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復明”素來聲勢浩大,為何“反元復宋”的大旗,卻無人扛起?

反清復明"素來聲勢浩大,為何"反元復宋"的大旗,卻無人扛起?

在清代前期的很多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一個打著反清復明為旗號的反政府群體,比如鹿鼎記中的天地會。反清復明運動在清朝也算是屢見不鮮了,一直以來都活躍在政治舞臺上沒少給清朝皇帝上眼藥,這種思潮一直持續到民國時期,都又換了一波統治者了還在反清復明,這意志可不是一般的堅定啊。

“反清復明”素來聲勢浩大,為何“反元復宋”的大旗,卻無人扛起?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清朝可不是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同樣是被少數民族奪取江山的宋朝就為何沒人提反元復宋呢?其實在歷史上是有的,只不過聲勢並沒有反清復明浩大也沒有反清復明堅持的時間長。反元復宋活動中最出名的就是元朝末年的紅巾軍起義了。

“反清復明”素來聲勢浩大,為何“反元復宋”的大旗,卻無人扛起?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權,蒙古族在整個中原地區是有著絕對的地位的。蒙古統治者制定了很多政策都是針對漢族人的,很多漢族人滿腹經綸還有著豪情壯志,但卻因是蒙古人的天下而沒有得到重用,多數文人仕途受阻。文人階級與蒙古統治者的矛盾一直很深。而蒙古族在統治後期更是荒淫無道,貴族們利用特權對百姓肆意欺凌打壓,而統治者們也制定了相關政策提高了稅收。要是在風調雨順之年百姓或許尚且可以接受苛政,但是這幾年正趕上黃河水鬧洪災,很多百姓不僅顆粒無收還失去了家園顛沛流離。

“反清復明”素來聲勢浩大,為何“反元復宋”的大旗,卻無人扛起?

政府見此情況不但不撥款救濟反而加大稅收力度,百姓們活不下去了只能紛紛揭竿而起。這個民不聊生的時代常常就會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紅巾軍起義也是在這個時期爆發的。紅巾軍的首領劉福通在早年間就發動過一次以宗教為名的起義,但是由於消息敗露以失敗告終。經過上一次起義他吸取了很多教訓並且下定決心一定要推翻蒙古政權,在很久的準備中終於爆發了轟動全國的紅巾軍起義。

“反清復明”素來聲勢浩大,為何“反元復宋”的大旗,卻無人扛起?

劉福通是非常聰明的,他並沒有提出太明確的口號來起義,而是說以明鬥暗,暗指的就是元朝蒙古政權,很多不蒙古政權的百姓紛紛加入其中。紅巾軍的實力和影響越來越大百姓們似乎看到了推翻元朝的那一天,紅巾軍也不負眾望的攻下了很多城池。在公元1355年劉福通擁立韓山童的兒子為小明王,國號確立為大宋,歷史上稱這個政權為後宋。這股農民力量前後攻佔了元朝的大部分領土,明太祖朱元璋也趁勢而起,繼承了岳父的兵馬也迅速發展成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反清復明”素來聲勢浩大,為何“反元復宋”的大旗,卻無人扛起?

好景不長,紅巾軍內部發生了很嚴重的內亂,而蒙古族也加大了對紅巾軍的打擊力度紅巾軍漸漸招架不住。而劉福通也因為叛徒的出現命喪黃泉,中心領袖的逝世給了紅巾軍一個重大的打擊。朱元璋收留了無依無靠的明王順勢接管了他的部隊。不過小明王的下場也不太好,在朱元璋稱帝后就被秘密處置掉了。

“反清復明”素來聲勢浩大,為何“反元復宋”的大旗,卻無人扛起?

紅巾軍的一切努力都進入了朱元璋的腰包內,再加上朱元璋自己謀略過人幾年便起義成功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在進行起義時也多多少少打著反元復宋的名號。不過啊前朝大勢已去,想著匡復前朝的人內心一定都有著自己的小九九。就比如朱元璋,是推翻了元朝不過也沒有找到宋朝的老本家趙氏來繼承皇位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