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古人追星的最高境界?

什麼是古人追星的最高境界?

一、迷妹使勁“砸”

偶像:潘安

粉絲:小迷妹

多少年來,提起我國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形容一個人長得帥,一句"貌似潘安"比啥句子都管用。

什麼是古人追星的最高境界?

據說,潘安出行的時候,常常遭人圍觀,很多姑娘和婦人會朝他的車中扔擲水果,出去一趟,滿載而歸,這就是“擲果盈車”典故的由來。

當然,可能會有吃瓜群眾問:為什麼要扔水果呢?

原來在《詩經•衛風》中有一句: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因此,投擲水果是古代女子表達愛慕的方式,照這樣看來,潘安完全可以搞一個副業——賣水果。別人給他扔了水果,再讓扔的人花錢買回去繼續扔,也真的是循環利用了。

二、小迷弟瘋狂贈詩

偶像:李白

小迷弟:杜甫

唉,小迷弟杜甫對李白的深情厚誼我們是知道的,知乎網友甚至為此開了個話題:

什麼是古人追星的最高境界?

唉,心疼杜甫大大兩秒鐘,或許李白做夢也想不到,自己千年後竟然成為了網紅負心漢,而當時並不出名的杜甫竟然成為了和自己比肩的“詩聖”。

話說李白比杜甫大11歲,他們相遇時,李白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詩人了,而杜甫都33歲了,還默默無聞。

什麼是古人追星的最高境界?

聞一多是這麼稱讚兩人的相遇的:

“四千年的歷史裡,除了孔子見老子,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我們再逼緊我們的想象,譬如說,青天裡太陽和月亮碰了頭,那麼,塵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遙拜,說是皇天的祥瑞。”

太陽和月亮碰了頭……聞一多先生真形象。

或許這就是追偶像的最高境界,為了你,我變成了像你一樣偉大的人!

三、被“坑”的偶像

偶像:李白

頭號粉絲:汪倫

小學時咱就學過《贈汪倫》了,從此以後,每逢碰到寫友誼的作文,必定引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為李白和汪倫的深厚情誼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可其實呀,汪倫根本不是李白的什麼朋友,只不過是他的一個小粉絲,而且,還是一個很“坑”的小粉絲!

什麼是古人追星的最高境界?

這種描述絕對直中要害,李白蹦躂著去了,但是,到了才發現被騙了:所謂的“十里桃花”只是個桃花潭,距離汪倫家有十里遠;也沒有什麼萬家酒樓,只是酒樓主人姓萬而已。

但是,汪倫的機智和熱情感動了他,於是,李白還是留了下來。待了幾天,李白本想偷偷告辭,汪倫卻趕來送他,李白很是感動,於是寫下了著名的《贈汪倫》。

唉,為小汪的機智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四、為偶像改名也驕傲

偶像:藺相如

粉絲:司馬相如

我國古代有許多文人都是藺相如的粉絲,沒辦法,畢竟“完璧歸趙”的故事太深入人心了。不過說起頭號大粉絲,就不得不提西漢時期非常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司馬相如了。

司馬相如有代表作《子虛賦》《上林賦》,魯迅給予過他超高的評價:“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不過,詩友們可能有所不知,司馬相如本名司馬長卿,因為崇拜戰國時期的政治家、外交家藺相如,才自行改名為司馬相如的。

五、為偶像紋身

偶像:白居易

腦殘粉:葛清

歷史上有個超級狂熱的追星族,他因為瘋狂追星火了···

什麼是古人追星的最高境界?

話說荊州有一名叫葛清的街卒,狂熱迷戀白居易的詩歌,“自頸以下遍刺白居易詩,凡三十餘處”,連後背也刻上了白居易的詩句,且配了圖畫,圖文並茂。如此體無完膚的瘋狂,被人稱為“白舍人行詩圖”,在街上走動,如同行走的詩板。“若人問之,悉能反手指其去處,沾沾自喜”。


可即便是這樣,葛清終其一生也沒見到男神白居易,至少沒有記載,唉,摸摸心疼···

六、把偶像鑄成銅人,天天膜拜

偶像:賈島

小粉絲:李洞

一提到賈島,就想到“郊寒島瘦”,這樣一位為“僧推月下門”和“僧敲月下門”糾結很久的“苦吟詩人”,也有一位超級瘋狂的粉絲——李洞。

什麼是古人追星的最高境界?

李洞超級崇拜賈島,到什麼程度呢?史書上這樣說:

慕賈島為詩,鑄其像,事之如神。

就是說:李洞找人鑄了一個賈島的銅像,整天帶在身邊;手裡拿著和尚唸經的念珠,把賈島的詩當佛經念,一天要念上千遍。

如果路上遇到賈島的粉絲,李洞一定親手抄寫、相贈,並且一再叮囑對方:此無異佛經,歸焚香拜之!或許李洞沒有學過唯物主義吧,不過,哥們兒高興就好。

七、吃了!吃了

偶像:杜甫

小粉絲:張籍

張籍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詩《節婦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特別是最後一句,完全就是“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嘛!

張籍的詩作都是細膩寫實,內容感人的,這離不開他的好偶像杜甫。話說張籍非常喜歡杜甫的詩,恨不能脫胎換骨追隨杜甫。他對杜甫的崇拜已經到達吃詩的地步了,話說他每次吃詩,都先拿來一卷杜甫的詩作,點火燒成灰,放到碗裡,倒點膏蜜,拌一拌,大口大口全吃了。

吃完之後還要抹嘴大叫:我的肝腸從此可以改換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吃什麼,補什麼”,後來,張籍也跟杜甫一樣,成了一位大詩人。

八、轉山轉水,只為途中與你相遇

偶像:李白

粉絲:魏萬

已經消失於“歷史”的魏萬,於唐天寶三年(744年)仲春開始他的追趕。他從《列子》與毛澤東《愚公移山》均提及的王屋山出發,行囊裡除衣裳,乾糧,筆墨外,最顯著的是他焚香沐手抄錄的李白詩卷,為了一睹偶像風采,魏萬千裡追尋,打聽到李白在哪裡,他就追到哪裡,一路追到浙江天台山,可惜每次都是他剛到,就被告知李白已經走了。

當魏萬跋涉三千里,歷經半年,才終於在廣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蘇揚州與李白相遇了,並激動地奉上他四十八韻的長詩《金陵酬李翰林謫仙子》。

什麼是古人追星的最高境界?

對於魏萬的“痴心”,李白也非常感動,他一方面,肯定了魏萬的才華,料定他必中進士。當晚李白數一數魏萬之詩句(計48韻),揮筆寫下《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並序》計一百二十韻,“我就送他送我的一倍再多一點吧。”

要知道當時的車馬郵件都慢,追星追到魏萬這份上,也是儘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