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層做信訪湯陰縣信訪局複查辦主任陳可:為民陳詞 大有可為

陳可同志年未三十,從事信訪工作卻已經整整6個年頭了,是信訪戰線名副其實的一個“老兵”。她默默無聞,從沒有做出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就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體現出她的與眾不同之處。她不僅是領導的好下屬,單位的好同事,更是群眾心中的好心人。

“好下屬”

在領導眼中,她是個好下屬。2008年7月,陳可同志以法律專業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招錄到群信部工作。正值全國上下開展縣委書記大接訪活動,根據單位統一安排,陳可來到接訪室工作。那一年,群眾來縣上訪非常多,時常是早上5點就在門外等候,晚上8點之後才會慢慢散去,有時甚至更晚。夏日炎炎,室內悶熱異常,一時間哭聲、罵聲、埋怨聲充塞了整個空間。作為一名剛剛參加工作的女同志,獨自一人在處在信訪群眾的“包圍”之中,工作難度可想而知。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她被群眾指著鼻子罵過,被群眾拉著褲腳哭過,也讓群眾拍著桌子鬧過。說沒有委屈是假話,沒有煩躁也是假話,但陳可同志總是忍住眼淚,用笑臉面對群眾。2009年10月的一天,當一位群眾因為不理解,有怨氣,對陳可同志大罵出口的時候,她第一次哭了。領導看到她心情不好,就讓到會議室去休息一會兒。但她拒絕了,她知道再苦再累都是自己應該做到的事,都是自己份內的責任。五年間,陳可同志在接訪、辦信、複查一線,接訪過的群眾幾千人,辦理的信件數百件,複查的案件數十起,沒有出現過一次紕漏和差錯。工作雖然在不斷變化,但每一次都被領導放在重要崗位。因為領導對她放心,她是領導的好下屬。

我在基層做信訪湯陰縣信訪局複查辦主任陳可:為民陳詞 大有可為

“好同事”

陳可同志在單位是出了名的熱心人。無論是誰有工作上的問題還是生活中的困難,她都願意去幫上一把。網上上登記案件辦理情況,程序很複雜,一個案件常常需要輸入半個小時。這時候,科室的一個女同志有急事需要請假三天,但市局裡要求兩天內輸入完畢的21起案件還得加緊完成。看著著急的同事,陳可主動把工作承擔了起來,一直忙到凌晨四點才把工作幹完,由於登記的程序嚴謹、輸入的內容翔實,還受到了市局領導的表揚。在接訪室工作期間,陳可同志除了要負責日常接訪之外,還要承擔數據統計、報表整理、案件審查等多項工作。11年5月,科室的一個同事到外地培訓,使原來就任務繁重的她更是忙得不可開交。但她依然“輕鬆”地對同事說,你放心走,你的工作交給我就放心吧。她就是這樣一個人,從不喊苦叫累,對同事永遠都充滿著熱情。她經常說,既然在一個單位工作,就應該是一家人,工作、生活中有什麼困難,同事之間就要互幫互助,這樣我們這個“大家庭”才能更加美好。

我在基層做信訪湯陰縣信訪局複查辦主任陳可:為民陳詞 大有可為

“好乾部”

在群眾心中她是個好乾部。陳可同志經常說,作為一名信訪幹部就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場講話,就要為群眾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因為,群眾的眼裡咱們就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肩上扛著是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的重任。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09年的一個冬日,陳可同志忙完一天的工作準備回家時,天已經昏暗了下來,冬風凜冽,寒冷刺骨。這時她發現信訪群眾鄭某蜷縮在接訪室的臺階上。當她得知鄭某家住的很遠,已經錯過了回家的公交車,準備在接訪室的雨簷下度過一夜時,陳可同志的眼淚流了下來。她不顧鄭某的反對,拉著她到門口飯店吃了飯,又塞給鄭某20元錢,讓她打車回家。錢雖然不多,但陳可同志的形象卻在這一刻更加高大了起來。5年間,炎熱的夏天她為群眾反映的問題而來回奔走,冬日裡她親自跑到問題屬地去調查,她每時每刻都在為群眾的事而忙碌,卻常常似乎“忘記”了家中嗷嗷待哺的女兒,“忘記”了需要時常加夜班的丈夫,無怨無悔地走在為民陳詞、為民服務的路上。

我在基層做信訪湯陰縣信訪局複查辦主任陳可:為民陳詞 大有可為

她並不是什麼英雄,也沒有得過什麼模範,準確的說她是一個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