跟統一的同仁聊天,得知統一以前的市場調研,有很多是7-11的銷售人員幫記錄了某個產品的銷售時間、購買人群等基本數字,還是無法分析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但那些只適用於臺灣,因為7-11是統一代理的,是臺灣最大的便利店系統,並且臺灣面積和人口數,與中國龐大的市場是無法比擬的。

當你掌握到足夠多的消費人群的ID,甚至說更多的企業參與到一物一碼當中,那麼未來消費人群的消費習慣,就可以通過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而形成一套自己的物聯網。

目前的技術是絕對支持企業對產品賦碼,進而掌握消費者行為ID的。只看企業想不想變革。

除了掌握消費者ID外,統一企業更需要做的是把推廣的權責擴大。推廣不只是傳遞的推廣概念,還應該有公關的性質。

很多企業的推廣只停留在消費者活動這一基本面上,卻從考慮過從產品出生後的公關,帶動產品的銷售。當然,這也與很多企業的把公關定位在刪新聞,聯繫KOL有關。

最後一點,就是做為產品人的基本素質了。比如這次統一的統一陽光飲料,出了一款“紅豆+紅棗+枸杞”的飲品。

統一企業會推新品嘛?

我是不太明白這三款紅色原料為什麼用白色的瓶子包裝。難道是為了所謂的“反差萌”嘛?

並且這個包裝上面背面還有一個可愛的“稻草人”的卡通形象。據說是為了年輕化。這樣能吸引年輕的消費者。

我是不太明白的,這紅棗、枸杞不是補品嘛?這不應該是中年男人的所求嘛?年輕人會喝枸杞嘛?現在網絡段子不是說”中年男人的保溫杯要放兩粒枸杞“嘛。

一款產品,配方是賣給中年人的,而設計又是卡通為了吸引年輕消費人群。這樣的混亂邏輯是什麼道理呢?連自己的邏輯都不明白的時候,你如何去說服你的消費者。

不敢說別人基本功不過關,只能說設計產品的人想的太多。不瞭解消費者ID,所以只能靠自己產品的功能全,來”忽悠消費者“。

總結下:你所有的不自信,源於沒有掌握消費者ID,這不是統一的問題,而是全體快消企業都存在的問題。你現在推的新品,基本都是靠過去的經驗,但這是一個數字化的時代,經驗是一個靠不住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