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億“賣身”全票通過 奇瑞的活路 神祕的混改和大哥

200億“賣身”全票通過 奇瑞的活路 神秘的混改和大哥

曾經的中國汽車品牌一哥,一旦退位,似乎日子過得都不是太好。關於奇瑞的新聞,新車動靜不大,但出售、兼併等等的消息卻滿天飛。

奇瑞賣身的傳言由來已久,汽車行業工作者幾乎都知道奇瑞面臨一個大問題,缺錢。

先是“奇瑞打包整體出售”,到官方闢謠“奇瑞並無整體出售計劃”,再到寶能集團擬出資250億元入股奇瑞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怒斥“胡說八道”。

不過,該發生的都會發生,奇瑞“售出”終於坐實。

2018年5月29日下午,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蕪湖召開職工代表大會,以不記名投票形式,全票通過了關於奇瑞汽車股權轉讓的決議,奇瑞擬以不低於200億元現金注入方式引入外來投資者,以增資擴股形式入股奇瑞汽車。

面臨缺錢和業績持續下滑的奇瑞

誕生於1997年的奇瑞,已走過21年的路。昔日先行一步的奇瑞,正是看到了中國汽車行業的巨大潛能,經過多年的發展,也曾獲得“民族品牌霸主”的美譽。

根據2017年奇瑞的財報顯示,全年的整體銷量為68萬輛,旗下奇瑞汽車(包含新能源)、觀致、凱翼和奇瑞捷豹路虎等乘用車品牌銷量分別為41.8萬、1.5萬、4.3萬和8.4萬輛。當初“確保90萬輛、爭取100萬輛”目標,只完成了不到七成。

200億“賣身”全票通過 奇瑞的活路 神秘的混改和大哥

除了銷量未完成目標,奇瑞在乘用車市場中的份額也處在下滑階段,2017年奇瑞汽車所佔市場份額為2.28%,同比下滑0.21%,銷量上也只能排在自主品牌的第六位,營收方面294.71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0.59%,營業利潤為虧損3764萬元,淨利潤為2.64億元。

在昨天奇瑞職工代表大會召開之前,被炒得最沸沸揚揚的消息是寶能集團要出資250億-270億,以增資擴股形式入股奇瑞汽車,併成為第一大股東,奇瑞汽車也將由國有控股企業轉變為私有股份制企業。

在否認寶能入主的同時,奇瑞也表示公司是一家國有控股企業,任何資本的進入都需要奇瑞汽車公開掛牌進行產權交易,並經有關部門審批同意。

根據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奇瑞汽車對奇瑞控股及其子公司的應收賬款達到159.23億元,同比減少7.26%。其中,對奇瑞控股的應收賬款為112億元,同比下降7.80%。相比於2016年,奇瑞的這兩項數據為171.70 億元和121.47 億元,說明奇瑞控股對奇瑞汽車的欠款大部分仍未能得到解決。

奇瑞汽車2017年的短期負債合計為404.95億元,非流動負債達到218.88億元,負債總計達到623.82億元,比2016年底的581.20億元增加7.33%。經營性現金流從34.03億元減少到-31.22億元,說明奇瑞汽車正面臨高昂債務負擔,主營業務亦承壓。

究其原因:

200億“賣身”全票通過 奇瑞的活路 神秘的混改和大哥

奇瑞,昔日公認的國內汽車自主品牌“一哥”,其QQ、風雲等車型更是稱霸過中國的公路,但與此同時,奇瑞這個品牌似乎也與“低端低價”劃上了等號。2008年,按理說正是奇瑞勢頭正猛的時候,一口氣出29款新車,這一策略完全把圈內圈外人搞得一頭霧水。

再者,就是奇瑞的人事變動,平均15個月就會換1個營銷總經理,直接導致無法形成系統性的營銷方向以及品牌定位。

壓力之下的“全票通過”

有消息稱,此次職工代表大會上還透露出一個信號(只是消息),“奇瑞計劃出讓其歸屬的51%的股權”,這意味著奇瑞要放棄控股權。重組,也就意味著巨大的人事變動和重新磨合。

最終的入股金額以及估值,會最終形成奇瑞能否繼續擁有控股權,當然,這背後,還有蕪湖市的“一票否決權”。但,從目前消息看來,奇瑞似乎已經做好了放棄控股權的準備。

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在內部高層會議上明確指出“穩住基層,中高層人員部分不動”。事實上,這也是投資方進入奇瑞提出的要求。

200億“賣身”全票通過 奇瑞的活路 神秘的混改和大哥

全票通過,這四個字,實際上令人驚訝。但仔細分析,一方面可以判斷為,奇瑞基層人員工資水平在蕪湖當地都不算高,5月29日能全票通過也是因為基層人員得到漲工資的承諾。

另一方面,雖然職工代表大會只是形式,但員工確實期望看到一個新的奇瑞誕生。

穩住基層,中高層人員部分不動,後半句,換句話說甚至可以理解成會大動。參考觀致,原班高管團隊的集體“下課”,一旦奇瑞放棄控股權,高管團隊的換血在所難免。

5月30日,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趙煥發朋友圈證實了其離職的消息,目前業內盛傳奇瑞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營銷公司總經理賈亞權也將離開奇瑞。

200億“賣身”全票通過 奇瑞的活路 神秘的混改和大哥

混改大幕掀起 背後或有神秘大哥

什麼是混改?國企改革已刻不容緩。1994年初,國家經貿委等9個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對上海、天津、瀋陽等16個重要工業城市的國企財務狀況做調查,結果顯示虧損面已達52.2%。

儘管產權改革始終在收與放、進與退的兩難之間苦苦摸索,但大部分優質國有企業後續均按照公司法進行改制,許多還登陸資本市場。

國資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包含98家中央企業集團公司,基本上完成了公司制改制。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企業引進各類社會資本實現了混合所有制。

奇瑞並不是看不到自身的問題,“混改”也許是一條出路,這也是為什麼從去年開始就不停有消息傳出奇瑞要引入戰略投資者,對於資金缺口越來越大、財務狀況不是很好的奇瑞來說,有人“輸血”未嘗不是件好事。

奇瑞在眾多自主品牌中已經沒有什麼優勢可言了,此時進行混改,最終效果如何,還要看決策層的能力和執行力。

背後神秘的大哥,會是誰?

寶能,撲朔迷離,此前有報道稱,寶能確實參與了收購奇瑞的談判,公司董事長姚振華和奇瑞汽車掌門人尹同躍談了幾次,和蕪湖也談了幾次。但,目前表述出另一種聲音,“寶能不太願意收購奇瑞”,只想安安心心做好觀致。

五糧液,可能性也不大,作為緋聞對象之一,資金實力足夠的五糧液,奇瑞其實並不是優質併購或投資標的。同時“五糧液是四川省特大型國有企業,這樣級別的交易肯定還要看四川省、宜賓市兩級的意見。”

據悉,除了寶能之外,復星集團也參與了奇瑞股權競購,其他投資人還有鼎輝投資和正道集團的董事會主席仰融等等,當然不排除還有大哥藏在暗處。最終的結果,也許會讓所有人都驚訝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