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品战略》?很遗憾这可能是错的

《爆品战略》?很遗憾这可能是错的

看了金错刀《爆品战略》这本书,比较失望。
这本书大多的例子都跟小米有关,可能是因为作者作为小米特约专家,对小米的情况比较了解吧。但是这两年看小米的发展,可以发现,爆品战略研究这么深的公司,似乎并没有继续让他的手机款式爆发下去,纷纷被竞争对手超越过去了。
难道是因为对手的爆品战略做得更好?显然不是。我觉得爆品战略可能本身就是一个伪战略

  1. 爆品的定义很模糊
    作者似乎只是模糊的抓到了一个爆品的概念,但什么是爆品呢?
    书中取了不少小米生态链产品的例子,但像这些插线板,充电器的爆品例子里,作者列举生产者花费数年的时间,打造这些产品的金属外壳,但这些外壳就是爆品的内涵吗?一个产品的爆品的概念中,是外观重要还是功能重要呢?打造一个产品的精致外观满,就做到了爆品吗?
    其实作者并没有表达清楚,也没有给爆品的内涵设定任何界限。似乎只要生产者花尽心思,设计一个漂亮的外壳,就可以取得爆品销量。这种利用实际销量进行反推的推断,实在不能让人信服。


    他并没有解释,假如这些产品不是小米生态链,而是一个我们从没有听到过的牌子,那么还有没有可能取得这样好的销量。我想这可能不大会,因为毕竟这些产品从小米这里获得了可观的流量,并得到了小米品牌的背书,才有可能获得大卖。
    假如只是一个普通的品牌,努力做到了爆品,但却已经没有钱去做广告的话;或者仅仅是一个70分的产品,有机会应用小米的超级粉丝流量进行传播,结果可能并没有什么不同。

  2. 所谓爆品只不过是产品的一个特性。
    用产品的特性来涵盖运营、销售、质量、供应链、渠道所有必要的组成部分,实在十分牵强,让人不能信服。
    就像上面所举的例子,小米生态链产品大量依靠小米粉丝的流量进行曝光,假如没有这些流量红利的话,仅仅想依靠金属外壳、超低价格,就能在,市场占有率上排名遥遥领先,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作为一个产品人,不要梦想只花心思做成一个爆品,就可以轻松的笃定的引爆市场需求。产品虽然是一个基础,但仅仅有产品,离热卖还差得远。

  3. 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做到爆品
    我认为任何一个有理想的生产者,都不想让自己的产品过于同质化。但是差异化哪有那么简单。
    小米这两年手机销量的衰退,和同行的崛起,证明像手机这样的产品,想要长时期做到差异化,并不被同行赶上和模仿,是极难的。这都不仅仅是花费些力气和心思,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另外多个竞争对手,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特色的时候,那么其实人人都是爆品,但在一个存量有限的市场上,又不可能大家全部大卖,这就反面证明了,爆品特征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银弹。
    另外在产品上,有复杂决策产品,还有简单决策产品,人们对于产品爆点的关注并不相同。所谓爆点,可能并不是人们选择产品的主要依据。


书中还煞有其事总结了很多法则,什么影响力法则、尖叫法则等等,感觉不仅起的名字很随意,而且内涵也很模糊。从这些法则里面,看不出有什么强归纳性。感觉这些法则就像是硬凑在一起,仅仅是为了佐证作者的定论。这种硬凑规则,并没有事实佐证,也没有严密论证过的方法论,在我看来价值十分有限。因为你既不可以确信这些方法论是正确的,也完全不能用这些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