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原圖素材:製冷少女表情包

01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對應這一主題,今年各大博物館在宣傳策劃上也是大開腦洞、花樣百出。

國博、南博、浙博等七大博物館與抖音合作上演“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在短短的一分多鐘視頻裡,千年文物紛紛“復活”開始表演:

唐女俑跳起“千年拍灰舞”,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大禾人面方鼎展示“98K電眼”,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還有高喊“我們不紅,始皇不容”的秦兵馬俑嘻哈爆棚。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當下時尚熱門元素由文物來演繹,這樣新鮮又奇特的組合一下子抓住了人們的眼球。那兩天小夥伴們的朋友圈是不是都被這個H5刷屏了?

據悉,這款文物創意視頻在抖音的累計播放量已經突破1.18億。H5分享量超過550萬

看來這次博物館裡的文物們經過包裝推廣實實在在地“火”了一把!

當然,新嘗試也帶了不小的爭議: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還有網友認為:這是在惡搞文物,不正經!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其實這種爭議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之前一些網友為文物配上文字製成表情包使用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惡搞文物”質疑。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陽春白雪”的歷史怎麼能拿來當作“下里巴人”的娛樂消遣?用“戲精”去稱呼文物,怎麼想都不適合。這或許就是大部分反對者的心理。

02

博物館、文物、歷史在大眾的固有印象裡總是貼著

“嚴肅”“陳舊”“正經”、“無聊”的標籤。

也因為這些標籤將許多人擋在了博物館的門外。很多人對博物館不感興趣並不是因為博物館沒有魅力,而是缺少了解的機會。

為了撕掉這些標籤,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讓博物館迸發出新的生命力,文博人一直在努力。這次的文物創意抖音視頻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一方面可能是年輕人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較高,另一方面也是對博物館有著比較深入的瞭解,因為知道它的好,所以想讓更多的人知道。

隨著文博隊伍新鮮血液的不斷注入,博物館宣傳的多樣化,兼與時下流行的結合必然是以後的趨勢。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故宮《十二美人圖》動畫

03

但與時尚結合,必然也應有其底線與目的。這個目的,絕不應該僅僅是提供一些笑料而已。

因此這也引人去思考:選擇什麼樣的新方式才是合適的?話題熱度有了,又能達到多少實際效果?

還是以此次的抖音事件為例:

除了“文物戲精大會”,抖音APP上還發起了#嗯~奇妙博物館#話題,這些博物館也在抖音APP上正式入駐,與用戶互動。看來是要將這股博物館與抖音聯合的熱潮繼續延續下去。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雖然抖音這種形式現下比較熱門,但是本身也存在著諸多爭議,所以也有網友質疑用這種方式來宣傳博物館,究竟是推廣了博物館?還是推廣了抖音?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這樣有趣熱鬧的視頻和互動畢竟只是一種宣傳方式,當這些因為好玩新奇的人走進博物館時,他們是否能夠接受網絡宣傳與現實環境的落差,靜下心來聆聽文物真正的故事?

嘻嘻哈哈的“戲精”表演之後,文物的本體信息又傳遞了多少?陣仗弄得挺大,但是卻草草收場,譭譽參半,這樣消費博物館真的值得嗎?

同樣是文物創意視頻,《如果國寶會說話》也打破慣例,不走尋常路,卻幾乎收穫了全好評。

文物戲精大會:合作共贏還是譁眾取寵?

為什麼這兩個案例獲得的評價差別如此之大,一位網友的回答一針見血:

“在這樣一部文物紀錄片裡,雖有迎合當下的趨勢和改變,卻沒有丟掉製作一部紀錄片本來的初心,雅俗共賞卻也別具一格,厚重的歷史文明躍然於眼前,觸手可及。於是乎,我們真的堅信,文明有脈動,萬物有靈犀。”

沒錯,既要迎合當下趨勢,但也要保留初心,雅俗而不媚俗,以文物自身之美吸引真正的愛好者,這或許才是博物館宣傳永遠不能喪失的底線。

畢竟對於博物館來說,吸引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是目標,而使觀眾理解、領悟文物身上的歷史底蘊和文化藝術價值才是目的。

與時尚的結合,應該是敲門磚,卻不應成為目的地。

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