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二十年,2018年感動了中國的苗農夫妻

在河南省洛陽偃師市山化鎮,提起八旬老人張運來、齊巧轉夫婦,很多人都敬佩地伸出大拇指。兩位老人用20年時間,把一座荒山建造成遠近聞名的“花果山”。

堅守二十年,2018年感動了中國的苗農夫妻

20年前,這裡竟是一片荒山,除了一些低矮的酸棗樹外,全是叢生的雜草。當時村裡決定把這片荒山承包出去,但沒人願意承包。已退休的張運來回老家探親,聽到這個消息後,就動了承包荒山的念頭。“‘放著清福不享,去承包荒山受那症幹啥?’村裡很多人這樣勸我,可我還是想承包。”張運來老人說。徵得兒女們同意後,老人和村裡簽了協議。從此,他和老伴天天在山上忙碌,修路、開荒、鋤草、平地、打井、種樹……

堅守二十年,2018年感動了中國的苗農夫妻

張運來老人說自己當過兵,1958年入黨,愛打少林拳。1992年退休至今不論冬夏,每天早晨5點準時到山上打拳,6點吃過早飯就和老伴一起在山上幹活。“俺承包的山形狀像盤旋而上的一條龍,後來我就把荒山起名叫盤龍寨。”老人說。

山頂有座古廟和6間磚瓦房,房南有一蓄水池,池西是一大片柏樹。齊巧轉說:“20多年前,村裡要把荒山包出去,但沒人願包。我徵求村幹部意見後決定在山上植樹造林,這樣才把老頭也拉來了。最開始,我和老伴修路開荒、植樹打井,最後通上電。”

堅守二十年,2018年感動了中國的苗農夫妻

堅守二十年,2018年感動了中國的苗農夫妻

山上缺水,風一刮能把山上的土刮透。2006年我們栽下100多棵杜仲和刺槐,天一直乾旱,每天我倆從山下兩個蓄水池裡挑幾十擔水上山澆樹。兩池水被擔幹,種的樹苗還沒成活,我倆傷心了很長時間。後來老伴說酸棗樹生命力旺盛,讓在酸棗樹上嫁接大棗。我先請來技術員,後因請人成本高,老伴找出上初中時的植物課本,開始琢磨自己學嫁接。”張運來說。

堅守二十年,2018年感動了中國的苗農夫妻

齊巧轉:“哪有好品種的嫁接棗芽,老頭就揹著乾糧到山東、河北、陝西求人,每次花幾百塊路費,像寶貝一樣請回來一些棗芽。每年農曆二月,老頭在前面把酸棗樹鋸掉,我後邊把根部樹皮剝開,把棗芽插進去,再捆綁好防止漏風進水。通過兩三年摸索,成活率達90%以上。嫁接好的棗樹到一人高,要用木棍分三次支撐,要不一颳風就把樹苗刮斷了。這在課本上沒有,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齊巧轉像小孩般咯咯笑:“真想不到,初中植物課上的嫁接知識,到老年時派上了用場。後來每年都要嫁接1700多棵棗樹。”說起嫁接成功的大棗品種她如數家珍:“山上有寶葫蘆棗、酥棗、珍珠棗、梨棗、冬棗、長錘棗、藥棗、小雪棗、嶺棗、龍鬚棗……這些棗俺一點兒都不賣,全讓觀光的來品嚐,讓村上和鎮敬老院的老人們吃。”

堅守二十年,2018年感動了中國的苗農夫妻

提起創業艱辛,背有點駝的齊巧轉說:“俺吃的是自己種的莊稼蔬菜,住的是座花果山。每當我看到這滿山的綠樹和果實,幹活渾身都是用不完的勁,一點兒也不覺得累。因為這裡是俺老兩口的精神家園,有俺後半生奮鬥的成果。要是在家生氣,一到山上啥氣都消了。”

堅守二十年,2018年感動了中國的苗農夫妻

堅守二十年,2018年感動了中國的苗農夫妻

寒來暑往,經過20多年辛勤播綠,如今這座山上種滿了柏樹、桐樹和各種果樹,小片平地上還種了莊稼和蔬菜。“鄉親們都誇我們,說我們把這荒山治理得像‘花果山’一樣。到了收穫的季節,滿山都能聞到香氣,村裡人都來吃新鮮。”張運來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