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張垣」第一次解放沽源和張北

「烽火张垣」第一次解放沽源和张北

烽 火 張 垣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連接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要塞,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張家口這座城市重要的經濟、軍事、文化地位。翻開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一處處聲名遠揚的昔日戰場,一座座閱盡滄桑的要塞故壘,一段段氣若長虹的長城古垣,訴說著從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戰爭最後決戰期間50多場著名的戰事,承載著歷代前賢、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豐功偉績。不忘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張垣方誌按公元紀年梳理了曾在張家口地區發生的重要戰事以及相關內容,以饗讀者。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在張家口這塊兵家必爭之地發生了許多重要戰役和事件。今天張垣方誌向大家推送解放沽源和張北,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烽火张垣」第一次解放沽源和张北

解放沽源和張北

「烽火张垣」第一次解放沽源和张北

解放沽源和張北

8月11日,中共沽源縣委在內界牆村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兵分三路收復平定堡、寶昌等日偽重要據點。由縣委書記郎寶信率赤源縣黨政機關和警衛隊30餘人,直取寶昌;由丁良壁、王克東等率赤源六區和七區武工隊,從韓家窯子趕赴平定堡鎮;由馬振勇、張正率隊收復小廠、大灘等據點。當日,六區和七區武工隊進入小河子,連夜突襲平定堡,偽警一個班和20餘鄉兵未作抵抗,交槍投降。13日,郎寶信率隊收復寶昌。隨即,宣佈撤銷赤源聯合縣,沽源、寶昌兩地建寶源縣,中共寶源縣委、縣政府設在寶昌城(現為太僕寺旗),縣委書記為郎寶信,縣長姚彤華。9月,寶源聯合縣改由第十九(察北)地委領導。

「烽火张垣」第一次解放沽源和张北

解放沽源和張北

13日,接晉察冀軍區轉來中央指示,令察蒙騎兵支隊沿張庫大道和蘇聯紅軍接洽聯絡,並將聯絡情況速報中央。14日凌晨2時,察蒙分委又接中央電令:騎兵支隊前往多倫與蘇蒙聯軍會合,並限當日中午前趕到。出發時又接軍分區電令:支隊不要去多倫,原地待命。當晚,接中央第三次電令:察蒙支隊速到張北城與蘇蒙聯軍會師。支隊立即派1個連由二臺出發,向張北城行進,主力跟進。

15日上午,接先遣連報告,呈:先遣連因無俄語翻譯,蘇蒙聯軍不承認,被下了槍。支隊派副政委柴書林、副支隊長吳廣義帶一個班攜電臺進城談判,餘部由副政委肖澤權率領在瓦窯灣一帶待命。柴、吳入城經反覆交涉,達成協議,雙方各自向中央報告,如無誤,次日中午將縣城交中方接管。

16日中午,蘇軍依約派一上校軍官與中方談判,承認察蒙騎兵支隊為中共領導下的八路軍,並將縣城移交騎兵支隊接收。騎兵支隊及政工人員當日入城接管。下午召開群眾大會,宣佈政策,安定民心。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軍事志》《張北縣誌》《張家口地方史》《沽源縣誌》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