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0萬的預算,為什麼不買一輛GTI而要選擇純電高爾夫?

有30萬的預算,為什麼不買一輛GTI而要選擇純電高爾夫?

有30萬的預算,為什麼不買一輛GTI而要選擇純電高爾夫?

有30萬的預算,為什麼不買一輛GTI而要選擇純電高爾夫?

主文:高爾夫是大眾旗下除了甲殼蟲之外最成功的車型,即便在中國市場,它的銷量表現遠遠沒有朗逸那麼搶眼,也不妨礙高爾夫成為我們津津樂道的駕駛者之車。由高爾夫衍生的車型多不勝數,其中GTI一定是很多人的性能啟蒙之車,作為鋼炮的始祖,GTI向來都是兼顧實用和性能的翹楚,即便是普通版本,亦能感受到調校平衡的底盤所帶來的樂趣,不同動力版本的高爾夫能夠帶給我們不同程度的快樂,這就是高爾夫需要如此多型號的原因所在。

有30萬的預算,為什麼不買一輛GTI而要選擇純電高爾夫?

有30萬的預算,為什麼不買一輛GTI而要選擇純電高爾夫?

如果你有30萬左右的購車預算,想最大程度實現實用性和操控樂趣的平衡,高爾夫GTI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對於價格相當的純電版本,我們真的有充分的理由去選擇它嗎?先從最重要的動力部分講起,e-Golf搭載容量為35.8kWh的三元鋰電池,電機能夠輸出的最大馬力為136ps,最大扭矩為290Nm,儘管255km的最大續航里程比較可觀,但動力的表現卻是差強人意,只介乎於1.4T版本的高低功率之間。純電驅動的e-Golf在較低轉速就能爆發出最大扭矩,幾乎零遲滯的加速和響應速度是傳統燃油車無法比擬的優勢,不過話說回來,事實證明破百時間的成績並不出色,足足需要9.6秒,看來要推動體重為1573kg的e-Golf,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30萬的預算,為什麼不買一輛GTI而要選擇純電高爾夫?

懸掛結構方面,儘管e-Golf採用了與普通版本相同的前麥弗遜後多連桿組合,但增重近200kg之後,靈活性確實受到了不少影響,雖然對於平時的城市通勤來說,並不會造成太大困擾,但一向追求平衡樂趣的高爾夫,在激烈操控之下,確實能夠感受到體重增加的負面影響,就算有XDS電子差速鎖的幫助,過彎的樂趣也沒有普通版來得爽快。但幸好電池佈局在進行優化之後,e-Golf已經要比舊款以及GTE有更好的實用性,尾箱的常規容積已經與普通的高爾夫相差無幾,而且也顯得相當規整,並不會出現像其他電動車或者混合動力車所出現的窘境。

有30萬的預算,為什麼不買一輛GTI而要選擇純電高爾夫?

有30萬的預算,為什麼不買一輛GTI而要選擇純電高爾夫?

從外到內,e-Golf都極力用各種獨特的標識來展現自己的與別不同,但設計的套路並沒有跟普通版本產生太大差異,只是通過一些藍色的點綴來表現出這是一輛電動版的高爾夫。除了用上低滾阻的輪胎以及主打節能功能的輪圈之外,e-Golf也再沒有一些特別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內飾的配置上也沒有太多搶眼的配備,除了眼前那個大尺寸的液晶儀表盤之外,基本跟其他版本的高爾夫保持一致,不過配置的豐富程度就稍微欠缺,真皮座椅居然只能通過手動方式進行調節,對於一輛售價接近30萬的進口車來說,確實容易讓人感受到巨大的落差。

有30萬的預算,為什麼不買一輛GTI而要選擇純電高爾夫?

有30萬的預算,為什麼不買一輛GTI而要選擇純電高爾夫?

e-Golf能夠為駕駛者提供三種不同的駕駛模式,分別是Normal、Eco和Eco+,不同模式之下的電機驅動功率會有相應的變化,同時空調的運行狀態以及最高時速限制也會有所分別,Normal模式之下能夠達到150km/h極速,對於中國路況來說還是比較合理的設定,不過駕駛電動車也不要對於它的高速表現有太高期望。

有30萬的預算,為什麼不買一輛GTI而要選擇純電高爾夫?

有30萬的預算,為什麼不買一輛GTI而要選擇純電高爾夫?

e-Golf能夠為電池組提供8年/12萬公里的保修,家用的充電條件充滿電需要5個小時左右,假如用快充的方式則只需要40分鐘就能充滿80%的電量,而對於寒冷天氣影響續航的問題,e-Golf的解決方案則是利用一個變頻的熱力泵,將機械部件運行所產生的熱量收集起來,進行車內的供暖,從而減少電機的負荷。總的來說,e-Golf無論從充電的便利程度還是續航里程來說,對於一般的市內通勤是足夠應付的,但由於暫時未能享受政府的補貼,除了上牌較為輕鬆之外並沒有太大的價格優勢,但好在它有足夠的技術沉澱,同時形象上也更能讓人容易接受。高爾夫一向給我們的印象都是一輛十分均衡,同時可玩程度頗高的小車,如果你對於駕駛有一定的追求,那麼GTI才是你真正的歸宿。

有30萬的預算,為什麼不買一輛GTI而要選擇純電高爾夫?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