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塘洋樓:窺視海陸豐革命史的窗口

昂塘洋樓:窺視海陸豐革命史的窗口

昂塘洋樓:窺視海陸豐革命史的窗口

在汕尾地區,最早最大型的一座鋼筋水泥結構建築物,當數陸河昂塘大洋樓。昂塘大洋樓位於陸河縣河口鎮昂塘村,地處陸河縣三大河流南溪、北溪、螺溪的匯聚口,西依螺河,東倚陸(陸豐)五(五雲)公路,是陸河縣與外界水陸交通的咽喉。解放前,全村人口有600多,但以有一座偌大的洋樓,而成為惠州以至粵東地區的一個很有名氣的小山村。

益生堂與時雍樓

關於昂塘大洋樓的歷史,得從益生堂說起。清末民國時期,陸豐縣河口鄉有一個商業界很有名氣的人物,他就是昂塘村的葉土桂先生。葉土桂從小便有超人的生意頭腦,他最初在陸豐縣大安墟開藥材店兼行醫,並將店號取名為益生堂。由於經營得法,生意日益昌隆,後來將生意傳給其侄。經過數十年的奮鬥,益生堂終於將生意擴展到河田、河婆(今揭西縣河婆鎮)、東海、惠州、香港等地,還在新加坡馬六甲開辦橡膠廠、皮鞋廠,成為清末民初陸豐工商界的鉅子。

昂塘洋樓:窺視海陸豐革命史的窗口

益生堂有了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力,於是從1905年開始,益生堂主人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在昂塘村內建造了一幢大洋樓,當時叫做時雍樓,大門左右對聯曰:“時會同新創,雍熙擠太和。”後來便以昂塘村取名,稱為“昂塘洋樓”。大樓雄偉壯觀、設計奇特,讓人歎為觀止。據說當時建築這幢大洋樓所使用的鋼筋、水泥、瓷磚等材料還都是從法國購進的。

昂塘洋樓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有99個房間,分主樓與附樓兩大部分。主樓高兩層,供安居住房用;附樓一層設計,作廚房進餐之用。主樓大約佔地2000平方米,附樓大約佔地500平方米。外牆由鋼筋、水泥灌石砌而成的,牆上浮雕著一個一個大小一致的長方形,內雕花紋,長方形的長約為30釐米,寬大約為15釐米,這些規則的長方形拼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洋樓的外大門,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面積大約有700平方米的天井,天井前邊便是一幢高兩層的時雍樓。一樓大門的門眉題寫著“親睦堂”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兩旁走廊分立四根造型精緻的水泥柱,這些水泥的外型都呈四稜柱狀,但是其四周外稜已經磨成圓弧狀,四個面內分別雕刻有花紋,並且有漂亮的陶瓷鑲嵌其上,色豔如新;左右走廊呈對稱,成為大樓的左右兩伸手,左右兩伸手各設有四個小門,內有房間,伸手末端有螺旋狀扶手樓梯,可直上二樓;左右兩伸手有一對應門眉,其上分題“蘭馨”與“苞竹”,作品茶和閒聊之室,似古人單獨的書房。

進入一樓大門後,又分前廳、天井和後廳。前廳約佔地30平方米,兩旁各有兩個小房門相對,這個小天井也是露天的,面積大約有40平方米,天井邊緣均勻地立著八根四稜柱,形狀、結構與走廊外的柱子相似。後廳約佔地40平方米,左右各建造有走廊,走廊的同一側設有兩個小門,內有連通的房間,並且有樓巷與左右伸手樓分別貫通。

天井左側有一樓梯,樓梯的寬大約有2米,經過兩次拐彎後方到達二樓。樓梯下面設有防襲洞,內可容數人,藏身其中,可隨時對攻佔二樓的敵人進行襲擊。二樓的結構與一樓的結構基本相同,從二樓登上樓頂的樓梯設在主體樓的左側。

二樓的大門眉題著“時雍樓”三個大字,大門兩旁有一幅對聯,雖然有些字體已經模糊不清,但是依稀可以辨認出來,即“時會同新創,雍熙擠太和”。二樓陽臺上建有半圓形的拱門,下有扶手欄杆。兩伸手主房門分別眉題“馥柱”與“茂松”。一樓、二樓的天花板都雕刻有美麗的花紋,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由二樓上樓頂的樓梯寬度非常小,只容一個人一個人通過。據介紹,當時那樣設計的目的是當有外敵侵入到二樓時,屋裡住的人可立時退上樓頂,而敵人再追上來時,因為樓梯窄小,敵人只好一個接一個上,所以比較容易對付,起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功用。

樓頂四周都有水泥鋼筋砌成的防護屏,它的高大約1.2米,每隔數米設計有一個掃描眼,其半徑約為1.5釐米。原來,這些掃描眼在守樓者守樓時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守樓者可以通過掃描眼向樓下的人射擊,而樓外的人向樓頂開槍時絲毫起不了作用,因此,可以這麼說,昂塘洋樓是一所易守難攻的大樓,或許,這正是它的巧妙所在。以至在革命戰爭時期,昂塘洋樓一度成為國民黨、反動派的堡壘。

血與火的洗禮

1927年11月的時候,陸豐縣境內有兩股反革命武裝,一股是海豐的戴可雄帶領的保安隊逃入碣石城,一股是楊作梅帶領的保安隊在陸豐西北地區流竄。同月,楊作梅率部進入昂塘,與昂塘民團頭子葉少乾聯合,憑藉昂塘洋樓與炮樓與農軍對抗。中共東江特委執行省委向惠州發展的指示,為解除後顧之憂,必須消滅楊作梅,拔掉昂塘這個封建堡壘。於是專門成立了“攻打楊作梅委員會”,派出紅二師一個營和陸豐工農革命軍團協助河口農軍、農民,組成數千人的隊伍,合力攻打昂塘。

昂塘洋樓:窺視海陸豐革命史的窗口

12月24日,原中共東江特委給省委的報告敘述了這次戰鬥的經過。摘錄如下:“……我軍16日拂曉協同農軍、農民向河口進攻,先奪回河口圩,敵人退入昂塘,……我軍衝入昂塘。敵人及居民千餘人跑入炮臺,樓內,用水機關槍向我掃射,我們略有損失。農民更表現其勇敢與能幹,他們一面先殺人,再搶物,後燒屋……敵困守洋樓3天。居民及士兵皆要投降,而楊不讓,遂步步設防,向士兵收回好槍換與粉槍,更引起士兵反感。楊自知難以支持,後於19日晚帶了10餘人逃出樓外,被我步哨打死八九人,楊僅以身免。次日敵軍在樓內士兵即收繳保安隊槍械投降我們,先後取步槍百餘支,好槍有三四十支,水機關槍兩挺,在炮樓內捕殺10餘人,保安隊皆槍決。居民則由農民去認領,認為反動者即槍決(大概除了小孩以外是大殺特殺的了),投降士兵優待之。” (《海陸豐革命資料》第二輯,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昂塘洋樓:窺視海陸豐革命史的窗口

這一役紅軍犧牲30餘人,昂塘民團頭子葉少乾本人及其家屬被殺20餘人,被俘失蹤8人,村民被誤殺近百人外鄉親友及保安隊被殺200多人,總數達300多人。當時全村到處是斷垣殘壁,瓦片遍地。唯昂塘大洋樓是鋼筋水泥結構,柴火焚燒無力,而能獨存。楊作梅保安隊消滅了,當時與上砂、碣石共稱三個著名封建反動堡壘之一的昂塘也徹底覆滅了。這一年剛好是舊曆“丁卯”年,所以人們稱這一歷史事件為“丁卯年破鄉”。

在辛亥革命前夕,昂塘益生堂弟子葉厚菴與同村青年葉子強、葉唐生等發動同村及河口塘背等村青年數十人,組成一支民軍,響應武昌起義,與其他幾支民軍一起,推翻晚清在陸豐的統治。此後不久,此支部隊編入陳炯明的粵軍。葉厚菴屢立戰功,被授予陸軍步兵上校軍銜,後來由於不滿陳炯明背叛孫中山,1923年被謀殺,時年36歲。(《陸豐地下戰線》,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年版)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昂塘大洋樓也遭到破壞,但是由於它的主體是鋼筋水泥構造,所以損破的程度不大。70至80年代,在昂塘洋樓裡先後開設過一、二年級的小學班,以後又做過臨時的生產隊隊管等。昂塘洋樓至今還完好地存在著,它見證了一世紀以來的歷史。

昂塘洋樓:窺視海陸豐革命史的窗口

來源|網絡

昂塘洋樓:窺視海陸豐革命史的窗口

每天為你提供汕尾最前線的旅遊動態資訊,當地旅遊介紹

景區攻略、人文習俗、特色美食、旅遊視頻 !隨時查看!

-----

騰途旅遊—是你遊汕尾必備的旅遊指南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