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能學會對孩子閉嘴,家長就算開始合格了吧……

連續第四晚,兒子給我上數學課。

說真的每次等他寫完作業讀完書,備好課我們開始時,我都困得快要厭世了,卻還要一臉饒有興致的樣子。也不知道未來他的數學若能得心應手,會不會和兒媳婦一起感謝我。

昨晚他喊了我三次到點上課,我都葛優癱在轉椅裡盯著電腦說,等會就來啊,馬上,很快,就好了。

我聽出到最後的催促聲有點著急了,畢竟如果結束早,他還有空自己玩會兒,看看閒書。但他依舊保持著極好的耐性,不會像我平日著急時那樣喊他:“什麼馬上驢上的,現在,立刻出現”。

我甚至聽到他自己嘮叨說,“原來平時媽媽喊我,我老說馬上卻老不去這麼討厭”。神補刀二胖君立刻跟上大喊:考~演~(討厭)

我懶洋洋地端著可樂和一盤櫻桃往他的桌子前走,他嚴肅地說,No soda pops,but you can drink water. Also no food or fruits ,please.(不能喝可樂,但可以喝水。另外請不要吃東西) 。我說你太法西斯了吧,你寫作業我還讓你吃蘋果和草莓呢,怎麼我上個課不讓吃不讓喝的?

他繼續用英文提醒我說,第一,這是英文數學課,請講英文。第二,上課就是上課,沒吃沒喝,這是他作為老師的規則。

終於坐定打開書,我突然蹦起來說,我今天不想上課了,我困了,得睡覺。兒子一聽第一反應要著急,但他竟能立刻鎮定下來,從容地跟我講道理:這樣不行的,這是上課啊,不是你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的事,每天必須做懂吧?

我心裡暗笑,千萬別覺得每天的碎碎念都說給磚頭了,孩子都聽著呢,書到用時方恨少,嘮叨到用時不嫌多。

什麼時候能學會對孩子閉嘴,家長就算開始合格了吧……

到真正開始上課時,難受的就不是他而是我了。平日裡總喊著要放手讓孩子自己來,可真到實踐過程中,做家長的想要管住自己那張總要說話的嘴,可實在太難太難了。

什麼時候能學會對孩子閉嘴,家長就算開始合格了吧……

我想對他說,你翻頁時候輕點,別折那個書頁(典型處女座深井冰),我想說,你這個題乾沒畫對重點,那裡的解讀不應該是你講的樣子,還有些知識點即便是講給我,你也依然沒有get到,這裡如此簡單你竟然能寫錯。。。

在遇到他也不知道怎麼講的地方時,我身體裡分裂的那兩個小人兒快要打破頭了。一個說你快告訴他吧簡直笨死,另一個說你敢告訴他我就給你好看。

我狂躁地等著他倆打出個結果,直到終於,還是被成功攔住,繼而抬頭一臉懵罐兒地問他:Michael老師,這裡我聽不懂啊,這是什麼意思?

什麼時候能學會對孩子閉嘴,家長就算開始合格了吧……

你真的要相信孩子的自我調校能力,他可能一時講不對,但在後面遇到類似解讀,他很快就能找到切合點,並反過頭來把前面的問題搞清。畫題幹他可能有時畫多或畫少,但只要稍微有一點積累,立刻能找到最精準的位置。

這個等待的過程對我來說,倍感煎熬,但我真的慶幸沒有直接指出這些問題,而讓孩子喪失了自我學習和調整的機會。

在做練習題時,他很有建設性地提出他做一道,我做一道,還很貼心地把他認為難的都挑著做了,而把簡單的留給我,因為“爸爸說媽媽比較笨,要多擔待”。

我成功扮演了一個比他還粗心和愚鈍百倍的學生,各種漏寫,錯寫,歪歪扭扭不著調,一個知識點講三遍聽不懂,讓他委實頭疼。可即便只有四天,我也能看出他寫其他作業時,細緻耐心多了。

什麼時候能學會對孩子閉嘴,家長就算開始合格了吧……

做這件事,其實源於最近我發現兒子的數學處於一個矛盾交織的狀態。

每週他做的學校在線數學作業,是英國體系。已經堅持了幾年,每天依然在做的公文數學,源自日本。美國小學讀書時自然是美國教學大綱,而課外為了幫他彌補一些英文數學的基礎,我們還在一起做新加坡數學。出於好奇,我又給我自己報了個傳說中著名的網課,想看看人家的數學是怎麼講的。感覺我家的數學學習,已經是放眼全世界的領先狀態了。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看上去涉獵很廣,但我覺得孩子反而處於一個不穩定和不紮實狀態。

論難度,三年級的他已經在做一元一次方程了,據說差不多是小學六年級到初中一年級的難度。而有時遇到100-39,他還得列個豎式算半天,可357+426,卻又可能一口哈出答案,你不確定他到底學會多少,又有多少是在憑藉運氣。

這種局面,根源上是我們的原因造成的。不同的國家和學校,教學進度和體系都不同,所以造成孩子的知識體系也是千瘡百孔的。進度足夠快,基礎卻不完整。

我和韓先生討論了各種查缺補漏方案。送到專業的補課老師那裡,當然是最省力又一勞永逸,而且最能短時間看到效果的方式。但我們最終卻決定,使用最吃力但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一種——請他當老師。

這需要花費很多看上去是無用功的時間,講真每晚一比一花費時間聽他講課,委實很累。你覺得簡單到不行的知識,被他講得七零八碎,也相當折磨人。

可短短三天,讓我覺得這種“慢功”實在太寶貴,也太好了。

什麼時候能學會對孩子閉嘴,家長就算開始合格了吧……

學校的在線作業,考察項目比較單一,但綜合難度並不算低。

什麼時候能學會對孩子閉嘴,家長就算開始合格了吧……

什麼時候能學會對孩子閉嘴,家長就算開始合格了吧……

⬆️學校作業

上面的題,他自己都能做對,但我卻我選擇從一年級的10以內加減法從頭開始,讓他慢慢教我。

家裡另外囤了一套很好的新加坡數學練習冊,之前我們直接從三年級開始做了不少,而前兩個年級的一直閒置著,正好借這個機會派上用場。

最初的內容,對他來說當然是極為簡單,但我發現他依然會出錯,也依然有講不清楚或把自己繞進去的地方。

此外這樣最大的好處是,能快速從最基礎的英文數學詞彙,幫他重新梳理一遍。每天兩個單元,他完全沒壓力,我的“健忘和笨拙”,給了他至少兩到三遍重複中鞏固詞彙的機會。

什麼時候能學會對孩子閉嘴,家長就算開始合格了吧……

比如:

加法——plus,add,sum,total,more than,all together。。。

減法——subtract,minus,less than,take away,left。。。

這些詞平日雖然都相當認識了,但結合不同的運算方式,卻未必對得上。下課我問他以前在學校有系統學過這些麼?他搖頭說從來沒有,繼而翻翻我們幾天做過的題,簡直可以用成就感滿滿來形容。

他的知識體系是自己梳理著往回找補,而非我們或老師直接塞給他的。這張知識網,隨著他給我的講解,慢慢織就,上面原本的大洞逐漸一點一點補得又細又密。

而這個過程,他並不會覺得痛苦,我也只需要花點時間和管住嘴,比起吼劈叉,他的自信心保住了,我的心臟支架也省下了。

即便他完成學校功課已經很困了,為人師的自豪感也促使他一定要督促我把課上了。

前天晚上我們講到三分之一處,睡夢中妹妹突然哭了,然後就發現高燒突發,於是我跟兒子商量課程不得不臨時終止,二天再補。

兒子不甘心地說,不然你先哄睡妹妹,我等你。被我否認了這個方案後,從睡前到轉天早上,他都一直不甘心地跟爸爸說,今天得給媽媽多講一些追回進度,落課不好。

我知道很多孩子享受為人師的掌控感和愉悅,但沒想到他會對此執著與執迷至此。我也知道如果直接從他所在年級開始,進展會更加飛速,他也完全能勝任,但顯然我們從一年級開始的決斷對他幫助更大,讓他的自信心呈幾何倍數地增加。這其中,還不斷加入他的自省與自我校正。

什麼時候能學會對孩子閉嘴,家長就算開始合格了吧……

回想這四天中,唯有一次,是他實在不會畫正方體,擦得紙上髒得不成樣子,而且怎麼嘗試都看上去沒可能成功時,我拔刀相助,告訴了他一點小方法。其他時候,我都中規中矩地做好一個學生的本分,還是特別笨的那種,沒少讓老師費心。

什麼時候能學會對孩子閉嘴,家長就算開始合格了吧……

⬆️右邊都是他自己練習畫的

今早韓先生試探地問兒子說:你還撐得住嗎?你媽媽是不是有點太笨了?

兒子立刻厚道地替我辯解說:沒有沒有,媽媽還是很靈的,她聰明,不笨,就是有點懶,我得催著她不能落課。

四天我們已經搞定了100多頁練習,根據難度逐漸減量,並保持每天進展,我猜大約用不了三個月,就能追平到他的學年。屆時,就是我們結課的時候了。

什麼時候能學會對孩子閉嘴,家長就算開始合格了吧……

坊間有種說法——懶媽媽才能培養獨立的好孩子。對此,我個人,或者說針對我家哥哥,我並不完全認同。

實際生活中,我身邊有很多很多勤快媽媽,養育的孩子照樣出色,只不過是把握好度,並懂得適時退出罷了。

也有過一個老同事,孩子從公立轉到國際校,語言和課程體系差別很大,孩子適應期卻媽媽秉承著不陪不管,只提供好條件的“寬鬆”政策,結果孩子幾近崩潰,因為上課根本聽不懂,需要幫扶的時候,家長的理念卻太固執。

必要的陪伴,並不代表著時時刻刻嘮叨著指指點點,甚至總要掌控局面,相反學會隨時閉嘴,對所有家長來說,都早晚會看到效果。

每家都有不同款的孩子,有些就是需要更多陪伴學習,而有些適合放手獨立。每個孩子的境遇也不同,轉學,升學等等時期,很多孩子都需要家長更多的參與,而不是盲目給予所謂的自由和信任。所以,看自己孩子實際情況和狀態,對他們好才是真的好,真的不必上綱上線非怎樣才是最對。

雖然家裡妹妹才兩歲,但她什麼都好強的性格,讓我和韓先生已經預測到,未來她需要我們的地方可能會遠遠少於哥哥。我想那時,我們也會灑脫地放手讓她去嘗試,與對哥哥的方式方法完全不同。

而對哥哥,因為我們的變動所致他的不穩定因素,我們要負責人地陪伴他追回,那之後,就是他獨自飛行的時候。

至於我嘛,只需要在“閉嘴,閉緊嘴,非暴力不張嘴,暴力也不多嘴”的路上,認真地走好這一段,於他就是最大的放手與信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