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小驛站”彰顯“大治理”,金平區構建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模式

一個“有溫度的城市”

體現在哪些細節?

在金平區基層社區文明驛站

就能找到答案:

社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

共享多功能服務陣地

真正詮釋了

“應民之所呼,為民之所盼”


近年來,金平區全力推進“文明驛站大接力”項目建設,以小陣地發動市民參與,充分發揮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作用,探索建立服務群眾需求、發揮各領域志願者特長、常態化開展法治宣傳、心理沙龍、家庭教育講座等惠及民生的金平社會治理新模式。

【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小驛站”彰顯“大治理”,金平區構建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模式


搭建服務平臺

提升社區“自治力”

煥然一新的龍眼市場燈火通明、人頭攢動,各式魚肉蔬果攤檔吸引著一波波的市民購買。市場裡的大喇叭播放著音樂,還不時傳出幾句“溫馨提示”。原來,東方街道黨工委引導企業和市場管理方成立龍眼街區商會自治協會,發動轄區商戶集資,在街區安裝監控攝像頭和音響設備,實時監控的同時,一旦發現不文明現象立即通過廣播進行警告處理。

【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小驛站”彰顯“大治理”,金平區構建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模式

東方街道的住宅區大多為沒有物業管理的老舊開放式小區,街道黨工委選取鳳園為試點,在每棟住宅樓設立“樓長”、“小組長”,帶動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致力打造安全有序、環境舒適社區。此外,街道還致力於打造集“黨群、政務、文化”於一體的開放式、集約式、共享式服務場所,已培育和孵化了“鳳亭下”惠民一條街及各類文化惠民平臺陣地76個。


像東方街道一樣,金平區的街道、社區充分發揮社會治理基本單元作用,創建形式多樣的“文明驛站”,惠民舉措紛至沓來:小區文明驛站設置家風館、家書館,傳承好家風;社區文明驛站設置圖書館、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開展公益講座、文化下鄉,移風易俗引領新風尚;商業綜合體文明驛站,設置未成年人文明素養提升志願服務基地、文明大講堂;景區文明驛站,開展景區引導、交通指引、秩序維護、應急救援等志願服務。


豐富活動載體

整合驛站“服務力”

“只要週末有空,我都會到鳳亭量下血壓。”年過六旬的張姨住在東方街道已有30多年,她發現,現在每週六鳳亭廣場都開展惠民志願服務,從原來的義醫義診、免費理髮,到新增的免費採耳、脊柱理療、水電維修、書法矯正、幫扶困境兒童輔導、免費電影等“8+X”個服務項目,吸引了許多社區居民參與。

如今的金平區文明驛站裡,一個個接地氣的活動,正吸引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和項目加入。驛站還把法律觸角延伸至街道、社區和學校的各個角落,充分發揮法治宣傳教育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新福街道率全區之先打造首個法治文化驛站,結合“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每週都固定為轄區居民群眾提供法律諮詢、普法宣傳、糾紛調解等法律服務。新福街道社會工作站站長李楓介紹,他們以潮汕方言說書釋法,讓群眾笑聲中接受了法治教育。

【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小驛站”彰顯“大治理”,金平區構建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模式


此外,新福街道還依託社區書院、文明驛站內設義教輔導室、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活動室等,開設“四點半課堂”。李楓告訴記者,每個工作日下午的四點半至六點間,街道面向轄區小學生開放課堂,採用“專職社工+自主義工”的管理服務模式,有效解決上班族家庭子女放學後無處可去、失管失教問題。除了課業輔導、免費託養等功能外,新福街道還聘請專業社工和心理諮詢師,開展少年兒童成長服務,對“四點半課堂”上注意力集中有困難、學習有困難以及好打鬧的學生開展個案服務和心理輔導。


加強科技力量

實現治理“智能化”


智能化是實現基層治理的重要技術手段。金平區堅持推動現代化科技手段與社會治理相結合,實現對社會面管控的預知預警以及突發事件的快速處置。在金平區小公園防控中心,一幅巨大的屏幕上,對應了視頻監控、人臉識別、緊急報警、現場廣播等功能系統,通過AR地圖可以實時監控轄區內的人和事,實現人、車、物的快速智能檢索比對。

【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小驛站”彰顯“大治理”,金平區構建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模式


據瞭解,正在試行的開埠區智慧安防工程,是金平區按照智能化治理新模式構建的人防、物防、技防立體公共安全防護系統。群眾在發生緊急事件時可快速求助、報警,政府或管理單位可以最快速度給予處置和幫助,給小公園織密“智慧安全罩”。

除此之外,金平區還在重點商圈人流密集場所增設視頻監控設備,提升商圈營商環境。廣廈街道在卜蜂中心商城兩個入口分別安裝高清人臉識別攝像頭,直接接入公安系統使用的智感系統平臺,運用技防手段提高預警預測預防風險的能力;在商場內部安裝熱成像攝像機,可視化監測區域內設備設施的實時溫度,提高公共安全隱患防範能力。


記者手記

社會治理需要人人參與

豐富內容形式,讓文明驛站不僅成為市民群眾“歇腳之地”,更成為“惠民之地”。金平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在實踐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的“金平樣板”。

社會治理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體驗感、歸屬感、獲得感息息相關。完善社會治理,實際上就是不斷夯實人民安居樂業、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石。所以,社會治理不應該只靠“單槍匹馬”,而應該匯聚更多社會資源,形成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如此,才能更好詮釋“共建共治共享”的深刻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