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的頭條公關犯了哪些錯?

所有人到知道,騰訊和今日頭條這兩家公司正在互掐。

公司掐架,公關先行。如今去搜索“封殺”,出來的新聞大多與騰訊和今日頭條有關。

但是坦率的說,過去半個月裡,兩家公司的公關能力放在一起對比,高下立判。今日頭條公關的表現,是不及格的。

可以一起復盤下,雙方都做了些什麼,而今日頭條又有哪些做錯的地方。

1,

懂行的人都知道,打公關戰最重要的就是看哪邊給對方標籤貼的好。

有多年鬥爭經驗的騰訊顯然深諳此道,面對頭條的指控,上來就成功給對方貼上了“戲精”的標籤。

5月18日,伴隨著抖音博物館日“文物戲精”H5在朋友圈刷屏後又被封殺,雙方此前的種種摩擦迎來了第一次爆發。

业余的头条公关犯了哪些错?

5月22日,抖音官微推送了一篇《抖音的朋友們,對不起》很快10萬+,稱正能量視頻無論如何都無法通過騰訊視頻審核。

頭條兩篇推文都10萬+,但戲精、碰瓷的標籤卻更有效地穿透了行業。

业余的头条公关犯了哪些错?

2

反觀頭條給騰訊貼了什麼標籤?誰都說不上來。“壟斷”?“無恥”?似乎都有,但都點到為止,不夠深刻。

所謂標籤,其實是雙方傳遞的核心觀點。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頭條的公關策略一開始就選錯了,核心觀點不明。

這個事情裡最為關鍵的點,頭條公關卻始終沒能說透,即,“互聯網短視頻整治”這一騰訊藉以封殺頭條系產品的關鍵接口是站不住腳的,因為整治已經結束了……

結果在吃瓜群眾的眼裡,有道理的反而是騰訊了,人家騰訊替政府在履行監管職責。

业余的头条公关犯了哪些错?

當然頭條公關更蠢罷了,在議題設置仍然糾結在H5被封、視頻被下架這些雖有一時爆點,卻對大局無關痛癢的事情上。

我搜了一下新聞,幾乎所有的報道都停留在公司競爭的層面,“騰訊假借監管之名,行封殺之實”則根本無人提及。

不觸及核心的局部戰,對於騰訊來說回應起來也沒什麼壓力。

舉個例子:

前幾天傳出,QQ空間PC端分享今日頭條文章鏈接時,彈窗會提示:“互聯網短視頻整治期間,平臺將統一暫停直接播放。”但正文並非短視頻,而是文字內容。

騰訊方面回覆一句“現,一切正常”,那一個“現”字,既沒撒謊,又給用戶傳遞了誤導的信息,不是真正的“老戲骨”,是做不到的!

3

要知道,這還是騰訊不斷送人頭的情況下。

5月18日,騰訊發了一個《關於進一步升級外鏈管理規則的公告》,明確提出“外部鏈接不得在未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等法定證照的情況下,以任何形式傳播含有視聽節目的內容”。

翻譯成人話就是,沒視聽牌照的你們以後就別在我們家玩了。當然這裡頭不包括自家兒子們,騰訊是有試聽牌照的。

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是很震驚的,就算你騰訊政府關係好,也不能這麼玩吧:連監管部門都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要求,騰訊這是什麼意思?要先於政府來執法?

說實話,我當時是很替騰訊捏了一把汗的。這大人頭送的,頭條的PR只要不傻,只要想辦法讓政府部門看到了,這事就結束了,騰訊在政府那兒怎麼也得蛻層皮。

但頭條的PR還是什麼都沒有做。

业余的头条公关犯了哪些错?

這一回,別說新華社這樣的央媒了,這麼天大的事,連個關注的正經媒體都沒。

不打仗開不出差別,一打仗,頭條跟騰訊和阿里公關團隊的差距,一下就暴露出來了。

4

開放、連接,是騰訊自3Q大戰以來為自己定下的品牌基調。

騰訊一直說的是,自己是要做互聯網的基礎設施,要做水電煤,要做三張網連接整個社會。

騰訊相比,頭條方方面面真就是一個菜雞。菜不可怕,逮著對方犯蠢的機會,也有以小博大的可能。但騰訊過去半個月,罕見的暴露了上述破綻,頭條居然沒有抓住任何一個。

這事不復雜,本來就是騰訊利用壟斷地位,假借監管之名打擊競爭對手,如今變成了人畜無害的騰訊被頭條莫名其妙反覆碰瓷。

這也是我為什麼想寫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不談是非,單純從一個公關研究者的角度,覺得,這麼多年,騰訊小心翼翼地維護自己的品牌。而現在有一個機會,讓騰訊呈現出真實的面貌。一個公關人或許一輩子都遇不上一次這樣的機會。

可惜了。

一手好牌打成這樣,頭條的公關部解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