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短视频还得火好久呢

别闹,短视频还得火好久呢

前有全资收购“快手”,后有旗下产品“微视”重大更新,腾讯对短视频市场的野心和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1

中国一马当先

移动互联网催生的碎片化经济,加之娱乐升级后全民参与的互动娱乐形式,两者结合让短视频成为文化娱乐领域炙手可热的形式,覆盖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甚至不同国家和不同语种的人群,大家趋之若鹜、乐在其中。

在全球范围内,娱乐文化领先的美国,面对中国国内受众如此广泛、流量如此巨大、现金流如此凶猛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也是自叹不如,这些外国友人甚至并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愿意花钱购买连塑料花都算不上的虚拟礼物去送给主播,然后换来主播的一句点名道姓。

无论像春药一样的流量,还是像伟哥一样的资本,之所以短视频平台有如此显眼的成绩,回过头来说,还是因为这样的平台塑造了一场长期的、全民参与的、互动式的狂欢盛宴。

别闹,短视频还得火好久呢

2

浩瀚的大多数

对于短视频,最普及也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快手和抖音,这两平台因为各种原因“被齐名”,“南抖音、北快手”有之;“中国XX千千万,抖音快手占一半”有之。

别闹,短视频还得火好久呢

而之所以在褒贬不一的声音——甚至是不屑和诋毁更多的舆论中,无论平台本身,还是平台内容和用户依然如雨后春笋般茁壮,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平台上呈现和代表的,才是中国浩瀚的大多数。

关于对这些平台,贬低和不屑的声音很多,无非是认为这些平台的内容没有深度,不够深刻。

但持这种批评意见的人似乎忘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生活本身,对于绝大多数人已经足够艰难。面对这种艰难,难道要搬一本大部头,正襟危坐,然后在书中去寻找和印证自己的艰难,再提炼出其背后的深刻?或许对于哲学家来说很好,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普通人来说,如何度过和排解这些艰难才是刚需。短视频平台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单纯的、零碎的、消遣的快感。

碎片化的阅读不一定能带来知识储备、碎片化的休息或许不能让人精力充沛,但碎片化的消遣确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快乐,所以“消遣”从属性上来讲,也与“碎片化”更加匹配。

此外,“真实”本身也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短视频平台恰恰提供了这种可以让每一个平凡人了解他人和展示自己平凡生活的机会。

某短视频平台的slogan就是“记录世界,记录你”,记录这个词儿用的好——中性、平淡,没有修辞、不设预设,如果一定要在“真实”前放一个动词,“记录”或许就是最恰当的。

这种真实,我们可以称之为普通,但说的文雅点,这不就是生活的烟火气吗?当然,对于自己喜欢的我们称之为生活的“烟火气”,不喜欢的就归类于生活的“乌烟瘴气”,这样的做法也无可厚非,谁让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呢。

3

下一个内容战场

曾经有文章论述,中国的创业公司无论最后如何发展,都免不了面临被寡头通过巨大流量和资本收割的命运。

从创业公司自身层面来说,这几乎是绝大多数人的梦想,同时,寡头在短视频平台跑马圈地、相互狙击也一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这也说明,短视频风头依然未过,而且越来越劲,也许内容运营的下一个战场,正是这里。

短视频平台集中呈现了无数人灵光一闪的瞬间,这样的瞬间无论是巧合还是精心设计,都非常难得和珍贵——对于视频的制作者还是观看者都是如此。

短视频平台利用巨大的用户作数量为基础,呈现出了大量的“宝贵”的瞬间,这样的瞬间吸引更多的用户,用户中更多人跃跃欲试成为内容提供者,从而短视频平台在内容运营上实现了自生长的良性循环。

从这个角度说,短视频平台才真正实现了“艺术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的真谛。

更重要的是,这种自生长保证了平台内容会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美好呈现,而平台要做的,就是通过算法和大数据,把用户个人感兴趣的内容做精准推送。

头部用户及行业头部尚未形成,大量用户中裹挟着大量人才不断涌入,加之内容平台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这样“众人拾柴火焰高”运营模式,想过风口,时间短不了,而文章开头新闻提到的腾讯的相关动作,无疑又是一次“火上浇油”。

4

胳膊拧不过大腿

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在中国都是“胳膊”,“大腿”既有监管也有引导。

快手被责令整改、抖音灵魂地位的“评论”功能悄无声息被被阉割、内涵段子直接下架、屡踩红线的铁头张一鸣也知道道歉了,这就是监管和引导的结果。

胳膊拧不过大腿意味着可以野蛮生长却断不能恣意妄为,这当然是一种挑战,但需求实实在在的情况下,挑战的另一面往往意味着机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