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彬」从中国地质大学到北京理工大学

本科院校及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工商管理

保研院校及专业: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

夏令营拿到的offer: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大学奖项及实习科研等情况

奖项:国家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创青春”北京市银奖、北京市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

科研: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每个人对“辛苦”一词的感知程度是不一样的,就我而言我并不觉得辛苦。大学的学习,我是真有一种“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的感觉。

其一,我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学起来有目标有动力;其二,我对前言的、未知的知识有一种学习欲。学校已经制定好了专业的培养方案,每一位学生应该都可以完成既定的学习要求,在此之外,我还愿意去寻求新知识,在掌握核心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去学习更多的技能,将这些技能和知识融合起来学习是快乐的!

Q2

是否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保研目标?

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保研目标,因为对保研的流程、院校的要求、个人的能力等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无法进行准确的定位。因此,在投递夏令营申请的时候也是选择了多所院校。

在申请院校前,我也是考虑了很久。第一,研究生阶段仍然选择管理学方向;第二,在北京或上海攻读研究生;第三,个人能力方面最大的一个劣势是英语水平才四级(虽然有托福成绩,但是还不到90分)。综合考虑到以上三点,可以供我选择的院校就并不是很多了。此外,我听闻上海的高校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所以申请上海地区高校的念头一下子小了很多。为了保险起见,我将申请的学校分为冲刺、求稳两类,共申请了6所学校,分别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最后是收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南大学的入营通知,只选择参加了西交和北理的夏令营。

Q3

可以说下最后到达dream school的历程嘛?

参加的第一个夏令营是北京理工大学的,总共4天,整体比较轻松,没有笔试只有面试,感觉主要是根据所递交的材料来考核营员。夏令营期间,会留有半天的时间供营员来联系心仪的导师,做私下的双向交流。我也是这个时候联系的导师,聊得很愉快,也表达了愿意进入他的课题组,在之后的面试中也是顺利地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并取得北京理工大学的Offer。(因为入营的offer只有这一个在北京,加上清北人的经管类专业的难度系数太高,我的个人水平也难以竞争,因此基本上就已决定来北理读研)。

第二个夏令营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四天的日程安排很紧凑(如下图),但院方的接待和服务工作是非常的棒,必须要给个赞!西交管院的考核较为严格,尤其对英语的要求很高。夏令营期间除了常规的学术讲座、交流之外,还有一场半小时的英语听力测试、4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一篇英文文献的阅读并制作英文PPT、 全英面试(也会夹杂一些中文的提问)等环节。对此我也并没有做特别的准备,由于之前有过托福的考试经验,所以也能完成这些考核。夏令营的录取结果在1个多月后才公示,我也获得了A类指标(即拿到本校保研资格可直接推免)。

保研专访 | 「陆彬」从中国地质大学到北京理工大学

Q4

你参加保研的夏令营及推免的数量大概是多少,对于选择目标院校,有什么建议?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夏令营今年有30多人入营,按照60%的比例获得“优秀营员”。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全院共124人入营,最终59人拿到A类指标(预推免资格),20人拿到B类指标(考研过初试线直接录取)。

对于目标院校的选择,我觉得需要考虑一下几点:

(1)确定研究生的专业和研究方向

(2)确定理想的城市

(3)在满足以上需求的前提下,看看有多少院校进入备选区,再对这些学校按照“冲刺、求稳、保底”进行分类,每个档次最好都有备选的院校。如果实在难以满足,将(1)(2)中的要求适当放宽松,让更多的院校进入备选区。这样做的好处是,既防止了海投费时间费精力的弊端,又避免了“全军覆没”悲惨的结局。

Q5

你对未来有何计划,能与我们分享下嘛?

保研已经结束,但未来还很远,这只是漫长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在保研结束后,我申请了新浪数据中心的实习,真正地从业务实操上开始接触大数据,并不断地学习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技能,也希望能够基于管理学专业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互联网大数据的分析工作,而这些技能也是结合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在为研究生阶段做准备。

对学弟学妹的话

走完保研路,整体的感觉就是能力是在前几年的积淀,而保研过程并没有那么难,但是其中的煎熬和等待的漫长也只有自己知晓。2017保研也已经过去了,2018届的学生开始行动起来了,但是现在就想把保研所有的流程、细节了解清楚并不是很必要,我觉得应该要把精力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成绩,排名靠前的要保持并争取进步,推免资格边缘的更要加倍努力,成绩不够,一票否决。

其次,在保证学习的同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比赛难度大,不要盲目参加,也不可妄自菲薄,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要不要参加,能力强的可以做负责人,能力和精力有限的争取做团队的核心成员。论文的核心比比赛更难一些,需要仔细斟酌,尤其是经管类的核心论文,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不过一般发普刊也可以,老师们都能理解,但论文一定要是认真地打磨出来的,要有质量。

此外,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水平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课外知识等也要适当地进行,提升实力永远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