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正確看待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科學把握二者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在改革發展實踐中,科學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關係,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發展,不斷彰顯優越性,推動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

1.遵循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 進一步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實踐證明,作為黨和人民97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之一,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係,發展充滿活力的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必須對其巨大的優越性,尤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最大優勢保持足夠的自信。

進一步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絲毫不意味著我們否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有加強自身建設、推進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的必要,恰恰相反,我們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的觀點而不能有絲毫的僵化保守和故步自封,要始終堅持通過改革創新推進制度建設,以更好地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彰顯其巨大的優越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制度總是需要不斷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事實上,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本身就是不斷改革創新的產物,隨著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變化發展,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改革完善,它的優越性,不僅在於它符合我國實際,更在於它強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在於它能夠不斷與時俱進地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正是基於此,鄧小平同志堅信:“我們的制度將一天天完善起來,它將吸收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國吸收的進步因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可見,堅持和進一步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優越性,內在要求不斷改革創新。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基本確立起,經過制度建設和改革創新的長期探索實踐,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領域已經形成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繫的制度體系,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相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還沒有完全達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各領域還存在一些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和妨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這影響和制約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有些方面甚至成為制約我們發展和穩定的重要因素。從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繼續充分釋放全社會創造活力,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的角度考慮,堅持和進一步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優越性,必然要求深入激發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全面深化各領域的改革,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這項工程極為宏大,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事實上,我們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就不是推進一個領域改革,也不是推進幾個領域改革,而是推進所有領域改革。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進一步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就要切實遵循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牢牢把握六個“緊緊圍繞”的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2.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指向全面深化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作為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題中應有之義,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總目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指向問題上,我們頭腦必須十分清醒,必須始終牢記推進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這裡面最核心的是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偏離了這一條,那就南轅北轍了。不以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為目標指向,把改革定義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搞那種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的所謂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條。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這一目標指向,也就規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的原則要求。

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改革立場。對黨和人民事業有利的,對最廣大人民有利的,對實現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有利的,應該改又能夠改的堅決改,應該改而不具備條件的創造條件改,該快的一定要快、不能快的則循序漸進,不應該改的則堅決守住。堅持這一立場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發展,擴大我們制度的優勢,就是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我們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對由於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違公平正義的問題要抓緊解決,使我們的制度安排更好體現社會主義公平正義原則,更加有利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就是要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努力改革、清理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就是要堅持從實際出發,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及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其次,要堅持正確的改革原則。要始終堅持以我為主,堅決反對一切照抄照搬他國政治制度的主張和圖謀,絕不把西方的理論、觀點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我們要從我國國情出發、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有領導有步驟地推進改革,不求轟動效應,不做表面文章。

最後,要堅持正確的改革方法。要以問題為導向,多采取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的方法穩步推進制度改革創新,積小勝為大勝。要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統籌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促進。要堅持制度設計務實管用,著力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著力破除利益固化藩籬,著力清除妨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3.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 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發展不斷彰顯優越性

在改革發展實踐中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一個正確確立改革的重點併發揮其重大牽引作用問題,以便使改革不斷向縱深挺進,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不斷取得進展,優越性更加得到彰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探索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獲得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從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後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根本任務出發,把改革的重點確定為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並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和發展。這一重要經驗不僅使我國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也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彰顯了舉世矚目的巨大優越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經濟總量實現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飛躍,7億人民擺脫貧困,人民生活實現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黨和國家生機活力不斷增強,這些無不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彰顯巨大優越性的明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需要珍視寶貴的歷史經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發展,不斷彰顯優越性。而且,現在制約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充分發揮的體制機制障礙不少集中在經濟領域,如市場體系不完善,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利益固化的藩籬還存在等,這表明,經濟體制改革的潛力還沒有充分釋放出來。這也要求我們必須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

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最根本的,就是要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因為,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在這裡,我們有必要重溫鄧小平同志的這一深刻論斷,即“如果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社會主義國家生產力發展的速度比資本主義國家慢,還談什麼優越性?”事實上,也只有通過經濟體制改革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其他各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或者說,其他各方面的體制機制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才會有一個堅實的經濟基礎。經濟基礎不堅實,作為上層建築的制度,其改革發展就難以順利推進。

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為政、分散用力;就是要使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朝著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方向協同推進,同時也使各方面自身相關環節更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進而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從而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