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解读】“鲍师傅”维权 李鬼多过李逵

“排队买鲍师傅”成了街头一景,朋友圈、微博也一度被排队的火爆场面刷屏,随着“鲍师傅”的逐渐走红,“鲍师傅”商标商标抢注情况越来越严重。近日,屡被山寨门店困扰的“鲍师傅”启动维权。

【大数据解读】“鲍师傅”维权 李鬼多过李逵

鲍才胜餐饮公司在2013年注册获得“鲍师傅”商标,用于经营糕点、面包等商品。店铺均为直营方式,在京数量为14家,全国共有26家。但是,仅北京地区就有200余家“鲍师傅”名称的门店,所售糕点品种、样式及外包装均十分近似,让人难辨真假。

【大数据解读】“鲍师傅”维权 李鬼多过李逵

据复兴新媒体中心全国社情民意、舆情监测系统监测显示,从3月15日到3月19日,共监测到相关报道1411篇。

【大数据解读】“鲍师傅”维权 李鬼多过李逵

从上面的舆情趋势图可以看出,舆情从3月15日开始出现,并于当日发酵,随后舆论热度随时间推移逐渐降温。

【大数据解读】“鲍师傅”维权 李鬼多过李逵

【大数据解读】“鲍师傅”维权 李鬼多过李逵

通过对新闻类网站属性进行分析,鉴于舆情话题偏商业,所以商业类门户网站成为此事报道的主力军,占比接近一半。值得一提的是,中央重点媒体也占有近7%的关注度。

网友观点

@检查曰报:在我国目前在知识产权这块是空白,希望国家尽快出台法律,不要让山寨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MOYOUKU:北京满大街鲍师傅,我家楼下就两个

@臭臭圈圈小乖乖:我才发现自己没有吃过真的鲍师傅。。。

@牵你手好吗:平常就不管不查,等到315才有实际行动

复兴观点

央视“3·15”晚会曝光:山东枣庄某食品公司生产核桃饮料,提味靠香精,花生酱代替核桃粉降低成本。节目还披露数款模仿知名品牌的山寨饮品。虽然这些山寨商品常常成为网民吐槽的对象,但它们却拥有广阔市场。

在中国大陆,对于正值上升期的品牌而言,山寨仿冒店如病毒般蔓延。鲍师傅意外走红后,“金典鲍师傅”、“至尊鲍师傅”等系列门店也在京城迅速扩张。它们无一例外在蹭大品牌的知名度。利用与大品牌类似的包装、规格,或者相似的广告语。所以可以以相对便宜的价格,吸引那些不怎么有品牌意识的购买者。

此起彼伏的山寨品牌在产品上肯定与正品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一旦趋于负面走向,必然会对正品品牌产生负面影响。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使购买者误认为是知名商品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有关经营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此,相关职能部门要继续加大查处和打击力度,不仅要从源头上把好关,还要管好商品流通渠道,加大对售假商家的处罚力度,让山寨产品无立足之地。

文/李少鹏

图/复兴大数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