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中国年!以前家在那里,我就回去;现在我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发财中国年!

从毕业工作开始我就不再回家过年了,但是会把父母接过来一起过。

不回家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家里老人去世,家乡的春节已经渐渐失去了年味。小时候非常期待过年,因为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贴福字春联、放烟花爆竹,还能领红包。一家人坐在一起包着饺子、磕着瓜子,热热闹闹看春晚,点评各种节目。自从爷爷奶奶都不在了,我们这一代人也渐渐长大,大家即便聚在一起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操办春节了。基本上过年就等于打麻将,走亲戚、发红包也是形式主义。春晚的时候有人在打牌,还有稀稀落落几个人一起看电视,但都各自盯着手机,节目也不像以前那样可以吸引每个人的注意力。

另外就是自己还没有结婚,回家免不了要被亲朋好友问起,老家本来地方就小,走一条街恨不得能碰见5个熟人。其实父母并没有刻意催婚,但能感受到他们也承受着同辈的压力,所以会有些焦虑,我们也时有摩擦。

于是工作第一年就提议把父母接到上海,没想到他们爽快地答应了。其实过年期间的大城市很清净友好,没有平日里的堵车和雾霾,也可以带父母逛逛景点,之后,在上海过年的习惯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这几年意外的收获是父母的改变小时候的家庭环境比较典型,父母管教严厉,彼此的了解和交流不多,他们甚至在很长时间里都不知道我的专业是学什么的。来我在的城市过年以后,他们能真实地感受到我的生活方式,也会观察我所处的环境,彼此都能互相理解更多。我和妈妈会一起看剧,和爸爸分享新买的书,也会探讨一下最近发生的新闻。

一个很大的感触是,在外过年后,我们都卸下了形式主义的包袱,少了由虚荣心导致的焦虑。年夜饭不必将山珍海味摆满桌子,三个人简单做几个菜,开开心心也是年;也不必像在家里时一样,正月出去走亲戚要费心打扮,因为会彼此观察身上穿的是什么名牌,比一比谁家的孩子赚的钱多。父母自己也开始不喜欢家乡的人情世故,不愿意再让我回家。有些时候,真的是我们低估了父母,其实他们只是因为一直待在旧的环境里,被那个环境所影响,才很难用新眼光看待我们和他们自己。

所以对我来说,把父母接离家乡真的是一个最明智的决定,那也是改变我们相处方式的开始。

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我多了一份尊重,因为他们意识到,虽然我还没有成家、建立自己的核心家庭,但是我已经逐渐变成了家里的主心骨。

发财中国年!以前家在那里,我就回去;现在我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