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宣科,一個閃爍在國人眼中的納西古樂傳承者

名人故事|宣科,一個閃爍在國人眼中的納西古樂傳承者

名人故事|宣科,一個閃爍在國人眼中的納西古樂傳承者

優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族風情造就了這座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城市,麗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12個世居民族,在這裡繁衍耕耘,創造了璀璨、絢麗的民族文化。

名人故事|宣科,一個閃爍在國人眼中的納西古樂傳承者

名人故事|宣科,一個閃爍在國人眼中的納西古樂傳承者

名人故事|宣科,一個閃爍在國人眼中的納西古樂傳承者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濃縮了中華文化的博大與精湛;世界記憶遺產《東巴古籍文獻》,凝聚了納西先民的精神和智慧;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景觀彰顯了麗江人民敬畏自然、珍愛環境的理念和情懷。

名人故事|宣科,一個閃爍在國人眼中的納西古樂傳承者

“宣科”這個名字與“納西古樂”一同閃爍在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人視野裡,隨著麗江古城旅遊業的崛起而一併崛起,同時也隨著他種種激越的言行而引發一陣又一陣的喧囂。

本期走進麗江就帶大家前往宣科莊園,拜訪這位耄耋之年的文化名人,聽他講講自己的戲劇性人生故事。

名人故事|宣科,一個閃爍在國人眼中的納西古樂傳承者

走進宣科莊園,在一間頗具文化氛圍的房間裡,他接受了我們的訪問。這位帶領著眾多古稀民間藝人,將納西古樂名揚中外的89歲老人,在我們的面前依舊顯得十分年輕與精神。

1宣科

納西古樂的掌門人

名人故事|宣科,一個閃爍在國人眼中的納西古樂傳承者

宣科,音樂民族學家,1930 年生於一個藏裔納西族家庭中。從小熟讀西方經典著作,學習西洋音樂。50年代蒙冤入獄20餘年,1978年出獄後撰寫《音樂起源於恐懼》一文,引起音樂界轟動。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祖國西南邊陲,飽經風霜的他組建了“納西古樂會”,從此一直致力於納西古樂的傳承和發展事業。“大器晚成”也早已是學術界對他的共識。

名人故事|宣科,一個閃爍在國人眼中的納西古樂傳承者

由於有著多民族的血緣,富有天賦的穎悟和進取的氣質,它不僅具有運用多種語言的能力,還慣於以多民族的不同方式理解和思考問題。

在飽經憂患之後所表現出振作有為的生活態度及鍥而不捨的求知精神,為世人所矚目。從傳統文化的艱難傳承到文化產業的異軍突起,可以說,麗江和宣科交相輝映。

2納西古樂

“音樂活化石”

名人故事|宣科,一個閃爍在國人眼中的納西古樂傳承者

納西古樂是納西族人民在接受以儒道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明影響下而創建的藝術結晶。由於這套樂曲長期在納西族地區廣泛演奏,在流傳中逐步融合了納西族的審美情調和獨有的樂器,因此被稱為納西古樂。

納西古樂由《白沙細樂》、《洞經音樂》和《皇經音樂》組成,融入了道教法事音樂,儒教典禮音樂,甚至唐宋元的詞、曲牌音樂,從而形成了它獨特的靈韻,被譽為“音樂的活化石”。

名人故事|宣科,一個閃爍在國人眼中的納西古樂傳承者

納西古樂最具欣賞性的地方是其“稀世三寶”。第一件寶貝是古老的曲子;其次就是古老的樂器,樂師們手上所持樂器,皆有上百年曆史;再有就是年過古稀的古老藝人。

據考證,納西古樂極有可能是中國唯一保存下來的唐宋時期皇室貴族創作的宮廷音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樂之一。

3宣科與納西古樂

麗江歷史文化的瑰寶

採訪中,宣科先生也提到:其實納西古樂僅僅是一個簡稱,它的全名應該是“納西民族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傳承、保留、弘揚的古老音樂”,它都是納西族祖祖輩輩演奏傳承下來的。

走進麗江人物專訪

宣 科

“我很早就接受了西方文化的薰陶。”

Q:看過納西古樂的人們都知道,您在臺上幽默的主持風格以及流利的英語水平都令許多中外觀眾歎服,這是什麼原因呢?

A:我爸爸是麗江第一個牧師,我上的都是教會學校,這段經歷使我很早就接受了西方文化的薰陶。之後我就去昆明讀高中了,當時高中這個學校也是外國人辦的,耶魯大學的分校。裡面的老師90%是美國人,而且不會說中文。這樣一來,我的代數、化學、物理、幾何通通都是原文英文版本,所以我的英文也可以,我的同學英文水平都高。

“他們說我是內通外國,一抓進去就不放了。”

Q:對於您有時調侃而談的那段牢獄之災,我們方便了解嗎?

A:在昆明讀書時,我的學費是從外國寄來的,從印度寄來的。而寄來的那筆錢,不像現在什麼錢都可以進來。當時是有規定的,昆明市鹽業銀行。因為寄來一筆錢,我非常高興。後來才知道,國民黨的特務經費是通過每個地方的鹽業銀行匯給那些特務的。所以,他們以為我是特務就把我抓進去,從1957年到1978年,一呆就是21年。

Q:面對一個人的生存境況,您絕望了嗎?

A:對於大部分人是絕望的,對於我不是。我有我自己的打算,想要出去,但不敢逃跑,逃跑了馬上就完了,所以就一直熬過了21年。

“音樂源於恐懼。”

Q:1978年您出來之後寫了一篇當時非常轟動的論文《音樂源於恐懼》?

A:不是當時,到現在都轟動。確實是在世界上都有地位的,不但在中國,在世界上都是。

Q:但是直到1984年您才重組納西古樂會,那期間就有8年的時間,您在做什麼呢?

A:教書,回到麗江就教中學,而且我不是教音樂。而是教數學,我是高級數學教師。從前也不是專業學數學的,但是為了安全。

“我就仗著我是個老師,把他們一個一個的找回來。”

Q:從小就接受西方教育的您,為什麼會對納西古樂這門古老的藝術情有獨鍾?

A:我是搞音樂的,可是到哪裡去找一個管弦樂團呢?麗江哪裡有歐洲古典音樂呢?找不到的,鋼琴都找不到。所以我就想了一下,我們麗江不是有一種古色古香的古樂嗎?剛好那時候也改革開放了,所以我就把那些民間藝人召集起來組建了大研納西古樂會。

名人故事|宣科,一個閃爍在國人眼中的納西古樂傳承者

“外國人還在吃早點的時候,我就給他們宣傳了。”

剛開始,我們還沒有對外演出,很多街上的人,還有鄰居來家裡聽音樂,各個讚口不絕。後來我們準備對外演,我先去有外國人的地方給他們宣傳,我把地圖畫出來,他們就準時來了。每一次都來四五十個人,但通通是外國人,沒有中國人。

“人家專門贊助我們這個古樂團。”

Q:納西古樂是哪年開始走出國門?

A:1998年我們首先到英國去,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演奏廳。然後我們馬上就到英國的曼徹斯特皇家北方音樂學院,我的同學傅聰在那兒當教授。然後我們又到了赫爾,赫爾市可是伊麗莎白女王母親的降生地。然後我們又到了伯明翰。去英國之後又去了美國、法國、挪威等。

“我不是商人,納西古樂會也不是以賺錢為目的。”

Q:您是如何看待他人的意外之言?

A:我們出國演出得到了很多贊助,那肯定就會有人議論了。但是這不是我一個人的,除了給他們發工資,我還得給學校發獎學金。獎學金並不是兩塊錢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每一年至少要有50萬,一共有13個學校。

名人故事|宣科,一個閃爍在國人眼中的納西古樂傳承者

“我每天都是9點整到這個地方,9點過10分我的節目就開始了。”

有些人看著看著就會中途走了,我一想這樣不行,就決定中間加上我的脫口秀。後來因為我流利的英語還有一些漢語和納西話,每次脫口秀也是演出的一大亮點。因為我一樣都沒準備,很自然。

“他們一向都把我叫做鬼才、天才、怪才,我覺得還是公民好。”

Q:請問宣老師,有一本關於你的書叫《公民宣科》是嗎?

A:這本書是一個女作家寫的,也是我的學生蔡曉玲。

Q:為什麼要用《公民宣科》這個名字呢?

A:公民宣科區別於囚犯宣科,對比,一個公民、一個囚犯,就像白天和黑夜。她原來寫的是《宣科傳》,我覺得口氣太大了,我說不要這樣,不叫《宣科傳》或者《宣科的故事》等等,就叫《公民宣科》。我說這個名字很重要,因為它區別於囚犯宣科。所有人看了這本書都會知道我是一個著名的囚犯。

名人故事|宣科,一個閃爍在國人眼中的納西古樂傳承者

“對於我和納西古樂,我覺得還是納西古樂成就了我。”

Q:您怎麼評價您自己或者您和納西古樂的關係?

A:我這個人什麼都管不著,所以現在為止我還沒怎麼樣評價過我自己。接觸了我的故事才知道不容易,這個人不容易。但再不容易,我也不敢說自己成就了納西古樂。因為它真的是融入到我的血管裡的音樂。

名人故事|宣科,一個閃爍在國人眼中的納西古樂傳承者

4我眼中的宣科

飽經憂患後的振作有為

@惚忽貓:十年前,初次見到宣科老師,是在一個深藍色的夜幕裡,太陽剛剛躲到地平線下還散發著弱弱微光。走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和小夥伴一路說說笑笑,穿過來來往往的人群,來到納西古樂演奏的大廳裡。我們算是來得早的,離演奏開始還有大概20分鐘的時間,整個大廳卻已經被坐滿了,還有一些是來自國外的朋友。

當古樂聲響起,彷彿所處的整個空間被時間調換了一樣,進入了另一種意境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眾位演奏者中,屬老人居多,蓄起來的鬍子格外引人注目,不禁為他們對音樂的執著追求所欽佩。後來,我漸漸明白了那不光是一種追求,而是一種對中國文化精髓的傳承與發揚。待宣科老師上臺後,他身穿藏青色衣衫,目光犀利,主持風格幽默風趣,時不時還來一段英文,與國外友人互動,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

十年後,見到宣科老師,是在他的家中,雖然年近90歲了,卻依然還是那麼幽默有趣,和宣老師聊天,感覺他很平易近人,思維跳躍,話鋒勁健,總能侃侃而談。

回想起來,他一生勞碌,一生坎坷,但卻一生勤勉,一生奮爭。他在飽經憂患之後所表現出來的振作有為的生活態度,無論何時都是值得後輩們學習的。

@POPPY:在這之前,對於宣科老師,我對他的瞭解純粹只能用納西古樂、捐資助學來引出,心目中一副偉人的形象。

看過《宣科》紀錄片之後,可算對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聽過評論說宣老師自命不凡、狂傲不羈,但幾次電話通話下來,加上這一次有幸能夠到宣老師家,面對面聽他分享關於他的這一切,似乎又重新認識了這位老人。

除了滿滿的敬仰,此次採訪之後內心更多了幾絲悲傷。如今,快90高齡的宣老師再談及他的個人經歷,依然侃侃而談,依然少不了當年臺上幽默風趣的主持風格。唯有最令人心疼的是,個別話題宣老師會反覆重複,並非那個話題重要,而是他已經忘記自己說過的話了,這時我不禁感嘆,其實這與同齡人相比,宣老師已經很了不起了。

宣老師就是這樣,依靠自己的力量,抬起了尊嚴,重新綻放人生。這是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值得學習與敬畏的!

名人故事|宣科,一個閃爍在國人眼中的納西古樂傳承者

宣科先生的一生奮進早已融入到這項傳統技藝之中,他以自身的出眾才智和對機遇的敏銳把握將納西古樂打造成一個著名的文化品牌。

然而,採訪的最後,在談及納西古樂的繼續傳承時,我們感到了這位老人少有的一絲絲沮喪之情。對於古樂的如何傳承與創新也實實在在擺在了我們的面前,不論如何我們都希望這項傳統技藝能夠永續長存!

面對這位令人敬佩的文化技藝的書寫者,

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已感受到了,

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

文化傳承的路上,

我們的腳步必將永不停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