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启永城乡村振兴新征程之风吹麦浪飘芬芳

永城

一座钟灵毓秀的城市

一方沃腴肥美的水土

这里有万顷良田十里麦香,白色经济蓄势腾飞;这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是闻名全国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更是连续举办八届中国面粉食品博览会的“中国面粉城”。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政府“四优四化”战略部署,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永城市紧紧围绕“推进小麦产加销一体化融合发展,促进我市面粉食品产业转型升级”这一中心任务,抢抓机遇,创新举措,在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收储、加工转型升级、优化服务等环节,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形成了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四专”和经营规模化、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奋力开启永城乡村振兴新征程之风吹麦浪飘芬芳

“3030”工程引发蝴蝶效应

“该项目区集中种植面积1.68万余亩,主要种植品种为强筋小麦郑麦7698。去年,此品种在新桥镇新全家庭农场300亩连片种植,通过实打验收平均亩产达到725.6公斤,创下了永城强筋麦连片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记录。”市农业局总农艺师田冲介绍说,今年郑麦7698在永城的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

该项目区正是我市在调优夏季、秋季作物种植结构上实施“3030”优质小麦工程的一个缩影。“3030”工程,即全市规模化区域化种植6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其中,强筋小麦30万亩,富硒小麦30万亩。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做到统一规划布局、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测土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播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销订单、统一优质优价“八统一”。

在省农科院的支持下,“3030”优质小麦项目区重点实施了强筋优质小麦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病虫害统防飞防与绿色防控技术,异常气候减灾抗灾技术。今年,全市180万亩小麦在“3030”优质小麦工程的示范带动下,主体发病较轻、冻害较轻、倒伏较轻、落黄较好,丰收在望。

经测产,项目区平均亩产532.1公斤,较大田亩产473.6公斤,增产58.5公斤、增幅12.6%,可为项目区群众直接增收3000万元,面粉企业节本增效1.5亿元。

奋力开启永城乡村振兴新征程之风吹麦浪飘芬芳

代收专储“添翼”结构调整

往年,粮食库存逐年增加,然而种粮收益并不理想。双桥镇徐庄村种粮大户无奈地回忆道:“小麦卖不上价格,产量高但收入不高。”就在农民正为此苦恼时,麦客多食品有限公司却因为缺少合适制作面包和蛋糕分别需要的强筋面粉和弱筋面粉而发愁。

一直以来,产销不对路是我市“麦强面弱”尴尬局面的一大原因。如何把农民种植的优质小麦收上来,实现优质优价,让农民获得利益?又让企业收到真正的优质强筋小麦?同时又能解决企业的收购资金及仓储问题?

“前些天,农艺师来做田间鉴定,现在田间鉴定证书在手,小麦不愁卖。今年跟去年一样,小麦和麦种已经被预订完了!”双桥镇徐庄村种粮大户郭志标望着将要收获的40亩优质小麦,脸上乐开了花。

在优质小麦收购中,我市充分调动企业、经纪人和种粮农户的积极性,实行代收专储模式。由东方粮油贸易公司划片收购,面粉企业按照产销订单需求和东方粮油签订购销协议,从东方粮油贸易公司购入优质小麦。

小麦收获前,市农业局分赴各项目区开展优质强筋、富硒小麦田间鉴定工作,向项目区种粮农户发放优质小麦田间鉴定证书。东方粮油贸易公司根据国家托市价核算出普通小麦的价格和优质小麦的收购价格,并向种粮农户公示。同时,充分发挥粮食经纪人的作用,由东方粮油贸易公司提前与粮食商贩搞好对接。

“在自家地头卖麦,只要是优质小麦,卖给粮食经纪人也能多卖钱。”演集镇张大庄村农民张大爷乐呵地说。

“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每亩净增效益在120元以上,60万亩种植区,农民共可净增收0.72亿元,企业净增效益2.8亿元。这一模式既能解决粮食收购企业的资金和仓储问题,又能保证把农民种植优质小麦收购上来,真正实现了农民、面粉企业、粮食经纪人‘三赢’。”市农业局局长张亚超介绍说。

同时,为保障项目区群众种植优质小麦收益和提高群众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市财政拿出1500万元,用于3亿斤优质小麦收购环节,每斤补贴5分钱,确保优质优价。

奋力开启永城乡村振兴新征程之风吹麦浪飘芬芳

行业整合“破茧”麦强面弱

六月骄阳,位于市经开区食品产业园的华冠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该公司采用瑞士布勒生产工艺,日处理小麦3000吨,实现了小麦采样、化验、入仓、生产等全自动化……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发展面粉食品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主抓手,作为优质小麦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优先保障支持,全力推动发展。

围绕转型升级,做强加工企业。一是推动行业整合重组。引导推动面粉企业采取股份制等方式整合重组,强化产业联合。全市面粉企业由原来的150多家兼并重组为97家,其中规模以上36家。三顺集团、远征集团、金源集团通过股份制共整合重组26家面粉企业,合计增加资本金3.7亿元,主要用于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淘汰落后产能。二是打造加工龙头企业。利用政府信用担保中长期贷款,重点支持金源集团建设日处理5000吨小麦生产线、汇丰集团建设二期工程,扩大生产规模,打造面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面粉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步伐。三是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将面粉食品产业列入市经开区主导产业,规划建设占地7.03平方公里的食品产业园,已入驻麦客多食品、众品食业等大中型食品企业14家。

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围绕“豫东大粮仓转型升级豫东大厨房”“从田间到餐桌”小麦全产业链紧密衔接工程,以发展面制食品工业为重点,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坚实基础。如河南华星粉业集团产品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河南名牌、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等荣誉称号。河南汇丰、远征、鑫鼎食品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也不断加大企业品牌战略建设力度,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用好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支持。一是支持优质小麦生产。在实施“3030”工程中,市财政拿出1200万元支持优质小麦生产,用于项目区良种、农药、肥料补贴及统防统治。二是支持面粉食品企业发展。实施“1511”工程,拿出1000万资金用于奖励面粉食品企业引进人才、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立品牌等;设立5000万元的贷款风险资金补偿池用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设立1亿元的永城市中小企业(面粉)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面粉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加强技术改造,促进转型升级;设立1个担保平台为面粉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三是完善小额担保信贷管理办法。成立“永城市惠农贷款联保协会”,授信5000万元,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四是成立农促会。通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成立了“永城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会”,市财政注入担保资金1000万元,为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