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硬幣後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改成了“中國人民銀行”?

共贏信息服務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先上圖!




按照國際上:紙幣由國家委託中央銀行發行,而不足的硬幣則只允許國家鑄造發行,以維護持幣的名義價值.這一貨幣的髮型慣例。人民幣是由國家委託我國的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所以我們的現在的紙幣幣面有中國人民銀行字樣。

硬幣雖然由中國人民銀行組織發行,但依然表明硬幣是由國家壟斷鑄造的。

自2000年10月16號起,新版別的銀幣印有中國人民銀行的行名,表示普通硬幣有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但在普通紀念幣或特殊貴重紀念幣仍然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標誌其重大意義!


陽光愛生活

紙幣最開始只是以金屬貨幣的兌換券存在的。一國貨幣發行權歸國家,該法定貨幣,一般是以貴金屬或者其他國家強勢貨幣作為保證金。早期的國家貨幣能夠兌換貴金屬等實物,後來逐漸取消該功能。

現代社會,雖然只有國家能發行法定貨幣,但允許商業銀行發行兌換券。解放前經常看到某某銀行發行紙幣,嚴格來說是不對的,其實是發行的銀行兌換券,紙幣上面會寫明見票即付法幣多少多少。銀行是以法幣作為保證金的。

比如香港,最小面額的是特區政府發行的。大面額的都是各商業銀行發行的,票面上註明為兌換券,這種大額紙幣,是以政府小額有價紙幣作為保證金的。其實嚴格來說不算真正的港幣。

大陸政府最開始也是以這種名義形式發行貨幣,最小面額硬幣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表明該貨幣是國家基本法定貨幣,其他商業銀行的貨幣是該貨幣的兌換券。

然而尷尬的是,在大陸,為保證金融穩定,商業銀行無權發行貨幣(或者叫做貨幣兌換券)

唯一有權發行貨幣的機構:中國人民銀行,屬於政府職能部門,發行的大面額貨幣因為有政府背書,同樣是政府發行的貨幣,不需要引用自己發行的小面額法定貨幣來為大面額貨幣背書,所以後來就取消了小面額硬幣上的國號。表明所有貨幣都是法定貨幣


半窗煙色

說明發行的主體發生變化。1999年以前發行的幾套硬幣,硬幣上標註國名,證明發行主體是國家。另外在硬幣上標註國名也是國際慣例。

自2000年10月開始,發行第五套人民幣流通硬幣,改為“中國人民銀行"行名,正式明確中國人民銀行為流通硬幣的發行主體。

發生這變化的是,隨著1997年香港迴歸,1999年澳門迴歸。在香港、澳門,人民幣並不具有法定地位,因此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字出現在硬幣上,就不妥了。就改作“中國人民銀行"更加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