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如何種植?

簡介

  • 香椿(Toona sinensis)為楝科落葉喬木,又名香椿芽、香樁頭、大紅椿樹、椿天等,原產於中國,分佈於長江南北的廣泛地區。

  • 喜溫亦喜光,適宜在氣溫8~10℃的地區栽培,抗寒能力隨樹齡的增長而提高;用種子直播的一年生幼苗在-10℃左右可能受凍。

  • 香椿是速生闊葉樹種,需選擇背風向陽、排灌良好、地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土層深厚溼潤、土壤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作圃地,地下害蟲多的地方不宜作苗圃地。

香椿如何種植?

(圖片源自於網絡)

  • 選擇樹齡15~30年生、幹形通直圓滿、樹冠龐大、葉有光澤、香味濃郁、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優勢木採種。

  • 果實採回後,放在太陽下曬至果瓣開裂,翻動取出種子,但不可暴曬,否則會降低種子發芽力。

  • 種子陰乾後,裝在袋中置於通風乾爽的室內貯藏,一般可貯藏5~6個月。

香椿如何種植?

(圖片源自於網絡)

育苗

  • 催芽

  • 先用手將種子的膜質翅搓掉,再用40~50℃的溫水浸種4~5小時,然後用溫水清洗一次,接著用棉花將種子包好放在25℃左右的環境下催芽。

  • 催芽過程中,每天用25~30℃的溫水沖洗種子一次,去除種子分泌的有害物質,當30~40%的種子露芽後即可播種。


  • 播種

  • 每年3~4月播種。

  • 大田育苗要築高床,床面寬1.0~1.5米,高15~30釐米,步道寬40~60釐米。起畦後,床面墊黃心土或火燒土,厚約3釐米。

  • 播種採用條播或撒播,條距15~20釐米,播種量60~75公斤/公頃。播種後,蓋一層經漚制的草皮灰和細土,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再用花灑淋水,並用茅草覆蓋或用薄膜拱蓋。


  • 鬆土除草

  • 播種後,每週揭膜通風換氣一次,約經20天種子發芽。發芽量約達40%時,應及時揭去覆蓋物。當床面土壤開始硬結、出現雜草時,及時鬆土除草,鬆土深度為3~5釐米。


  • 間苗補苗

  • 由於苗木出土後疏密不勻,所以要及時間苗,間苗應掌握“間弱留強,間密留稀,分佈均勻”的原則。

  • 間苗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苗木出土後一個月內、苗木有兩片真葉以上時進行,密度以70~80株/平方米為宜。

  • 第二次間苗在6月底前,密度控制在60-70株/平方米。採用以密補疏的原則,在陰天或傍晚前移植補苗,並及時淋定根水。


  • 遮蔭

  • 由於幼苗適宜在廕庇的環境中生長,因此在4月份高溫天氣來臨前應及時搭蔭棚遮蔭,直至10月份天氣轉涼後方能拆除蔭棚。


  • 施肥

  • 在苗木生長期,要薄施和勤施肥料,以施有機肥為主。

  • 速生期要適量增施化肥,如硫酸銨、尿素等。

  • 9月份後應控制水肥供應,可施磷鉀肥,增強苗木木質化程度,提高苗木抗逆性,並做好防寒越冬工作。管理得當的話,一年生大田苗高可達70釐米,地徑可達0.8釐米。

香椿如何種植?

(圖片源自於網絡)

種植

  • 整地

  • 香椿較耐溼,可選擇土層深厚、溼潤、肥沃的沙壤土林地,土壤pH值為5.5~8.0。

  • 把雜草、灌木和採伐剩餘物清除並燒燬。坡度平緩的地方可以全墾整地,深度為15~20釐米。

  • 種植密度根據培育林木的目的而定,以培育頂芽嫩葉為主的應適當密植,株行距為2米×2米,穴規格為60釐米×60釐米×30釐米。在穴內施基肥,以磷肥、有機肥和複合肥為主,栽植前回填部分表土和心土。


  • 栽植

  • 在早春萌芽前的休眠期起苗,起苗前2~3天要淋透水,保持土壤溼潤。

  • 起苗時要使用起苗工具並注意保持根系完整。將苗木分級,做到隨起隨種。

  • 裸根苗要用黃泥漿漿根後種植,栽植時苗木要扶正,用雙手小心壓緊土壤。


  • 撫育管理

  • 移植後頭兩年,每年要進行兩次人工剷草撫育。

  • 第一次在4~5月份,剷草結合培土。

  • 第二次在9~10月份,剷草結合追肥,每株施150克復合肥或其他有機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