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盾與德彪西的“狂想之夜”

4 月 28 日晚,著名作曲家兼指揮家譚盾執棒上海交響樂團帶來了一場名為“狂想之夜”的紀念音樂會。在曲目的編排上,譚盾依次安排了德彪西的《 薩克斯狂想曲 》、他本人創作於 1987 年的《 小提琴狂想曲——戲夢人生 》、德彪西的《 單簧管隨想曲 》和他本人創作於 1993 年的《 大提琴狂想曲——水火交融 》,兩人的四大狂想曲交替上演,這無疑是譚盾作為後輩對德彪西逝世百年的致敬。

特別的是,在當晚音樂會的每首狂想曲開始演奏之前,譚盾都會講一段話,或讚美春天、讚美音樂,或與現場觀眾交流創作感想,亦或是回憶往昔的同學情誼...

谭盾与德彪西的“狂想之夜”

音樂會的第一首曲目由出生於 1988 年的旅歐古典薩克斯演奏家姜漢超擔綱獨奏。德彪西的這首《 薩克斯狂想曲 》前前後後醞釀了十年,才得以最終寫成。如德彪西大部分其他的作品一樣,這首一開始只有鋼琴版本,在德彪西身後由讓·羅傑-杜卡斯改編成為樂隊版本的狂想之作並沒有老柴、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那種扣人心絃的旋律與主題,我們從中聽到的主要是德彪西那標誌性的音樂色塊。薩克斯獨奏家姜漢超自始至終都更像是樂隊的一部分,他那氣若游絲的薩克斯之聲朦朧而又悠長,完美地與上交融為一體。

谭盾与德彪西的“狂想之夜”

接下來上演的是譚盾本人創作的《 小提琴狂想曲——戲夢人生 》,1987 年,還是個“憤青”的譚盾剛剛從中央院畢業,準備前往紐約留學,那時的他彷彿從這首作品裡夢到了自我。很幸運,這首作品的首演小提琴家正巧就是本次音樂會的小提琴獨奏家徐惟聆,當初的徐惟聆同學已經成長為今天的小提琴教授,並且在徐教授的家鄉上海和上交重演《 戲夢人生 》,真是人生如戲,令人感慨。樂曲的開頭,小提琴奏出京戲裡家喻戶曉的“西皮搖板”動機,經過不斷的變化發展與無數的炫技片段,最終結束在小提琴的喘息與吶喊之中。

令人感動的是,徐惟聆和譚盾還加演了一首埃爾加的《 愛的致意 》,徐老師滿懷深情的弓法讓人感受到了對上交老抄譜員水老師的感恩和紀念,他們對水老師的深情懷念全都濃縮在了這一首絕美的曲子裡,我們這些並不熟悉這段往事的普通觀眾的心也感動得微微顫動。

谭盾与德彪西的“狂想之夜”

音樂會下半場的第一首曲目是德彪西創作於晚年的《 第一單簧管狂想曲 》,挑起單簧管獨奏重任的是當今國際上著名的華人單簧管演奏家、教育家、中國第一位單簧管博導範磊。柔情緩慢的段落過後,範磊在炫技的段落中表現出色,而後音樂廳裡瀰漫著他那兼具歡快、諧謔、活潑、柔美的曲風,讓人久久不願從中抽離。譚盾說,我們能從德彪西的音樂中聽到大海,看到萬物,還能聞到空氣。音樂語彙與眾不同的德彪西與不走尋常路的譚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謀而合的。

谭盾与德彪西的“狂想之夜”

譚盾善於從中華傳統文化中取材,亦對湖南老家有著特殊的情感,音樂會最後的一首正式曲目《 水火交融 》便是取材於《 易經 》64 卦,凸顯了獨具特色的華夏文明。這首大提琴狂想曲的獨奏由曾獲得 ARD 慕尼黑國際音樂大賽第一名、後畢業於卡拉揚樂隊學院的大提琴演奏家趙靜擔任,演奏水平自是不用多說。作品開始於大提琴若有似無的滑動聲中,期間狂野的撥絃、與樂隊激烈的對抗、讓人摸不到規律的滑音... 全都讓人瞠目結舌,趙靜能背譜演奏這首曲子的確是情理之中,但拿下這無序的音符實屬不易。

谭盾与德彪西的“狂想之夜”

2018 ,是德彪西逝世百年,也是譚盾開啟專業音樂之旅的第 40 年。譚盾的“狂”與德彪西的“想”構成了這場名為“狂想之夜”的音樂會,德彪西的兩首狂想曲冥想意味十足,始終遊弋在心理層面;譚盾則更加外放,不斷刷新著我們對音樂的認知。這場音樂會一靜一動、一狂一想的對比,讓人窺見了音樂更多的可能性。

谭盾与德彪西的“狂想之夜”
谭盾与德彪西的“狂想之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