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認識的嗎?

諸暨籍院士(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共計14人

5月30日是第二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我們諸暨出過多位科學家,在不同領域做出過重大貢獻。

根據諸暨市科協最新統計資料,目前諸暨籍院士(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共計14人,其中7人已故,在縣級市的體量中,可謂泱泱大觀。他們每一個人在工業自動化、航天、石油、農業等等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

自豪!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认识的吗?

趙忠堯

趙忠堯(1902-1998),暨陽街道人。

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物理的鼻祖,中國核事業的先驅之一。

自豪!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认识的吗?

金善寶

金善寶(1895-1997),楓橋鎮石峽口人。

中國農業教育家、農學家和小麥專家,中國現代小麥科學主要奠基人。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

自豪!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认识的吗?

金嶽霖

金嶽霖(1895-1984),祖籍大唐鎮,生於湖南長沙。

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是最早把西方現代邏輯系統地介紹到中國的邏輯學家之一。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學部委員。

自豪!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认识的吗?

斯行健

斯行健(1901-1964),東白湖鎮斯宅村人。古植物學家、地層學家。

中國第一位古植物學博士,中國古植物學和陸相地層研究的奠基人。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質學部委員。

自豪!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认识的吗?

吳中倫

吳中倫(1913-1995),楓橋鎮東畈村人。

著名森林生態學家、森林地理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

自豪!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认识的吗?

毛漢禮

毛漢禮(1919-1988),趙家毛家園村人。

物理海洋學家,中國海洋物理科學主要奠基人之一。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學部委員。

自豪!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认识的吗?

胡濟民

胡濟民(1919-1998),原籍諸暨,出生江蘇如皋。

理論核物理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物理學部)。

健在的7名院士是:

自豪!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认识的吗?

袁道先

袁道先(1933-),浣東街道雙橋村人,岩溶地質學家,著名水文地質學專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部)。

1952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南京礦專。1958年後,先後歷任山東、雲南、廣西地質局水文地質大隊和重慶南江水文地質大隊技術負責人、總工程師和原地礦部岩溶地質研究所所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任聯合國國際岩溶研究中心(IKRC) 主任,中國第四紀研究會副主席,中國地質學會岩溶專業委員會主任,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大學岩溶環境與石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長。

自豪!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认识的吗?

徐承恩

徐承恩 (1927- ),應店街紫閬人。石油煉製專家,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歷任北京石油設計院工程師、副總工程師、副院長、院長等職。1989年被國家建設部授予首批“中國工程建設設計大師”的稱號,1990年被中國石化公司授予“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和管理專家”稱號。

長期從事煉油廠的工程設計工作。曾先後參加設計和主持審核過國內燕山石化公司煉油廠、福建煉油廠等六個大型煉廠和二個援外煉油廠的工程設計工作,取得了良好業績;參加過原石油部和中國石化總公司組織的多次煉油工藝技術攻關工作,在尿素脫蠟、分子篩脫蠟、常壓渣油催化裂化、甲基叔丁基醚合成以及煉油廠的節能技術改造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自豪!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认识的吗?

孫優賢

孫優賢(1940- ),直埠鎮孫郭村人。工業自動化專家。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1959年考入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82年晉升為副教授;1984年獲德國洪堡研究獎學金,赴德國斯圖加特大學進修;1988年晉升為教授;1991年晉升為博士生導師。現任浙江大學工業控制研究所所長,工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自動化委員會主任,浙江省自動化學會理事長。曾任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製漿造紙委員會副主席。

在現代控制工程領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領導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創造性地解決了製漿、造紙、生物化工等大型生產線計算機控制系統軟件總體設計中的重大關鍵技術。

自豪!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认识的吗?

周立偉

周立偉(1932- ),祖籍五洩藏綠村人,生於上海。電子光學與光電子成像技術專家、寬束電子光學理論的開拓者與奠基者。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1997年被俄羅斯薩瑪拉國立航天大學授予名譽博士稱號,2000年當選俄羅斯聯邦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首席專家、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博士後管委會專家組成員。1984年和1996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和"全國兵器工業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自豪!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认识的吗?

何毓琦

何毓琦(1934-),祖籍趙家花明泉村,生於上海。美籍自動控制專家。2000年6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1953和1955年分別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學士和碩士學位,1958-196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獲得應用數學博士學位。其後一直在哈佛大學應用科學系任教,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

長期從事系統控制科學及工程應用研究,在最優控制、微分對策、團隊論、離散事件動態系統和智能系統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是動態系統現代控制理論的創導者之一。何毓琦博士長期致力於祖國大陸的科研發展,培養了多名中國學生,2001年受聘清華大學講座教授。

自豪!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认识的吗?

孟執中

孟執中(1934-),應店街鎮十二都村人。中國氣象衛星專家。“風雲一號”、“風雲三號”衛星總設計師。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1997年被授予俄羅斯導航科學院外籍院士。任上海航天局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員。

1956年華南工學院電訊系本科畢業後至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工作。1958年起曾在蘇聯科學院自動學及遠動學研究所進修兩年。1979年起主持我國第一顆“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的研製。1988年、1990年“風雲一號”A、B星二次發射成功,使我國成為繼美、蘇後第三個研製成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1999年5月“風雲一號”C星發射成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星至今還在正常運行。2002年5月15日,“風雲一號”D星成功發射,運行良好。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和多項省部級科技獎。2002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自豪!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认识的吗?

徐國良

徐國良(1965-),璜山鎮刀鞘塢村人。2015年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現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1981.9-1985.7:浙江大學(原杭州大學)生物系,學士;1985.9-1989.8:中國科學院遺傳所,碩士;1989.9-1993.3:德國馬普分子遺 傳學研究所,博士;1993.3-1994.7:德國馬普分子遺傳學研究所,博士後;1994.8-1995.9:新加坡國立大學生命科學中心,實驗室主任;1995.1-2000.3: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遺傳發育系,博士後;2000.4-2001.7: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系,博士後;2001.8-2006.7:任中國科學院與德國馬普學會國際合作青年科學家小組組長,2002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並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近年主要從事動物發育(包括胚胎與成體幹細胞分化)過程中DNA甲基化及組蛋白修飾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理的研究。

除了這一干享譽中外的院士以外,諸暨還有一大批走在科技前沿,為諸暨做貢獻的一批企業家。

自豪!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认识的吗?

舒英鋼

舒英鋼出生於金華湯溪,歷經兩年知青下鄉,1982年大學畢業分配進入諸暨機床廠從事技術工作。1993年,舒英鋼調任浙江電除塵器總廠(菲達前身)黨委書記、廠長,從此開始了長達25年的菲達“一把手”生涯。

舒英鋼先後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傑出貢獻獎、浙江省特級專家、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省勞動模範、省優秀共產黨員、紹興市首批高級專家、紹興市首批科學技術獎重大貢獻獎、紹興市市長獎、電除塵國際名人獎等。

自豪!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认识的吗?

馮永才

馮永才今年46歲,從事甘薯種植已有十多年了,是名副其實的“甘薯哥”。

他主持的烤甘薯生產技術工藝獲中國創意林業產品銀獎、研發的手工甘薯片獲全國甘薯擂臺賽季軍;2016 年綠康企業有幸入選 G20 峰會食材供應商,綠康甘薯擺上了G20 杭州峰會的餐桌上,綠康公司獲得了 “G20 杭州峰會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7年“五一”節,馮永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是浙江省農業線唯一獲此殊榮者。“甘薯哥”馮永才憑著他對農業的熱愛,在小小甘薯事業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自豪!诸暨籍院士共有14人,有你认识的吗?

李柳萌

李柳萌,浙江世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諸暨市國偉禽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2008年的禽流感令李柳萌父親李國偉的養鴨場損失慘重,李柳萌辭去工作,返回家鄉接管鴨場,1985年出生的他成為了一名日日夜夜與鴨子打交道的地道農民。他改變以往傳統養殖道路,開始引進基因育種技術,通過給鴨子做分子標記和基因測序,將決定產蛋性能的基因挑出來,不斷培育強化,最終產生一種全新品種“國紹一號蛋鴨配套系”。先後參與蛋鴨新品種培育、蛋鴨離地平養技術等,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成績突出,在為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的同時,為整個蛋鴨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李柳萌以“中烏生命科學研究院”為支點,進一步打造成面向“一帶一路”的中歐科技成果產業化中心,吸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頂級科研人才及項目到諸暨落戶發展,逐步形成科研、產業雙高地。他不斷拓寬創新渠道,充分利用外智,同時通過合作研究,不斷提升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