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区玉米旱情调研:吉林最重,预言新季玉米减产为时尚早!

喜欢请关注我们

针对东北区玉米旱情,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农产品期货、企业等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调研:大家的共识是,旱情给玉米生产带来影响,吉林相对最严重,但说新季玉米减产为时尚早。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进行旱情调研

4 月以来,东北大部分地区持续少雨,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当前正值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干旱给玉米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5 月 20 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对北方春玉米区近期的干旱情况开展调查,提出解决措施,力求最大程度减少损失。玉米体系东北区综合试验站及所属示范县迅速行动,积极开展调研及减灾的有关工作。5 月 20-22 日,哈尔滨、克山、绥化、佳木斯、齐齐哈尔、黑河、吉林市、通化、洮南、辽源、沈阳、铁岭、营口、通辽、赤峰、兴安盟等16个综合试验站联合示范县技术骨干,对所辖的 80 个市、县、旗示范区进行旱情调研工作,并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了减灾指导性工作。

黑龙江——南部、西北部、中部地区不同程度旱情

旱情:

黑龙江南部、西北部、中部地区呈现不同程度的干旱,部分地区播种后没有明显的有效降水,旱情较为严重。东北部地区(黑河)、西部部分地区(克山)降雨较充足,播种时商情好,出苗情况好,无旱情发生。

哈尔滨综合试验站的 5 个示范县受播种后持续干旱影响,主要表现为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整齐度差、叶色发黄、植株矮小、个别地块出现落干、芽干和粉籽现象。出苗率在 54%(兰西县)-88%(肇东市)。其中,兰西县 210 万亩玉米,旱灾面积 113.8 万亩,其中干旱面积 95 万亩,严重干旱面积 6 万亩,已补种面积 11.7 万亩,毀种面积 1.1 万亩。

齐齐哈尔地区的龙江县、泰来县、富裕县春播至今基本无有效降雨,旱情较重。黑河试验站的 5 个示范县五月初偏干旱,五月中旬多数地区迎来降雨,对旱情有一定缓解。截至 5 月 20 日,佳木斯综地区、克山、拜泉、讷河、庆安示范县降雨较充足,没有旱情发生。铁力示范县 5 月份降水少,出现旱情,岗地中度干旱。

绥化地区的富锦县、绥滨县、北林区旱情因 5 月中旬有降雨,对旱情起到了一定的缓解,望奎县连续20多天无有效降雨,旱情逐渐蔓延,呈加速扩大趋势,出现了缺苗断苗现象,旱情严重。

抗旱措施:

哈尔滨试验站指导农户及时查田,勘查出苗情况,及时补种、补栽、补墒。对出苗率不足 50% 的地块果断毁种;对出苗率 60-80% 或缺苗断条地块采取早中熟品种催大芽及时坐水补种或就近借苗挖大坑带土坐水移栽;对出苗率达 80% 以上的地块可以不采取措施。5 月 15 日后坐水种地块,种子未发芽或刚发芽的,应马上再镇压一次,最大程度保墒;免耕播种未坐水地块,如出苗率低于 80% 应立即喷灌,或采用水桶扎眼苗带滤水法及时补墒。防治地下和苗期害虫,玉米齐苗后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促进发根,提高玉米苗期的抗旱能力。

绥化试验站所属望奎县采取的抗旱措施有:一是在玉米苗带上滤水,尽可能保障出苗;二是有喷灌设施地块采用节水喷灌;三是催芽坐水补种等。齐齐哈尔试验站所属示范县采取了坐滤水种保障出苗,充分利用现有的抗旱设备及水源井、河流、沟渠等水源,因地制宜进行喷灌、滴灌等,避免和减少干旱造成的影响。加强田间管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从而提高土壤的通气、透水、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

吉林——东部、中部、中南部、西部部分地区旱情较重

旱情:

吉林东部通化、中部吉林市、中南部辽源、西部洮南自播种期至今仍没有有效降水,仅局部地区有少量降雨,风力较大,耕地土壤失墒加快,各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

吉林市试验站所属示范县受干旱影响,出苗率在 10%-50% 之间;公主岭市出苗率不到 10%;通化试验站所属的 5 个示范县玉米播种后无有效降水,旱情比较严重。截止5月20日,柳河县全县出苗率在 50-60% 左右,个别播种较早的乡镇(4 月 15 左右开犁)玉米出苗在 20-30%,50% 的地块需补种或重播。东丰县4月20日前播种的地块出苗较好,4 月 24 日以后播种的几乎没有出苗,山地玉米田出苗不到60%,目前旱情较为严重。

抗旱措施:

吉林市试验站组织和指导广大农民开展查墒、查种、查芽“三查”工作,准确掌握地块墒情、出苗、种子萌发等情况。根据各县实际情况,广泛开辟水源,积极采取喷灌、滴灌、漫灌等有效措施应对旱情。通化试验站所属示范县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块,调查旱情、苗情、虫情,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对能正常发芽的种子,应及时采取重镇压的措施,保水、引墒、提墒;对坏种或芽干的地块,采取育苗移栽或催芽补种。

洮南试验站动员农户采取播前灌、播后灌以及坐水种方式进行旱田抢墒播种,自春耕开始播种,各示范县所有机电井已全部开闸放水,保证了玉米的顺利播种。

辽宁——中部部分地区旱情严重

旱情:

辽宁省中部地区部分县市春播后无有效降水,旱情较严重;南部地区土壤墒情适宜,无旱情。

沈阳试验站所属的彰武县、阜蒙县、黑山县旱情较重,近一个月没有明显有效降水,土壤水份蒸发量较大。新民市土壤墒情条件临近干旱边缘,建平县 4 月 21 日普降透雨,玉米播期整体墒情较好,农民在雨后进行了抢墒播种,玉米出苗情况普遍较好。

铁岭试验站所属的5个示范县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铁岭县、昌图县春播作物出苗率较差,缺苗断垄现象普遍。康平县个别播种浅芽干、缺苗较多的地块已开始补种或毁种,目前全县玉米还有 10 万亩未播种。

营口试验站所属的抚顺县、大石桥、瓦房店、普兰店 4 个示范县 4 月 10 日至 5 月 20 日期间降雨量在 37.5mm-78.9mm 之间,土壤墒情适宜,无旱情。海城市自 4 月 10 日以来一直处于干旱状态,部分地区土壤相对湿度在 40%-60% 之间,土壤墒情严重不足。

抗旱措施:

沈阳试验站所属示范县启动抗旱水源井、移动灌溉设备等对受旱田地进行浇灌,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铁岭试验站对于未播种的地块建议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抢时播种;对旱情严重地区采取人工造墒播种,实行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或采取“坐水”播种;对旱情特别严重地区调整种植耐旱早熟作物;加强田间管理促进长、防病害。

营口试验站指导旱区及时抗旱保苗,有条件的地区坐水种植或播后灌溉,加强管理促生长促壮苗。

内蒙古——东北部旱情较重

旱情:

内蒙古东南部赤峰试验站所属的 5 个示范县玉米基本种植在有水源的地块,出苗情况较好。通辽地区自入春以来,虽然没有有效降雨,但墒情较往年大致相同。

通辽地处半干旱地区,玉米主要种植区均有水浇条件,所以春季干旱一般不会对玉米生产造成影响。

内蒙古东北部兴安盟地区受旱情影响较严重,现已完成播种 1100 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占 90% 左右。

抗旱措施:

通辽试验站在玉米主要种植区,采用浅埋滴灌、膜下滳灌、低压管灌等方式,山沙两区种植玉米的地块,播种后启用小型灌溉设备如小型喷灌、喷带、“小白龙”等进行浇水,截至目前,干旱未对玉米播种和出苗造成影响。受干旱影响的非玉米主要种植区,等雨抢墒播种高粱、谷子、绿豆等抗旱作物。

赤峰试验站所属示范县中翁牛特旗干旱相对较重,已采取膜下滴灌抗旱节水措施,到目前全旗实施膜下滴灌玉米播种15万亩,玉米覆膜抗旱播种 35 万亩,玉米坐水种 5 万亩。结合小型喷灌、抢墒播种等措施,截至 5 月 15 日,全旗全面完成了 160 万亩的玉米播种,至今已经全部出苗。

兴安盟试验站动员组织农户,采取以喷灌、垄灌、隔垄浇灌、间歇灌溉等方式为主对已播种和已出苗的地块,利用现有水源,积极进行补墒。

玉米旱情炒作暂告一段落

4月下旬以来,受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和大风天气较多等因素影响,黑龙江中南部、吉林西北部和辽宁西北部地区出现旱情并一度影响东北新季玉米播种、出苗及生长情况,甚至引发相关机构对新季玉米单产及产量的担忧。自5月22日开始,东北地区普降大雨令旱情有所缓解,且据天气预报称本月末仍有连续降雨,届时旱情炒作或告一段落。

从出苗情况来看,东北地区春播玉米的出苗率整体达到5成以上,较去年同期低10%-15%, 受干旱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吉林。但定义“新季玉米减产已成定局”还为时尚早。

首先,从相关部门实地调研情况来看,前期东北旱情确实较重。4月下旬以来,东北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减少,气温较常年较高,加之大风天气较多,土壤失墒较快,促使东北黑龙江、辽宁特别是吉林地区出现旱情,给春播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据了解,东北此次旱情受影响区域共3500万余亩,其中吉林地区受旱区域占比2/3,此次受干旱影响最为严重的也是吉林地区,受灾面积达2300万余亩,黑龙江省全省缺墒面积2500多万亩,其中严重缺墒300万亩。

其次,及时雨普降给大部分地区旱情有所缓解。5月22日,东北迎来久旱之后的首轮降雨,虽然对大部分地区旱情缓解,但旱情重灾区吉林地区如白城、四平部分地区雨量相对有限,其旱情依旧较重,不过上周末(5月25-26日)东北再次普降大雨令旱情再度缓解,同时28日吉林西部和中南部、辽宁中北部及内蒙古通辽、兴安盟等地出现中到大雨,吉林白城、辽宁抚顺、内蒙古兴安盟等局地暴雨(50~66毫米),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局地97毫米。29日受高空冷涡影响,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雨量一般为小雨,局地有中到大雨,黑龙江东部局地有风雹天气,未来三天黑龙江东部、吉林、辽宁中北部、内蒙古东部等地有小到中雨。此外,东北部分地区相关部门已经积极进行人工降雨准备,本轮降雨过后将一定程度改善土壤墒情,东北旱情或告一段落。

最后,从目前新季玉米生长情况来看,东北整体出苗率达5成以上。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目前东北地区春播玉米已经完成9成以上,总种植面积较去年提升3.2%,新季玉米的生长情况将直接影响远期玉米行情,前期旱情重灾区吉林省截至5月24日,除适宜晚播作物外,全省旱田农作物播种接近尾声,其中抗旱“坐水种”面积达到2100万亩,水田秧苗移栽过七成。黑龙江全省农作物播种已过九成,玉米播种接近尾声,抗旱“坐水种”面积达到2500多万亩,占玉米面积的近三成。

从出苗情况来看,目前东北地区春播玉米的出苗率整体达到5成以上,较去年同期低10%-15%。其中,吉林地区的出苗率较差,预估在60%—80%,而且传统的玉米主产地区公主岭、榆树等地也受旱严重,生长玉米进入四叶期,高度在8-10cm;其次是辽宁地区,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出苗率在80%,黑龙江地区出苗率在90%,后续还需关注降雨对玉米出苗的影响情况。

综合来看,连续降雨已使东北大部分地区旱情有所缓解,但相对于常年来说,新季玉米整体出苗率并不理想,但如果未来几天仍出现有效降雨,玉米出苗率或将达到较为理想状态。所以,以目前干旱情况定义“新季玉米减产已成定局”还为时尚早,后期东北地区新季玉米生长情况,我们将持续关注。

同时,目前6月初拍卖公告已出,即5月31日-6月1日国家将再次放出800万吨的投放量,临储玉米拍卖“常态化”继续向前推进,经过此前几轮拍卖后,拍卖粮虽然已成交了约3300万吨,但据市场反映,目前东北三省一区临储玉米实际出库量不到拍卖粮成交数量的3成,这也意味着已成交的拍卖粮仍接近2100万吨等待出库,后续市场粮源整体仍趋向宽松。此外,我们还要注意的是,从中国放开美国高粱到中储粮询盘进口美国大豆,未来谷物市场遭受进口冲击的风险正在增加,进口谷物或成为继“拍卖”和“干旱”后下一个市场扰动因素,值得关注。

实地考察:旱情较去年同期严重

在5月东北地区干旱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某公司对黑吉辽三地的玉米主产区进行了深入考察,考察兵分两路,以此来获得更为全面的信息:路线一:黑龙江哈尔滨—绥化—安达--双城-吉林扶余-榆树-德惠-长春—范家屯—公主岭--四平—梨树—辽宁铁岭—昌图;考察路线二:黑龙江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内蒙阿荣旗-扎兰屯-扎赉特旗-吉林白城-通榆-长岭-农安。基本覆盖东北中部玉米主要产区。

总体来看, 黑吉辽三省的旱情以吉林较为严重,从出苗情况来看,吉林出苗率在60—80%,辽宁出苗率在80%,黑龙江出苗率在90+%。

通过实地考察,证实东北的旱情确实相较于去年同期要严重,东北此次旱情受影响区域共3500万余亩,其中吉林地区受旱区域占比2/3。此次受干旱影响最为严重的也是吉林地区,受灾面积2300万余亩,总计,由于前期的旱情影响,出苗晚的地区由于生长期不足127天,新季玉米容重会偏低,水分偏高。产量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减少,即使雨水缓解旱情,也无法完全弥补。

从出苗情况来看,吉林地区的出苗率较差,预估在60—80%,而且传统的玉米主产地区公主岭、榆树等地也受旱严重。其次是辽宁地区,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出苗率在80%。黑龙江地区出苗率在90+%。后续还需关注降雨,6月初再二次确认旱情是否缓解以及出苗情况。

从种植面积上看,虽然国家政策倾向鼓励改种大豆力度较大,但玉米主产区种植户基于种植习惯、种植收益以及补贴到位时效性等因素考量,仍然选择继续种植玉米居多,预估三省整体种植面积略增3-5%。黑龙江地区增幅最大,安达地区、大庆地区都有部分大豆种植区改回玉米。吉林地区保持稳定,部分杂粮区由于收益不佳,改种玉米面积增加,辽宁地区面积没有明显变化。

  从种植成本来看: 种植成本上升,最为明显的为地主成本。今年的种植成本上升,地租上涨幅度较大,化肥等原料成本也同步上涨。据辽宁地区农民反映去年此区域租地成本在2000元/垧,今年地租可达到4000-5000元/垧。去年化肥采购为170-180元/袋,今年上涨到190-200 元/袋。种子价格平稳,维持在90元/10公斤。吉林省榆树地区今年租地成本5000-8000元/垧,去年租地成本2500元/垧,租地成本基本翻一番。

从种植技术上看,黑龙江由于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较多,所以基本为大面积机械种植;吉林地区人均只有3-5亩地,所以种植相对分散,而且今年免耕技术应用的比较广泛,能降低种植成本同时提高土地的水分保有量;辽宁地区的种植习惯与吉林相似。

黑龙江省:玉米面积略增

一、沿大庆地区国道

行驶过程中沿途走访当地农户询问春播状况,经走访得知,春季以来该地区始终没有降雨,22日迎来播种以来第一场雨。该地区主要种植农作物为玉米和水稻,其中以玉米为主。农户反映,今年的玉米耕种面积没有大规模调减,当地玉米普遍为二等粮品级。当地玉米出苗率达到八成左右,个别地区出现缺苗、地块边缘未出苗状况,出苗高度大约3-5厘米左右。当地今年的租地价格较去年有所提升,平均每公顷上涨2000元左右,达到6500元/公顷;化肥价格为140元/袋左右,较去年上涨约20元。由于当地水源不足以满足水稻种植的需要,水稻耕种面积今年有部分调减。

甘南县当地以种植玉米为主。据农户反映今年天气持续干旱对当地播种热情有所影响,水稻种植面积占该地区三成左右;杂粮种植几乎没有。该地区去年的亩产不足1000斤/亩,玉米价格0.55-0.65元/斤不等,取决于农户销售时间点。周边玉米播种时间点基本都集中在四月末至五月上旬,出苗情况良好,出苗率均达到八成以上,平均缺苗率低于5%,沿途获知春季以来仅在谷雨时节雨水较充足,极个别区域需各家自行组织水浇地,水浇地所耗柴油成本8-10元/亩。该地区租地价格、种子、肥料价格均小幅上涨,种植成本平均达到10000元/垧。

总体来讲,黑龙江地区由于近日有中度降雨,土地出苗率达八成以上,租地价格上涨幅度30%左右,种子和肥料价格小幅上涨,整体种植成本增加,小部分水稻种植面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略有调增。

二、从哈尔滨出发一路向西北方向

考察玉米种植区,沿途区域从第二积温带向第三积温带转变,气温也随之下降。考察区域普遍干旱,已经一个多月没有降雨,今日黑龙江地区普遍降雨旱情有所缓解。

从哈尔滨出发向绥化方向属于玉米种植区,处于第二积温带,此地区常年种植玉米无改种,种植面积没有变化,属于密植型种植,垄宽在70Cm,苗间距在出苗高度在5-8cm,出苗整齐但普遍不高,种植玉米品种生长期127天。今年的种植成本上升,地租上涨幅度较大,化肥等原料成本也同步上涨。据当地农民反映去年此区域租地成本在2000元/垧,今年地租可达到4000-5000元/垧。去年化肥采购为170-180元/袋,今年上涨到190-200 元/袋。种子价格平稳,维持在90元/10公斤。去年种植玉米享受补贴150元/亩,其中直补75 元/亩。去年玉米售价在0.56元/斤,每亩地收益在300元左右。

从绥化继续向西北方向,从第二积温带转化为第三积温带,途经安达—中国奶牛之乡,新建和改扩建贝因美(002570,股吧)等现代规模牧场7个,全市奶牛存栏22.2万,围绕“一带五十园”建设,辟建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园区151处,此地轮种,今年有部分地区改种回玉米。从玉米产区测量,垄宽在60Cm,出苗高度在15-17cm,出苗率在90%以上。据当地农民反映去年此区域租地成本在1000元/垧,今年地租可达到2000-3000元/垧。去年玉米售价在0.6元/斤,单产为1200-1300斤/亩。

总体来看,第一天考察哈尔滨西北部玉米种植区来看,出苗率在90%左右,农民在积极补种缺苗,苗高普遍在15-20cm。种植面积有增无减,种植成本有所提升,主要由于地租和化肥上涨,种子价格平稳。

吉林省:干旱更重,成本增加

一、玉米种植情况不佳,缺苗的情况时有发生,坡地出苗率不佳,干旱情况较为明显。进入扶余地区,水域沿线区域,水稻田有所增加。传统玉米种植期没有改种,面积变化不大。生长玉米进入四叶期,高度在8-10cm,出苗率在60-80%。

榆树地区属于玉米的重点产区同样处于干旱,种植方式出现双垄种植、免耕种植,免耕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保留水分,改善墒情,能够节省400-500元/垧成本。此地区正在抢在降雨后补种,如果再不出苗可能改种生长期较短的其他作物。玉米种子成本63元/6000粒,尿素和化肥成本为230-240元/袋,比去年略涨,正常年景单产为2.7万斤/垧,预估今年单产略降为2.5万斤/垧。榆树地区直补1900元/垧,二次直补2400元/垧,如果合作社种植大豆补贴在6000元/垧,农民种植大豆面积大于4垧,可获得补贴4000元/垧。今年租地成本5000-8000元/垧,去年租地成本2500元/垧,成本翻番。德惠地区达家沟处于轻度干旱,洼地还好,坡地出苗情况不佳。播种时间在4月27,风大偏干旱,实地测量垄距60cm,株距15-20cm,株高5-10cm,正常年景单产为2.2-2.3万斤/垧。

四平地区考察主要以实地测量和走访农民为主,考察点近10个。进入吉林省内免耕种植在多地出现,免耕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保留水分,改善墒情,所以在干旱的情况下免耕地块出苗情况更好,同时能够节省400-500元/垧的种植成本。经测量垄距60cm,株距20cm左右,株高5-10cm,出苗的基本进入四叶期。从出苗情况来看,由于地势不同出苗情况不同,岗地的出苗情况欠佳,某些地块由于前期没有做水基本没有出苗。平地和洼地的出苗率在80%,苗高在10-15cm.相比于去年,今年四平、公主岭、梨树地区的旱情更为严重。目前平均出苗率在60—80%区间。种植面积基本维持稳定没有变化。

从范家屯农民反映,此地区为传统玉米种植区,不打算改种。玉米种子化肥的种植成本基本没有变化,当地租地成本有所上升,去年租金5000元/垧,今年上涨到7000元/垧。正常年景单产为2.5万斤/垧,今年肯定会有所减产。当地的农业补贴直补1800-2000元/垧,粮补在2000-3000元/垧。去年以0.78元/斤价格卖给粮库。

 

 二、吉林省主要考察白城地区周边,通榆县周边地区以玉米种植为主,少部分村屯以谷物及杂粮为主,该地区自四月份至今没有大规模降雨导致干旱,通榆县周边地区过半土地已播种完成,出苗情况各有差异,总体出苗率7成以上,从农户处了解到后期若持续干旱,剩余土地将播种早熟杂粮或大豆。白城东南部地区今年干旱程度较为严重,该地区去年玉米价格在0.7元/斤左右,但今年由于过度干旱导致近六成左右土地尚未播种,月底前若不能充足降雨,白城东南部地区农民种植压力将持续加大。

长岭县周边地区为玉米主产区,播种大都已完成,绝大部分由于干旱尚未出苗,农户排队使用水井为自家耕地喷灌,农户反映当地积温高于周边地区,生长期少于120天,今年部分农户不具备浇灌条件将改种其它品种诸如大豆、绿豆,但是对杂粮市场持悲观态度。同时今年种植成本增加,种肥价格都有小幅上涨,土地种植成本平均4000-5000元/垧左右。

总体来看吉林省白城地区仍以种植玉米为主,已种植地区出苗率较好,但由于干旱导致局部地区尚未播种,又可能转种早熟类杂粮,种植成本相应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租地价格部分,干旱情况较往年更为严重,种植结构会有小幅度改变。

辽宁省:旱情稍轻

从铁岭到昌图,整体出苗情况要好于吉林,此地区属于第一积温带,生长较快。采用宽窄垄种植方法,经测量垄距60cm,株距为15-18棵/5m,株高5-10cm,进入四叶期。苗高在15-20cm.此地区农民仍有余量,干粮用玉米篓子保管,玉米质量较好,仍然继续留粮待涨。

农民反映:辽宁地区的粮食补贴没有吉林地区高,一批补贴在80-90元/亩,二批补贴再加上农机等补贴后供给在200元/亩。当地租地成本有所上升,去年租金5000元/垧,今年上涨到7500元/垧。即使一周内有有效降雨,农民认为也会减产10%,因为玉米的容重将下降。正常年景单产为2.2-2.3万斤/垧。

总体来看, 黑吉辽三省的旱情以吉林境内的较为严重,从出苗情况来看,吉林地区出苗率在60—80%,辽宁地区出苗率在80%,黑龙江地区出苗率在90+%,各地农民在一场降雨后都在积极补种,自运水浇地。从种植面积看,走访的地区变化不大,黑龙江明水地区部分大豆种植区改回玉米,吉林地区保持稳定,辽宁地区面积没有明显变化。后续还需关注降雨,6月初再二次确认旱情是否缓解以及出苗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