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反清復明活動到底有多激烈?

明末清初的反清復明活動到底有多激烈?

籠統來說1683年隨著臺灣明鄭勢力的投降,反清復明活動才徹底平息。

具體來說大規模的反清復明活動應該截止到南明最後一帝永曆帝於1662年被吳三桂絞殺以後。中間18年南明與清軍在南方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

這個過程中是全國範圍內的反清復明,我們舉四個例子。北方的山西姜瓖反正、山東謝遷起義。南方的李定國兩蹶名王天下震動、鄭成功三次北伐。

山西姜瓖反正

姜瓖原是明朝大同總兵,清入關反後降清。為清廷出了不少力,後來因為清廷對於漢人將領的猜忌與打壓,姜瓖就聯絡了南明小朝廷開始了反正。

姜瓖在大同的反正響應了南方抗清行動。直接威脅了清廷在北京的安全,逼得當時清廷實際統治者多爾袞自入關以後第一次親征。可惜堅持了數月以後,被手下將領叛變襲殺而失敗。

山東謝遷起義

清廷實剃髮易服以後引起了當時人民的極大不滿,山東的謝遷開始了起義,一度勢如破竹佔領了淄川城,處決了主張剃髮易服的大漢奸孫之獬,謝遷領導的山東起義軍堅給了清廷沉重打擊,堅持了三年以後被殘酷鎮壓,但也響應了南方的抗清力量。

李定國

李定國原來是張獻忠義子,屬於農民起義軍,清軍入關以後張獻忠迎戰時戰死。李定國等人大西軍殘部在國家大義面前並沒有降清,開始與南明政權合作抗清。

李定國是明末的抗清名將,在抵禦清軍南下的過程中他經常以少勝多,1652年開始先後斬殺了定南王孔有德和派敬謹親王尼堪(努爾哈赤親孫子)。

兩蹶名王天下震動,創造了自明神宗萬曆年間努爾哈赤起兵以來最輝煌的戰績。甚至打的清廷都有劃江而治的想法,可惜最後因為孫可望的叛變,之前的輝煌戰果付諸東流。

鄭成功北伐

鄭成功收復臺灣是人人皆知,但他的三次北伐可能知道的人就少了。這位抗清名將為了恢復明室江山,先後進行了三次北伐。

第三次北伐甚至打到南京城下,光復明室有望,順治帝當時都驚慌失措先是想要御駕親征,後又想逃回東北老家。

可惜鄭成功被一時的勝利衝昏頭腦,相信了南京城內的清庭官員一月詭計約降,最後被南京城的清軍和趕來支援的清軍裡應外合而失敗。

明清革鼎並非是一次普通的改朝換代,而是一場民族戰爭。因為努爾哈赤在關外建立民族隔離性質的八旗,清入關以後又剃髮易服,使這場革鼎成為民族戰爭。

因為是民族戰爭,所以當時的抵抗之激烈前所未有,南方甚至大規模被屠城。因為南明小朝廷太過腐朽無能,錯過了很多次機會,半壁江山都沒有守住,所以失敗以後到了今天給人一種抵抗不激烈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