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80年代搖滾的引路人,當之無愧中國搖滾教父

崔健:80年代搖滾的引路人,當之無愧中國搖滾教父

中國搖滾被認為開始於1986年,是因為一場名為“讓世界充滿愛——百名歌星演唱會”的公開演出。

這次演出在1986年5月9日舉行,也就是那天晚上,崔健穿了一件長褂,身背一把破吉他,兩褲腳一高一低地蹦上舞臺,略帶歇斯底里地喊出了“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可你卻總是笑我/ 一無所有……”

當歌曲結束時,尚未緩過神來的觀眾呆滯數秒,然後全體起立,在熱烈的歡呼和掌聲之中,中國的第一位搖滾巨星誕生了。

那個晚上,崔健一炮走紅,登上了“中國搖滾之父”的神壇。

崔健:80年代搖滾的引路人,當之無愧中國搖滾教父

如今崔健已經不願再提起那年晚上的演出,如果你問他當時演唱時的感覺,他也只會告訴你,忘了。

是的,這就是崔健,他厭倦甚至痛恨被當作精神標誌和文化符號。雖然二十年來他的形象幾乎沒有改變——一頂紅五星的帽子,一件中山裝,一把吉他

但在音樂上,他卻一直在追求創新,而且特別注重從傳統音樂中尋找靈感。如果非要說崔健的音樂生涯中有什麼是沒有改變的,那應該就是他一直都在改變。

崔健:80年代搖滾的引路人,當之無愧中國搖滾教父

1961年8月2日,崔健出生在一個朝鮮族家庭中,崔健的父親是一名專業的小號演奏者,母親則是朝鮮族舞蹈團的成員。在這樣的環境中,崔健從小就受到著藝術的薰陶。

在別人的眼中,崔健有著極高的文學天賦,但有趣的是,崔健一直自認為文字比較差,在他看來他主要靠“耳朵感知世界”。

崔健14歲開始學小號。一次家長會上,語文老師跟他父親說,別讓崔健練號了,在文學上發展更有前途。由於家裡沒有文學的氛圍,再加上擔心與文學為伴後可能會被派到農村上山下鄉,所以他們沒有采納老師的建議。

崔健一直堅持著跟著父親學習小號,20歲時,崔健已經成為知名的北京愛和管弦樂團專業小號手。

崔健:80年代搖滾的引路人,當之無愧中國搖滾教父

一直演奏古典小號的崔健,因為當時聽留學生帶進中國的磁帶,而瘋狂的迷戀上了搖滾樂。他接觸到了一些外國留學生,並通過他們聽到了Talking Heads、John Denver等人的磁帶,很快被搖滾樂這種深刻而豐富的表達形式迷住了。

他開始覺得自己並不屬於傳統而嚴肅的音樂,而對當時還不屬於這片土地的搖滾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所以他放下了小號拿起了吉他。

對於搖滾樂的創作,崔健從不單純的模仿國外的音樂,而是借用西方音樂的形式,引入中國民歌的旋律風格,唱出中國人自己的生活。

他還建立了和朋友一起建立了一隻自己的樂隊——“七合板樂隊”。這是中國第首支搖滾樂隊,只存在了時間不到一年,在1985年6月就被迫解散,但那個時候的崔健已經在北京的地下音樂圈小有名氣。

在自己的第一首搖滾歌曲中寫道:“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是的,就是那首後來被無數迷茫小青年高聲唱起的《不是我不明白》。

崔健:80年代搖滾的引路人,當之無愧中國搖滾教父

前期的積累讓崔健在1986年晚上的演出上一夜爆發,那個充滿了啟蒙色彩和理想主義情懷的夜晚,大家第一次認識了25歲的崔健,也是在那個夜晚,人們有幸目睹了中國搖滾樂的誕生。

但此後的崔健走得並不順利,他帶來的改變似乎並不被接受。面對這些阻力,他沒有想過放棄。

他堅持著推陳出新,一點一點地讓人們知道搖滾音樂並不是垃圾音樂,也不是玩搖滾的青年就是無所作為的混混。他帶著自己的搖滾精神,在一個時代向另一個時代轉變的過程中,透過從縫隙中照進的時代光芒,擺脫彷徨並且大聲吶喊。

1987年年初,崔健被北京交響樂團勸退,理由是:“不務正業,耽誤團裡的工作”。

一年後,“新時期10年金曲回顧”演唱會在北京舉行,崔健用一塊紅布蒙著雙眼上了臺,高唱:“那天是你用一塊紅布,矇住我雙眼也矇住了天,你問我看見了什麼,我說我看見了幸福

臺灣音樂製作人、魔巖唱片創始人張培仁回憶當時的場景:“當年我在遠處看著崔健眼蒙紅布吹著小號唱《一塊紅布》,扶著樹嚎啕大哭。

崔健:80年代搖滾的引路人,當之無愧中國搖滾教父

1990年,崔健“為亞運會集資系列義演”進行全國巡迴演唱會,但中途巡演被亞組委叫停,原因是:“怕活動人多的時候出現被壞人利用的情況,給亞運會抹黑”。

此後,崔健在北京的大型演出始終得不到批准,甚至還出現了“禁止上央視”之類的禁令。

1992年年底,崔健在北京展覽館辦了一場為期三天的大型演唱會,還是藉著“因為我的病就是沒感覺——為中國癌症基金會義演”的名義。

這是90年代的觀眾們最後一次在這個舞臺上看見他,此後長達12年的時間裡,他無法在北京舉行大型演出。

崔健:80年代搖滾的引路人,當之無愧中國搖滾教父

就在中的搖滾樂似乎將要全面騰飛,各種年輕搖滾樂隊意氣昂揚的時候,崔健的音樂再一次發生了轉變。

自《紅旗下的蛋》開始,崔健進一步弱化了作品的旋律感,繼而演化為一種完全靠力度推動的音樂。崔健的主題已從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麻木與抗爭轉向了哀樂與悲歡,傳唱度的降低自然大大影響了專輯的銷量,各種批判也都指向崔健,甚至有人說崔健已經“不在血性”,對於向來追求真實、忠於自己的崔健,註定再度成為一名孤獨的開路者。

進入21世紀,崔健的音樂活動有所減少,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其他領域,尤其是在電影圈。這樣巨大的轉變自然又是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崔健:80年代搖滾的引路人,當之無愧中國搖滾教父

他接連參與過幾部電影的製作,還成了《成都我愛你》等片的導演,也嘗試過打造“中國的伍德斯托克音樂節”。而他最受關注的項目,要數“真唱運動”。

崔健發起的“真唱簽名行動”在CD酒吧舉行,在宣讀了崔健等人共同起草的“真唱運動”宣言之後,約有200多人在保證真唱的一塊紅布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而當天,臺灣著名歌手羅大佑也專程趕來,在紅布上簽字,並向崔健表示致敬。

崔健:80年代搖滾的引路人,當之無愧中國搖滾教父

2005年,崔健終於發行了新專輯《給你一點顏色》,其中《藍色骨頭》在2013年拍成電影,由崔健親自執導。

說到顏色,這是崔健的作品裡面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他對顏色似乎有一種無法自拔的迷戀和探索精神,他曾經專門寫了一首《紅先生》來證明他的“心跳和腳步”。而且他自己也表示過自己最喜歡藍色,因為它象徵的是一種生命,也是一種召喚。

崔健:80年代搖滾的引路人,當之無愧中國搖滾教父

對於崔健來說,搖滾精神不一定非要表現在歌曲上面,只要能把自己的搖滾精神傳達給觀眾,無論什麼方式都是可以嘗試的。他自己知道搖滾是什麼,也知道自己想傳達的精神到底是什麼,所以方式就顯得不重要了。

在正在搖滾樂壇的路上,崔健走的每一步似乎都是一次改變,對於音樂風格的改變,對於自己角色身份的改變。但在明白人的眼中,崔健其實一直從未改變過,他一直都是那個講求自然和真實的崔健,他的歌曲也一直都是那樣,狂放不羈,充滿理想主義。

崔健:80年代搖滾的引路人,當之無愧中國搖滾教父

1986年的第一次演唱會,崔健唱給了“一無所有”的一代人: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

歷經三十多年,你是否還願意跟他一起走,如果他死不回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